得到父母理解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得到父母理解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許多媽媽關心的話題。尤其孩子還小時,我們非常在乎孩子是不是有安全感。孩子小,不會表達自己,我們就會通過一些表現猜測孩子是不是有安全感。例如,有時候媽媽會困惑:“我家寶寶特別愛哭,該怎麼辦?”

寶寶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哭就成了寶寶的語言,那麼我們就不能誤解了孩子的哭,而是要理解他們。我們要細心觀察,關心寶寶的感受

寶寶得到理解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才能發展出良好的安全感。

得到父母理解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具體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三個例子。

1,關於分房睡

孩子不肯自己睡,大多會說怕黑,所以不敢自己睡。這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呢?其實不一定。小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又比較敏感,他們頭腦中想象出的“怪物”真的能嚇到自己。就算有安全感的孩子也會怕黑。

所以,我們先不要焦慮孩子是不是沒安全感,也不要著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是多關心他們的感受。也不要急著解釋世上沒有怪物,讓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多抱抱孩子,多共情:“我知道你害怕,你看,媽媽就在這裡陪著你。”

別說“不用怕,沒什麼可怕的”之類,因為這些是否定感受的話。

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被媽媽接住了,被理解了,就會安心了。

另外,跟孩子多聊自己的經歷比講道理有效。孩子說自己總做噩夢,那麼就說:“媽媽小時候也經常做這樣的噩夢……”這樣讓孩子知道做噩夢是正常的是,不是隻發生在他們身上特別的事。然後說說我們的噩夢,最後假裝舒口氣:“幸好只是夢,唉呀。”這樣輕鬆應對,孩子也就不緊張了。

因此,分房睡這件事我們要有耐心,儘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讓孩子慢慢適應,順其自然才有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

得到父母理解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2,對於孩子不瞭解的事物,多解釋

孩子有安全感不代表什麼都不怕。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對這個世界有很多未知、很多困惑,我們要讓他們多瞭解,他們搞明白了,就不會“瞎操心”了。

有一次我和女兒讀故事,裡面提到了火災,看上去挺可怕的。之後我女兒就總問關於火災的事,好像這個世界挺危險的,起火了就會有人受傷,很不安全。這就是孩子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

我就帶她一起查了關於火災的科普,告訴她火災有哪些,分幾級,哪種情況會有人受傷,她注意些什麼就可以避免起火等等。她明白之後就問得少了。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面對許多新鮮事,對於未知的東西,他們也開始思考,這不是壞事,也不意味著沒有安全感。他們擔心、害怕是因為對這些事物瞭解得不夠。

所以,遇到孩子的這種擔憂,我們要理解,別指責孩子瞎操心,漫不經心地說“我們這很安全,不會火災的……”這樣孩子還是會有疑問,還是會胡思亂想。

我們帶著孩子一起看些科普書、查查資料,一起學習,討論一下,孩子搞清楚了,就不會瞎想了,還是一次學習機會。

得到父母理解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3,幼兒園分離焦慮不是缺乏安全感

孩子剛入園時都會哭,有的哭得厲害點,有的不怎麼樣;有的哭的時間長,有的一星期也就好了。對於適應得慢的孩子,媽媽們就免不了擔心,怕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好。但這種焦慮和擔心無形之中會傳遞給寶寶,讓他們不安心,更難適應。

其實,分離焦慮是正常現象,動物界也是如此,哺乳動物幼崽離開媽媽時都會焦慮。所以我們放輕鬆些,淡定接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他們一起度過適應期就好。

我女兒上幼兒園之前,我特意為她讀了《魔法親親》這本繪本。故事裡小浣熊不肯上學,媽媽給了他有魔法的親親,告訴他這個親親會代表媽媽陪伴著他,讓小浣熊不孤單不害怕。小浣熊因此願意上學了。

女兒上幼兒園後,我們也這樣做,有了魔法親親她就安心一些。雖然還會哭,但我們每天都這樣做,順利地度過了適應期。

孩子還小時,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唯有我們大人多理解,耐心對待,孩子才能安心成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