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大女兒到底犯了什麼罪,被凌遲處死割了300刀?

用戶59952603295




大清近三百年,被凌遲的公主只有一位,那就是莽古濟,努爾哈赤的三女兒。

為什麼莽古濟被皇太極凌遲?自然有皇太極的原因。

“意圖謀反”,達到了凌遲的條件



莽古濟是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姐姐,同時也是莽古爾泰同父同母的姐姐,到底和誰更親,這個很容易看出來。

皇太極和莽古爾泰關係不好,當然,皇帝的兒子間關係很融洽的實在不多。

莽古爾泰是嫡子,是努爾哈赤的最合理繼承者,可是莽古爾泰太急功近利,為了討好父親(努爾哈赤懷疑老婆出軌),竟然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於是,努爾哈赤對莽古爾泰有了些許的意見。

時間越長,努爾哈赤發現莽古爾泰的缺點越多,最終,臨死前將大汗寶座傳給了皇太極。

莽古爾泰心裡是不服氣的,終於,在一次征戰期間,兩人怒髮衝冠,莽古爾泰甚至拔出了寶劍,架當然沒打起來,可是,皇太極從此有了除之而後快的心思。



兩人吵架的事情沒過多久,莽古爾泰就受到了懲罰,被降低爵位,還罰了俸祿。這讓莽古爾泰氣憤不已。

氣憤歸氣憤,仗還得打,日子還得過,但天不遂人願,公元1632年,莽古爾泰因“抑鬱成疾,暴病而亡。”真的是暴病而亡嗎?

難說,因為不久後,莽古爾泰的親弟弟德格類,也因“抑鬱成疾,暴病而亡。”你信嗎?一對兄弟得的一樣的病,難道他們家遺傳“抑鬱症”?

一對親弟弟死了,莽古濟很傷心,特別是對於德格類的死,無法想通。

可是,死神又來了。

一天,莽古濟的下人冷僧機前來告發莽古濟,說莽古濟、莽古爾泰、德格類曾一起密謀造反。但,一人之詞,實在單薄。此時,莽古濟當時的丈夫,突然也出來作證,說三人確實有過謀反的商議。

皇太極信了,相信冷僧機和瑣諾木杜稜(莽古濟的丈夫)所說的話。在我看來,誰出來說莽古濟“謀反之事”,皇太極都會相信的。

於是,千百年來,最慘烈的刑罰用在了莽古濟身上,而且是弟弟皇太極的意思,真殘酷。

莽古濟只是疑似謀反,就被弟弟皇太極下了凌遲的命令,有其它原因嗎?有,當然有。

皇太極很不喜歡莽古濟



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看不慣你,你卻無可奈何。但,如果看不慣你的人是一個位高權重的人,那麼你的人生就要開始灰暗的旅程了。

莽古濟是個苦命的人,11歲,還是個半大孩子時,就被阿瑪努爾哈赤,通過和親送到了哈大部落。一定程度上,努爾哈赤實現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哈達部落被麻痺了,被綁到了努爾哈的團隊上。

哈達部落的首領吳爾古代終於去世了,三十多歲莽古濟開始寡居了。

可是,有人看不得她寡居,那個人就是皇太極。皇太極把姐姐莽古濟,又和親送到了蒙古敖漢部首領瑣諾木杜稜那裡。

這點,我是沒有想通,和親要顯誠意,美貌正當年華的剛好;小點也還可以,畢竟不久就長大了;送一個寡居女人過去,什麼意思?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太極對這個姐姐毫無好感,實在看不慣。估計,做為嫡女,從小到大,身份就比較高貴,可能沒少欺負過這些庶出的弟弟。



人生難以預料,莽古濟還是和弟弟皇太極成了親家,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娶了莽古濟的女兒。

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女兒過得更好,可是在一次分配戰利品時,豪格看中了林丹汗的側福晉伯奇(那時俘虜的人也算戰利品),於是向皇太極申請,皇太極很快同意了。莽古濟氣憤不已,上門直接質問皇太極,皇太極雖然沒有理會,但心中對莽古濟的恨意卻增加很多。

最終,當“謀反”的事情出現時,皇太極拿起了屠刀。



莽古濟死了,死的很慘,死的原因是,被看不慣她的皇太極惦念上了,一個“謀反”的大帽子扣到了頭上,最後被凌遲至死,可惜、可嘆!


藍風破曉


凌遲,是古代最殘酷的極刑,只有大奸大惡、彌天大罪的人,才會被處以此等可怕極刑。將其用在一名皇家的金枝玉葉、一介弱女子身上,的確實令人震撼!那麼這位莽古濟公主到底做挫了什麼?竟被凌遲處死?

