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劉秀統一中國,建立了東漢政權以後,吸取了王莽篡位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加強王權。可是,東漢的皇帝只有早期的幾位能夠政從己出。其餘的皇帝大多因宮廷生活的奢靡等原因而成了短命之人。繼位的皇帝年紀都很幼小,因此政權便落在母后及其父兄手裡。等到皇帝長大以後,想要收回政權,只有和自己身邊的宦官商量,於是皇帝在宦官的協助下,推倒了外戚。宦官因為推倒外戚有功,並且又能包圍和愚弄皇帝,所以實權便落在宦官手裡,不久,這個皇帝又短命死了。於是再來一次外戚專權以至宦官擅勢的過程。東漢中後期一百餘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外戚和宦官爭奪統治權的歷史。在外戚和宦官的鬥爭中,宦官越來越佔上風。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宦官勢力的膨脹,逐漸形成了“群輩相黨”的政治集團。在政治上,他們把持朝政“權勢專歸宦官”,“兄弟姻戚,皆宰州臨郡,辜較百姓,與盜賊無異。”“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光寵三族,直情忤意。則參夷五宗,漢之綱紀大亂矣。…子弟支附,過半於州郡…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構害明賢,專樹黨類…同敝相濟,故其徒有繁,敗國蠹政之事,不可單書。所以海內嗟毒,志士窮棲。”

當時地方官吏貪汙成風,“官非其人,政以賄成”。各種類型的地主包括貴族、世家大族、地方豪強、富商等,無不廣佔田地,役使農民,敲詐勒索,奢侈腧制。…因而,廣大人民生活極度貧苦,終於在公元184年爆發了以張角弟兄為首的黃巾大起義。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便動員所有的地主武裝對農民起義進行鎮壓,並於公元188年,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並給予州牧領兵治民的權力。這些州牧有了領兵權之後,便乘亂紛紛擴張自己的武裝力量,形成一個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中央政府對其難以控制,東漢政府想借改制而加強統治的夢想破滅了,地方割據勢力得以發展,為以後的軍閥混戰埋下了禍根。

當農民起義來臨時,這種矛盾相對緩和,一旦外來壓力解除,這種矛盾便再度激化。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公元189年漢靈帝死,長子劉辯繼立為帝,其生母何太后臨朝聽政。於是外戚同宦官的鬥爭又重新激烈起來,太后兄大將軍何進為了一舉殺盡宦官,徹底消滅自己的對手,將世代官僚地主出身,並有一定聲望一定勢力的袁紹、袁術兄弟拉到自己一邊,並且接受袁紹的建議,召幷州牧董卓帶兵入京。董卓還沒有趕到,何進已為宦官所誘殺,官僚世族袁紹等又大殺宦官。

宦官們被徹底清除以後,長期以來交替執政的外戚和宦官集團的鬥爭結束了。宦官、外戚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官僚地主武裝集團卻紛紛粉墨登場,從此,大規模的軍閥混戰開始了。

此時,東漢政權已是名存實亡了。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當袁紹大殺宦官的時候,董卓接到何進的密召後率軍來到了京都洛陽。董卓性情豪放而又殘忍,喜與人結交,由於他居住的地方接近西北少數民族,他便同這些少數民族的貴族勢力交往,培植自己的力量,在如累隴西頗有名望。東漢末年因鎮袖客壓少數民族起義,屢立戰功,連晉官職,做到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後來,鎮壓黃巾起義,並擊退韓遂、馬騰對京都地區的進攻,這使他贏得了極高的聲望和地位,並藉此而使他的軍事力量日益壯大。董卓的軍隊由漢族和少數民族組成,能征善戰,兇暴殘忍,董卓以此作資本,時刻準備爭奪天下。正值他野心勃勃之時,恰逢何進召他進京。這對於董卓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霖,他接到何進的密召後,立刻便率領3000人馬,直奔洛陽,這為他獨霸天下創造了良機。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董卓進入洛陽時,步騎不過3000。當時京師官兵很盛。司隸校尉袁紹擁有禁軍的指揮權;當時曹操任典軍校尉;後將軍袁術控制了大將軍何進的部曲;濟北相鮑信又募來一支山東兵執金吾丁原有驍將呂布,這些力量合起來超過董卓軍十倍還多。但是,由於董卓有三十多年的軍隊生涯,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當時東漢朝廷裡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董卓知道自己的勢力弱小,於是,他成功地運用了虛張聲勢的計謀。他過四五天就帶部眾在夜裡悄悄出營,天明“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董卓這一手居然鎮住了當時眾傑袁紹、袁術、曹操等人,他們紛紛逃離洛陽,禁軍及何進部曲盡都落入董卓手中。董卓又使用離間之計,使呂布與丁原不和,於是,心驕氣盛的呂布殺掉了丁原,董卓又收呂布作義子,並收服了丁原部眾,於是董卓的勢力更加強大。