據史料記載,努爾哈赤共有十六個兒子,八個女兒,大女兒叫東果公主;二女兒沾河公主;三女兒莽古濟。被凌遲處死的不是大女兒而是三女兒。

三女兒莽古濟是皇太極的異母姐姐,為了政治聯姻的需要有過兩次婚姻,先嫁給哈達部那拉氏吳爾古代,所以又稱哈達公主;後又嫁給蒙古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瑣諾木杜稜。

萬曆二十九年,十二歲的莽古濟被父親努爾哈赤許配給海西四部之一的哈達部部長吳爾古代。努爾哈赤等不到莽古濟成年就迫不及待地將女兒嫁出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通過嫁女兒來控制哈達,最終消滅哈達。莽古濟小小年紀,竟然出色地完成了父親交給的“無間道”任務,把哈達的虛實全部一點不漏地通報給父親。正所謂是父女同心,其利斷金。矇在鼓裡的吳爾古代不明所以就被枕邊人搞死了,努爾哈赤也順利地消滅了哈達,統一了女真,建立了後金。

喪夫後的莽古濟本打算寡居一生,可是天不遂人願,繼承了努爾哈赤汗位的弟弟皇太極又把她當成了政治工具,將其改嫁給了漠南蒙古敖漢部首領瑣諾木杜稜,目的就是為了籠絡漠南蒙古敖漢部。開始莽古濟是非常牴觸對這樁婚姻的,因為瑣諾木杜稜已經妻妾成群;瑣諾木杜稜同樣是不接受的,因為莽古濟是二婚啊,而且有了兒女。但是在皇太極極力撮合下莽古濟和瑣諾木杜稜都不敢拒絕,只能是忍氣吞聲地執行皇太極的話。

皇太極自從當上後金大汗以後,一直在尋找機會來改變努爾哈赤時期的“四大貝勒”共同主政的格局,為了能夠獨攬大權,所以就拿蒙古爾泰(三貝勒)開刀。在天聰五年,由於哈達公主家奴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生前曾與莽古濟等人結黨謀逆,而且還在莽古爾泰家中搜出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同時,莽古濟的丈夫瑣諾木杜稜還出面為告發提供旁證,進而引發了一場骨肉相殘,被誅者達一千多人。“四大貝勒”共同主政格局被打破了。

莽古濟捲進黨派間的政治與權力的鬥爭中,成為了鬥爭的犧牲品。皇太極為了向其餘的皇子示威,下令將自己的姐姐莽古濟凌遲處死,而且是千刀萬剮。據說莽古濟一共被剮了3357刀才死。所以,努爾哈赤的三女兒莽古濟並不是被努爾哈赤處死的,而是被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也就是莽古濟的弟弟處死的。


小史坑


公主被凌遲,史上極其罕見。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凌遲處死的公主——“哈達公主”莽古濟。

凌遲,是古代最殘酷的極刑,只有大奸大惡、彌天大罪的人,才會被處以此等可怕極刑。古代人犯了罪,通常男人砍頭、女人賜三尺白綾或毒酒,了結生命。

但像凌遲這種極刑,用在一名皇家的金枝玉葉、一介弱女子身上,確實令人震撼!這位莽古濟公主到底做了什麼?竟會被凌遲處死?

首先糾正一下:莽古濟,並非努爾哈赤的大女兒,而是三女兒。下令凌遲處死的,也不是努爾哈赤,而是清太宗皇太極。

“四大貝勒”格局,皇太極受不了!

莽古濟,努爾哈赤的三女兒,皇太極的異母姐姐。莽古濟,有兩次婚姻,為了政治聯姻需要,曾嫁給海西四部之一的哈達部首領吳爾古代,所以也稱“哈達公主莽古濟”,或“哈達格格”。

哈達公主莽古濟的死,不過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一切都是皇太極的蓄謀已久的一場陰謀,說白了,就是為了權力,為了大權獨攬。

皇太極當上後金大汗後,蓄謀已久:一直在找機會改變努爾哈赤時期“四大貝勒”——代善(大貝勒)、阿敏(二貝勒)、莽古爾泰(三貝勒)、皇太極(四貝勒,新大汗)共同主政的權力格局。


為了獨攬大權,後金上下都尊他的號令,所以拿蒙古爾泰開刀,並引誘其犯錯,繼而排擠走莽古爾泰,是皇太極最想看到的。

果然,天聰五年(1631),後金發生了一件震驚金國政壇的大事件:哈達公主的同母兄長莽古爾泰因觸犯皇太極,被革去貝勒的稱號。要知道:莽古爾泰當時在後金政壇,那可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四大貝勒之中的“三貝勒”,四大貝勒都有自己的軍隊勢力。

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形成的“四大貝勒”格局,皇太極打破了,饒有威望的三貝勒莽古爾泰,居然被革除了貝勒頭銜,牽一髮而動全身!

其實,何止蒙古爾泰?早在不久前,皇太極就以二大貝勒阿敏,擅自棄守關內四城為由,奪去他二貝勒稱號,而且還終身幽禁。從此,朝中格局從之前的四大貝勒並排而坐,變成了三大貝勒並排而坐,皇太極從此居中而坐,地位明顯提高。

“哈達公主”莽古濟:拿我哥開刀了!

由於皇太極多次故意刁難莽古爾泰,斥責他統帥下的正藍旗“凡遇差遣,均多違誤”。而莽古爾泰又性情暴烈,容忍不下去皇太極的找茬,言懟皇太極道:“我部下之人,凡有差遣者,每倍於人”。


皇太極一聽怒意十足要與莽古爾泰“打賭”,莽古爾泰被成功激怒了,指著鼻子怒懟皇太極處事不公,處處刁難,要置自己於死地......莽古爾泰激憤下,抽出了佩刀,多虧同母弟德格類阻攔,才避免兩兄弟幹出嚴重出格的事兒。

當四大貝勒,兩個被打掉後,識趣的大貝勒代善主動提出不再同汗並坐,以體現汗權的至高無上,皇太極最終欣然答應,他的目的達到了。(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莽古爾泰被打壓後,他的妹妹哈達公主的大女婿嶽託,對受到嚴懲的莽古爾泰打抱不平,他是個直腸子人,為人直率,他認為正藍旗貝勒無罪,公然質問皇太極“不知大汗與彼有何怨耶”?(不知道你和自己兄弟莽古爾泰,有什麼深仇大恨?)

這種當眾挑釁權威的舉動,對於毫無政治頭腦的他來說,無異於引火自焚,果然被皇太極視為異己,他的家族被捲入權力之爭的漩渦。

性情暴烈的莽古爾泰咽不下一腔怒氣,在受處置後一年就離奇死了。但接下來一件事,讓皇太極徹底起了殺心:莽古爾泰死後,他生前統帥的正藍旗將士,對舊主感到不平,在莽古爾泰去世週年當天,居然公然搞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掃墓,之後又一起到莽古爾泰的住所慰問福晉。

果然,皇太極對正藍旗來了一次大清洗,莽古爾泰福晉遭到眾人辱罵、侮辱(皇太極指使),正藍旗固山額真被眾人向臉上吐吐沫(皇太極指使),十分噁心。統領正藍旗的德格類(莽古濟的同母弟弟),首當其衝受到了嚴懲。

皇太極:哈達公主!凌遲!凌遲!

隨後,莽古濟,因為哥哥莽古爾泰、弟弟德格類、大女婿嶽託,以及正藍旗將士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加上隨後皇太極點名德格類、嶽託、豪格三位貝勒,指責他們偏聽哈達公主之言,用心險惡!又斥責哈達公主莽古濟“惡虐讒佞”。


莽古濟,最終成了矛頭重點。先前是哥哥莽古爾泰,暴斃。如今弟弟德格類,也暴斃,皇太極終於把屠刀對準了哈達公主。

哈達公主的家奴(名叫“冷僧機”)告發:說莽古爾泰、德格類在生前與莽古濟等人結黨謀逆,欲殺皇太極,擁立莽古爾泰上位。

結果,在莽古爾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莽古濟丈夫見大事不妙,為了洗白自己也供稱:曾同莽古濟一起對莽古爾泰發誓:“我等陽事皇上,而陰助爾。”

人證物證俱全,一切如此完美。為什麼要在莽古爾泰、德格類都死了以後才高發?四個字:死無對證。一場天衣無縫的陰謀誣陷成功了!

皇太極下令:哈達公主莽古濟,處以凌遲極刑。據稱,活剮了300刀才讓死。


好了,峰子哥先說到此。更多有趣內容,關注【峰子奇觀】,每天更新,下期見!

▷▷版權聲明:本文系【峰子奇觀】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歡迎轉發文章、留言及私信交流!

峰子奇觀



答:努爾哈赤共有十六子八女,大女兒東果公主,嫁給董鄂氏何和禮;二女兒嫩哲,稱沾河公主,先嫁給巴圖魯伊拉喀,後又嫁給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揚書之子郭爾羅氏達爾汗;三女兒莽古濟,先嫁給哈達部那拉氏吳爾古代,稱哈達公主;後又嫁給蒙古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瑣諾木杜稜……被凌遲處死的不是大女兒東果格格,而是三女兒莽古濟。

說起來,莽古濟是個很不幸的女人。

首先,她被她的父親努爾哈赤當成一個政治工具來利用。

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二歲的莽古濟被父親努爾哈赤許配給海西四部之一的哈達部部長吳爾古代。

努爾哈赤等不到莽古濟成年,就這樣迫不及待,這樣急吼吼地抬女出嫁,目的就是想通過嫁女以控制哈達及消滅哈達。

難為莽古濟小小年紀,竟然完美地完成了父親交給的“無間道”任務,把哈達的虛實和底細全都絲毫不差地作了通報。

父女同心,其利斷金。

矇在鼓裡的吳爾古代不明就裡,最終被枕邊人搞垮搞死,努爾哈赤順利地平滅了哈達,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

莽古濟和吳爾古代生育的大女兒嫁給了哥哥代善的長子嶽託,小女兒嫁給弟弟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喪夫後的莽古濟年紀其實也並不大,只有三十四五歲,但她本人已經做好了寡居度過下半生的打算。

然而,繼承了努爾哈赤汗位的弟弟皇太極卻仍然要把她當成政治工具來使用,把她改嫁給了漠南蒙古敖漢部首領瑣諾木杜稜,目的是籠絡漠南蒙古敖漢部。

對這樁婚姻,莽古濟是非常牴觸的,因為,瑣諾木杜稜早已妻妾成群。

同樣,瑣諾木杜稜也是很抗拒的,原因明擺著,莽古濟是二婚,而且生育有多個兒女,甚至都當外婆了。

但是,在皇太極的安排下,莽古濟和瑣諾木杜稜都不敢拒絕,忍氣吞聲地遵照執行。

這,也為莽古濟的最終結局埋下了伏線。

瑣諾木杜稜原先寵愛的是自己心腹託古的妹妹。

莽古濟到了瑣諾木杜稜家,很看不慣託古兄妹的存在,暗中請求弟弟皇太極除掉託古。

瑣諾木杜稜為人機警,比莽古濟的前夫吳爾古代機警得多,很快覺察到莽古濟的異動,決定先下手為強,找機會發起反擊。

天聰五年(1631),皇太極統兵攻打明大淩河城。

戰鬥中,莽古濟的同母弟弟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對戰爭態勢的看法發生了分歧。

皇太極一怒之下,革除了莽古爾泰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瑣諾木杜稜於是大作文章,竭力離間皇太極兄弟,向皇太極暗示莽古爾泰有“謀害皇上之意”。

因此,天聰六年十二月初二(1633年1月11日),莽古爾泰莫名其妙地“暴病身死”了。

注意,莽古爾泰和莽古濟同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富察氏袞代所生,要說莽古濟對弟弟莽古爾泰的死沒有一點感覺,那絕對是瞎扯。

但禍患暫時還沒涉及到莽古濟頭上。

也怪莽古濟性子太直,不知收斂。

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打敗蒙古共主林丹汗,獲得林丹汗八大福晉。皇太極收納了其中兩個,而將最有姿色的伯奇福晉賜給了兒子豪格,剩下的五位福晉也都賞給了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

注意,前文有說過,莽古濟和吳爾古代生育的小女兒就是嫁給了豪格。

莽古濟小女兒眼看家裡來了一個強勁的情敵,大口大口吃醋,找母親哭訴。

莽古濟在瑣諾木杜稜家吃醋的量就夠大了,聽了女兒的哭訴,一下子控制不住,匆匆前往責罵皇太極,罵他不該給豪格娶妻,罵完,踢開營帳門,怒衝衝地走了。

在營帳中的大貝勒代善有點同情妹妹,追了出去,說了一些勸慰的話。

本來,努爾哈赤死後,雖然是皇太極繼位,但還留有一個四大貝勒同坐制度。

皇太極早在天聰四年(1630),以二大貝勒阿敏擅自棄守關內四城為由,奪去其大貝勒稱號,終身幽禁。天聰五年(1631),又搞掉了莽古爾泰,現在就只剩下代善了。代善既然主動走近莽古濟,皇太極敏捷地捕捉到機會,在汗帳中發話,說代善是要聯合莽古濟跟自己作對。

這種背景下,莽古濟的家奴冷僧機跳出來告發,說莽古爾泰生前與莽古濟、德格類等人結黨謀逆。

妙的是,莽古濟的丈夫瑣諾木杜稜也出面“自首”,為冷僧機的告發提供“應有盡有”的旁證。

補充說一下,德格類也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富察氏袞代所生,即莽古爾泰與莽古濟、德格類三人是一母同胞的姐弟。

這樣,莽古濟、德格類倒黴的時候到了。

不過,德格類提前“暴病身死”,下場還不算太慘;莽古濟被凌遲處決。

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莽古爾泰的三個兒子、莽古爾泰與莽古濟的同母異父兄長昂阿拉、袞代所生的十六子費揚古以及正藍旗的將士一千餘人。

血色震怖之下,之前在皇太極繼位問題上立有大功的代善坐不住了,非常識趣地提出不再同汗並坐,由汗面南獨坐,以體現汗權的至高無上。

皇太極由此實現了乾綱獨斷、君主集權。

縱觀整件事,有人說,莽古濟的死,是與皇太極發生了口角,觸怒了皇太極,但這並不是事件的真相;又有人說,莽古濟的死,是他不該與兄弟莽古爾泰、德格類等人結黨謀逆,但所謂謀逆,根本就是皇太極背後指使的栽贓陷害。

真正原因,皇太極就是要廢掉四大貝勒同坐制度,借嚴懲莽古濟逼迫代善就範,同時斬草除根,除掉莽古爾泰、德格類這一脈的勢力。


覃仕勇說史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代的“凌遲”是怎麼回事。

凌遲也稱“陵遲”,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通常犯人會被綁在公共場所的柱子上,然後身上的肉會被一片片割下來。最後因不堪忍受疼痛而死。

凌遲刑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正式定為刑名是在遼。

此後,金、元、明、清都規定為法定刑,是最殘忍的一種死刑,中國直到1905年才最後被廢除這種酷刑。

凌遲主要在三個方面懲罰了犯人:首先是對犯人心理的羞辱,因為需要被展示在公共場所。再就是對犯人身體的折磨,最後是對犯人死後的羞辱。

宋,元時法律規定,對惡逆大罪可以凌遲處死。

譬如我們所熟悉的《水滸傳》中的王婆,還有元雜劇《竇娥冤》裡的張驢兒,都是判凌遲而死。

竇娥的父親竇天章複審冤案,宣判說:張驢兒“毒殺親爺,奸佔寡婦,合擬凌遲,押赴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這裡明確的指出了應割的刀數,試想,把人割一百二十刀才致命,其殘忍程度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慄。

《大明律·刑律》也有記載:謀反大逆,凡謀反,謂謀危社稷;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

我們再來看,努爾哈赤的女兒(應更正一下題目,被處死的是努爾哈赤的三女兒不是大女兒),貴為一國公主,究竟犯了什麼罪,會被判了這樣殘忍的酷刑。

自古以來,帝王家最忌諱的就是謀逆,造反。而這位公主,據說是犯了這個大忌。

哈達公主莽古濟是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所生三女兒。雖然生於帝王之家,自小錦衣玉食,說來這位公主的命運也是夠苦的。或許她的不幸,正是因為她生在了帝王之家。

她一生經歷了二次婚姻,每次婚姻都是身不由己。當莽古濟還不知婚姻為何物時,正在開創基業的努爾哈赤就把她嫁給了地處建州北部的哈達首領。

身為努爾哈赤的女兒,她的歸宿,永遠要同阿媽崛起政壇,統一女真各部的大業緊密聯繫在一起,不能奢望還能有啥個人的意願。

莽古濟嫁給吳爾古代就是努爾哈赤統一海西四部的一個策略。設想,一個虛歲只有11歲的小女孩嫁給一個只比自己父親小三歲的人,會是什麼感受?

莽古濟跟吳爾古代生活了二十年。吳爾古代死後不久,天命11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也去世了。經過一番較量,哈代公主莽古濟同父異母的弟弟皇太極登基成為新皇,改大金國年號為“天聰”。

皇太極登基之前,還有這麼一段小插曲,有必要交代一下。按古制,當時皇位是應該傳給公主莽古濟一個母親所生的弟弟莽古爾泰的。因為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直系嫡子,而皇太極是庶出。

事情因她們的母親富察氏的出軌事件而轉折。尋常百姓家妻子紅杏出牆都是難以容忍的,何況是帝王之家!努爾哈赤自然是對此異常暴怒。

但因此事並無確鑿證據加之顧戀夫妻情份及皇家名聲。努爾哈赤並未嚴懲,只是疏遠了富察氏和她所生兒女。

受到了牽連的莽古爾泰,眼看自己的皇位因母親的不檢點而岌岌可危,不問青紅皂白,親手殺了自己的親孃。

自古一國之君,當以仁厚為重。手刃親孃這樣的殘忍之舉,肯定是讓努爾哈赤十分反感,於是確定把皇位傳給皇太極。

皇太極即位後,繼續他父親努爾哈赤的統一大業。彼時,察哈爾對蒙古各部的侵略十分嚴重。敖漢部首領索諾木杜稜恰好此時來歸附。

索諾木杜稜的歸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察哈爾的勢力,為皇太極討打林丹汗提供了契機。為了優撫索諾木杜稜,皇太極決定把寡居的姐姐——哈達公主莽古濟嫁給索諾木杜稜。這同樣是政治聯姻,就同當初努爾哈赤把她嫁給吳爾古代一樣。

自我感覺上的落差,決定了索諾木杜稜和莽古濟公主始終是同床異夢。

天聰五年(1631年),發生了一件震驚金國政壇的重大事件——莽古濟公主的同母兄弟莽古爾泰因觸犯皇太極被革去大貝勒稱號。

皇太極的集權掀狂飆,莽古爾泰被革去大貝勒的直接導火索是大淩河之戰(欲知詳情,可百度搜索大淩河之戰)。

這場發生在兄弟君臣之間的政治鬥爭中,究竟孰是孰非,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莽古濟公主會受牽連而且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又或者,莽古爾泰的種種忤逆犯上,也不過是皇太極一步步加強中央集權,排除異己的藉口而已。

天聰六年(1633年1月11日),性情暴烈的莽古爾泰在受處置一年後去世了。

之後,莽古濟公主的同母弟弟,統領正藍旗的德格類也同他哥哥莽古爾泰一樣“中暴疾,不能言而死”。

德格類死後兩個多月,皇太極終於把屠刀對準了莽古濟。

該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莽古濟公主的家奴冷僧機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在生前,與莽古濟等人結黨謀逆。在莽古濟家中果然搜出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

看到要翻船的索諾木杜稜,也立即出面“自首”,為冷僧機的告發提供旁證,供稱曾同莽古濟一起對莽古爾泰發誓:我等陽事皇上,而陰助爾。”人證物證一應俱全,不由人不信。

看客我等,你有沒有覺得,這從頭到尾就像一個圈套,莽古濟公主就在這一環套一環的政治陰謀中一步步走向深淵。

接下來就是歷史上駭人聽聞的公主被凌遲案。為了給其他圖謀不軌的兄弟姐妹一個警告,為了震懾天下,殺一儆百,皇太極下令,將莽古濟處以極刑——凌遲。據傳,可憐的莽古濟公主被行刑手割了一百多刀,就不堪痛苦,死去了。

在清代公主中,莽古濟是政治鬥爭中唯一一個被處死的。

誠然,唐朝太平公主也是死於權利之爭,但太平公主在其母武則天影響下,畢竟權欲太重,熱衷於政治。

但哈達公主並不想染指政治,可政治卻偏偏把她株連進去,以血濺宮廷結束了坎坷的一生。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自古無情帝王家”,什麼血緣親情,夫妻之情,在權利與利益面前全都不堪一擊啊!


有書博物館


根據歷史記載,努爾哈赤的女兒莽古濟因謀反,陰謀謀害清太宗皇太極,被凌遲處死。
莽古濟,努爾哈赤第三女,母親為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論關係,莽古濟還是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姐姐,皇太極繼位的時候,莽古濟已經守寡多年了,可是在戰爭年代,作為皇室的公主,只能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政治聯姻,莽古濟也沒有逃脫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又嫁給了一個叫瑣諾木杜凌的貴族首領。

恰巧此時,莽古濟一母同胞的哥哥莽古爾泰被皇太極奪去了大貝勒的稱號,並且關押了起來,莽古濟也從中聞到了一絲不和諧的氣氛,隨著後面皇太極帝位的穩定,莽古濟害怕皇太極拿莽古爾泰的一些親戚開刀,畢竟首當其衝被開刀的就是莽古爾泰,所以莽古濟竟然膽大包天,想先下手為強,除掉皇太極。

莽古濟就和他現在的丈夫還有莽古濟一母同胞的弟弟德格類反覆的密謀,準備一鼓作氣拿下皇太極,可是密謀還沒完成一半,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德格類就因病去世了,莽古濟不得不暫時的放下這個密謀,事後莽古濟卻被和她平時相處不佳的丈夫瑣諾木杜凌出賣了,把這場未爆發的陰謀告訴了皇太極。


造反,在任何時代都是死罪,可畢竟莽古濟是皇太極的親人,為了不讓後來的人效法莽古濟,莽古濟就被皇太極凌遲處死了。


蔣炎華1550220080


是努爾哈赤的三女兒,並非是大女兒。皇太極將他的親姐姐莽古濟凌遲處死,並將正藍旗主將屯布祿、愛巴禮親族無論長幼,一律凌遲。取消了正藍旗,八旗變成了七旗,後又恢復了正藍旗。


莽古濟被凌遲的主要原因是她參與策劃了她哥哥莽古爾泰謀殺皇太極的“鴻門宴”。這次謀殺雖而未得以實施,但是後來還是被人告發了。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大福晉袞代之子,袞代原本是努爾哈赤很倚重的賢內助,莽古爾泰也是戰功卓著。可謂是根正苗紅,彷彿就是努爾哈赤的繼承人。

但是努爾哈赤後來懷疑袞代自己的次子代善有染,這關係有點亂哈。努爾哈赤就由愛生恨,隨著袞代逐漸失寵。袞代的兒子莽古爾泰為了討好父親,竟然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結果非但沒有討好到努爾哈赤,反而在整個八旗都失去了威望。


後來作為四大貝勒他也參與了逼迫多爾袞的母親自殺,奪取汗位。但是在商議汗位歸屬的時候,卻連提都沒提到他。皇太極被推舉為大汗。莽古爾泰就懷恨在心,後來甚至在和皇太極談話的時候拔刀相向。在策劃“鴻門宴”後突然暴斃,是不是皇太極乾的已經無從查起了。

此後“鴻門宴”之事被告發,莽古濟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凌遲的公主。


漁耕樵讀


向敬之

被凌遲處死的,不是努爾哈赤的大女兒,而是三女兒。下令者為清太宗皇太極。

努爾哈赤的大女兒東果公主,生母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納札青。他是努爾哈赤諸子女中之最長者,與褚英、代善是同母姐弟。明萬曆十六年(1588),董鄂部首領何和禮投奔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何和禮已有福晉的情況下,賜11歲的東果給53歲的何和禮做嫡福晉。順治九年(1652)七月卒,年七十五。康熙五十五年(1715)追諡端莊,即為固倫端莊公主。

努爾哈赤第三女莽古濟,與太宗是同父異母的姐弟,但是宿怨極深。

莽古濟的胞兄莽古爾泰,雖對擁立皇太極有功,但他也對汗位虎視眈眈,與太宗不時衝突。《清史稿·莽古爾泰傳》記載:天聰五年,莽古爾泰跟從大軍圍攻大淩河,向太宗上奏所率正藍旗部隊被明軍重創。太宗詰問他:“聞爾所部兵每有違誤。”莽古爾泰生氣地說:“寧有是耶?”太宗說:“若告者誣,當治告者;果實,爾所部兵豈得無罪?”說完,皇太極將要乘馬而去。莽古爾泰說:“上何獨與我為難?我固承順,乃猶欲殺我耶?”說罷,莽古爾泰手握佩刀,數次怒視皇太極。他的胞弟、貝勒德格類怒斥莽古爾泰犯了悖逆之罪,並用拳頭打他。

莽古爾泰更加憤怒,將佩刀抽出刀鞘。皇太極怒罵莽古爾泰親手弒母邀寵的事情。其後諸貝勒商議莽古爾泰“謀上”之罪,奪去和碩貝勒爵位,降為多羅貝勒,削五牛錄,罰銀萬及甲冑、雕鞍馬十、素鞍馬二。一年後,莽古爾泰氣憤暴卒,年四十六。

又三年後,莽古濟的胞弟德格類病逝。《清史稿·德格類傳》雲:“逾月,莽古爾泰既卒,為冷僧機所訐,以大逆削爵,德格類坐同謀,追削貝勒。”莽古濟的家奴冷僧機,出身貧寒,但圓滑狡黠,善於鑽營取巧,在莽古爾泰、德格類相繼死後,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和莽古濟等曾跪焚誓詞,密謀篡位。冷僧機本參與密謀,眾議“以自首免坐,亦無功”,但太宗卻一反常態,力排眾議,嘉獎冷僧機世襲三等梅勒章京。

皇太極常服像

太宗對莽古濟的恨,不僅在其被冷僧機告發參與密謀。天聰九年,太宗將歸順的蒙古察哈爾汗的伯奇福晉賜予兒子豪格為側福晉,引起同為豪格岳母的莽古濟不滿:“吾女尚在,何得又與豪格貝勒一妻也?”後來,莽古濟路過代善營帳,被代善邀入虧待饋贈,兄妹之禮節也惹怒了太宗。(王先謙《東華錄》)

足見,太宗對姐姐莽古濟恨之入骨,找了一個理由將莽古濟處死。哈達公主莽古濟,就這樣成為了有清一代唯一被處死的公主,而且被削了宗籍。至於她死於具體的什麼罪,那都是最高統治者皇太極一人說了算。


以禮觀書


努爾哈赤做夢都想不到:他可愛的格格在他死後,竟被自己的兒子皇太極凌遲處死,這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遭此酷刑的公主,皇太極為何對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姐姐下次毒手呢?自然和宮廷的明爭暗鬥息息相關。

努爾哈赤死後,皇位沒有傳與嫡子莽古爾泰,而是傳與庶出的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偏心,是因為莽古爾泰令他太失望了。莽古爾泰的母親因與人私通,被發現後,努爾哈赤不忍殺了這個結髮妻子,隨便找了罪名,把她修了。莽古爾泰知道內情後,竟然親自殺掉自己的母親,以表忠心。他的殘忍做法適得其反,努爾哈赤非但不喜歡他,反而更加憎惡他,就連各旗主都對他表示不滿,莽古爾泰本想踏著母親的血登上皇位,結果惹得天怒人怨。

皇太極登上大位後,對莽古爾泰還是很客氣。但莽古爾泰不知好歹,對皇太極橫挑鼻子豎挑眼,最後倆人鬧到兵戎相見。皇太極毫不客氣,撤了他大貝勒封號,罰銀1000兩。

莽古爾泰因此懷恨在心,就和姐姐莽古濟(史稱哈達公主)、姐夫瑣諾木等人商量:殺掉皇太極,篡權奪位。如果不成功,就把人馬拉出去,自立為王,與皇太極分庭抗禮。誰知,計劃還未實施,他姐夫就向皇太極告了密。原來,瑣諾木早就這個三次嫁人的哈達公主心懷厭惡,想借此除掉哈達公主。


皇太極是何許人也,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加緊了除掉莽古爾泰的步伐,不久,莽古爾泰便暴病而亡,兩年後,莽古爾泰的弟弟和他的死法如出一轍。除掉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接下來,皇太極便開始對這個同父異母的姐姐下手了。先將她軟禁起來,又借有人告發她與莽古爾泰密謀造反為由,給她量身定做個:謀危社稷,逆跡彰著的罪名,判凌遲處死。

哈達公主死的的確有些冤,她本無意攪入皇室鬥爭,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莽古爾泰找她商議謀反之事,她是極力反對的,後來,莽古爾泰走火入魔,她也沒有勸阻與揭發。可皇太極並不這麼認為,畢竟哈達公主與莽古爾泰是一奶同胞,說啥胳膊也不會拐向自己。

那麼皇太極為何要判姐姐如此極刑呢,一是建國需要,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時,正趕上哈達公主獲罪。改國號是大事,隆重的祭祀自不可或缺,而用哈達公主的血祭天地,祭國旗最合適不過了。二是皇太極欲以此殺雞儆猴,警告那些王公貴戚,誰再敢有不二之心,哈達公主就是他們的下場。

自古無情帝王家,可惜嬌柔貌美的哈達公主,生生被割了三百多刀而死。


洛水清風


被皇太極凌遲處死的公主是努爾哈赤的三女兒莽古濟,並非大女兒。

後人對莽古濟的死因有所曲解,莽古濟並非像唐朝高陽公主和太平公主一樣真的謀反,事實上莽古濟並未謀反,只是死於皇太極實現君主集權的手段罷了,一場遊戲千餘人灑血,她只是其中一個犧牲品。

莽古濟與莽古爾泰和德格類都是努爾哈赤繼妃袞代所生。

莽古濟小時候也深得努爾哈赤寵愛,但這種寵愛維持不過十幾年。莽古濟小時便目睹父親努爾哈赤為了開創基業而不惜以女兒換取籌碼。姐姐11歲便被嫁了一個26歲妻妾成群的部落首領,二姐也難逃此運。



在莽古濟對婚姻尚未有所概念時,她也被父親作為政治籌碼,把她嫁給了哈達首領吳爾古代。此時哈達部落因首領家族鬥爭內耗早已疲憊不堪,吳爾古代亦成為努爾哈赤的附庸,把女兒嫁給他,可見努爾哈赤已有插手海西四部事務,以求吞併四部,統一女真的野心。

莽古濟嫁與吳爾古代當然沒那麼簡單,努爾哈赤給她的人物是盯住她的丈夫,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及時彙報。莽古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及時準確彙報了哈達部落各種情報,最後,哈達部落被努爾哈赤吞併,莽古濟成了寡婦……

莽古濟與吳爾古代婚姻維持了20年,有兩個女兒,而正是這兩個女兒,才讓莽古濟與死刑有了約會。



莽古濟大女兒嫁給了代善的大兒子嶽託,小女兒嫁給了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

丈夫去世,女兒嫁人,莽古濟的生活似乎該就此平淡無味,古井無波了。但是,瑣諾木杜陵的出現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

皇太極即位後,察哈爾部落強烈侵略蒙古各部,熬漢部的首領瑣諾木杜陵帶領部眾歸附皇太極,稱“察哈爾無道,殘害兄弟,不養人民”,皇太極為了優撫瑣諾木杜陵,便把寡居的姐姐莽古濟嫁與了他。莽古濟再次淪為政治犧牲品。

但是,這次的丈夫明顯不同於前夫,瑣諾木杜陵已有妻妾,而且愛妃便是他最信賴的大臣託古的妹妹。莽古濟雖憑藉皇太極的安排是女主人,但她根本沒有存在感,瑣諾木杜陵完全聽信大舅子託古,託古又愛妹心切,莽古濟在這個家完全淪為路人。



慢慢的莽古濟便開始懷疑人生起來,情緒越發反常,疑神疑鬼,她便請求皇太極除掉託古。誰知這事被瑣諾木杜陵早早知曉,他決定反咬一口,趁著一次喝酒,假裝醉酒向皇太極進言,稱莽古濟和其同胞兄弟及女婿們想謀害皇太極。這一舉動給皇太極剷除異己,鞏固皇權提供了藉口。

1631年,莽古濟的哥哥莽古爾泰在大陵河之戰中,因軍事意見不合觸犯皇太極被革去大貝勒稱號。為此,莽古濟的大女婿嶽託還表示同情這位叔叔,還質問皇太極,“不知皇上與這位叔叔有何仇怨?”為此又埋下了一枚炸彈。

讓金國統治矛盾白熱化的源頭開始。1635年,皇太極和蒙古各部落打下察哈爾部落,其部落首領的兒子帶領部眾來歸附皇太極,其中有一群他亡父的妻妾。這些女人也被作為戰利品進行分配,皇太極和各位子侄開始挑選他們滿意的女子,其中代善在此次分配中不甚滿意,莽古濟的二女婿豪格卻相中了一位富有的女子,皇太極為了拉攏兒子的心,很輕快的答應了。



矛盾就開始了,莽古濟二女兒實在忍受不了丈夫這位小妾,開始尋死覓活,狀告到母親處,莽古濟對一夫多妻生活的悲苦有深刻體會,非常理解女兒的感受,遂勸其女婿豪格放棄這個女人,談判崩裂,莽古濟氣得奪門而出。

更巧的事出現了,代善正因沒搶到中意的女人悶悶不樂,看到這位姐姐兼親家生著氣,便拉進府裡設宴款待。

此事後來被皇太極得知,便認為代善圖謀不軌,想和自己作對,遂大聲聲討代善。完了怒火難消,便召開諸位貝勒,貝子,眾大臣乃至家丁,烏壓壓一片人,皇太極開始斥責代善以往種種罪過?完了話鋒一轉,指向莽古濟公主,稱其欲與其弟弟德格類,兩位女婿除掉託古。

代善被革去大貝勒稱號。



莽古濟公主被軟禁,在此期間,他的弟弟德格類也跟哥哥莽古爾泰一樣“中暴疾,不能言而死”。

兩個月後,莽古濟的家奴狀告公主結黨謀反,其丈夫瑣諾木杜陵也出來“作證自首”,莽古濟被處以死刑,瑣諾木杜陵因有自首,其罪可免。同時,正藍旗在犧牲一千多將士後被收為皇太極所有,皇太極終於實現了君主集權。

所以,莽古濟原本是個可憐的女人,一生受人擺佈,最後還死於政治鬥爭之中,可是,她卻毫無染指政治的想法。只能嘆不幸生於帝王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