董卓進入洛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掉舊帝再立新主,以此控制皇權,於是,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隨後又殺弘農王及何太后,拔掉了朝官和名士所憑藉的旗幟。董卓立靈帝少子陳留王劉協為帝,這就是漢獻帝,漢獻帝當時剛九歲,被董卓玩弄於股掌之中,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稱太師,遷相國,封郿侯,帶劍上殿,位在百官之上,儼然一個攝政王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政治上,董卓為了收買人心,他外示寬柔,起用黨人名士做朝官,外放大臣為牧伯太守,平反黨人冤獄,以示不負眾望。用周珌、伍瓊、鄭公業為尚書,讓何顒作長史,荀爽作司空,陳紀、韓融等都成為列卿。外放尚書韓馥作冀州刺史,侍中劉岱作兗州刺史,孔伷作豫州刺史,張諮作南陽太守,張邈作陳留太守。甚至還任用逃亡在外的袁紹、袁術為後將軍。

軍事上,董卓深固根本,牢牢地控制關西。董卓招撫了涼州的馬騰、韓遂,又徵召關中潛在的政敵皇甫嵩和京兆尹蓋勳。皇甫嵩時為左將軍,有雄兵3萬屯駐扶風。蓋勳鼓動皇甫嵩與自己聯兵反董卓。

但是,皇甫嵩雄略不敵董卓而聽徵,交出了兵權,到洛陽去做城門校尉。蓋勳孤掌難鳴,也只好聽徵,到洛陽去就任越騎校尉。皇甫嵩到了洛陽,董卓將他逮捕下獄,迫使皇甫嵩屈服後又用為御史中丞。董卓控制了關中,所以關東兵起,他能西移長安。

董卓是個非常殘暴的傢伙,他和他的部隊到處燒殺搶掠,為所欲為。當時洛陽城中的王公貴族非常富有,高屋大廈,金銀財寶不計其數,董卓便令其軍隊衝進廬舍,姦淫婦女,搶掠財物,並美其名曰“搜牢”。弄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董卓的專橫暴行,引起了社會上各個階層的強烈反對,公元190年,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及逃到陳留的曹操聯合起兵,共推袁紹為盟主,反對董卓。這支聯軍,歷史上稱為“關東軍”。

關東兵起,董卓被迫退出洛陽,脅迫獻帝西遷長安,他發掘了諸帝陵寢及公卿墓冢,收其珍寶。董卓還把洛陽及其附近200裡內居民,幾百萬人口驅趕入關中,將房屋燒光,雞犬殺盡。被驅趕的人民,沿途缺糧,更遭到軍隊的踐踏和搶掠,死亡無算,積屍滿路。史稱“舊京空虛,數百里中無煙火”。東漢二百年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巍峨帝京,成了一片瓦礫場。接著董卓又把關中弄得殘破不堪。他大肆搜刮,敲剝黎民,築塢於郿縣,高厚7丈,與長安城等,號曰“萬歲塢”,積貯了30年的軍糧,珍藏黃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綿綺績榖紈素奇玩,積如丘山。董卓得意洋洋自稱:“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並且鑄小錢,致使物價騰貴,一斛谷價值數十萬,使百姓又蒙受一層災難。

帝國的喪鐘,亂世的號角,董卓之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何進還是袁紹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用計收買了呂布,使其殺死董卓。

董卓死後,王允掌握了政權,不久,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等以為董卓報仇為名,率10萬大軍攻入長安,殺死王允等人,趕走呂布,又對長安城進行新一輪的燒殺搶掠。而後,李、郭兩人之間又發生大規模的火併,長安與其附近地區,成了他們相互廝殺的戰場,長安城變成廢墟,居民離鄉背井,關中地區繼洛陽之後,又成無人居住之地。大詩人王粲《七哀》詩中說“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即是對當時景況的真實描述。

董卓之亂使兩漢燦爛文化蒙受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給社會帶來了一場浩劫,它是東漢腐朽政治的必然產物。

經過數年混戰,關西軍閥徹底垮臺,退出了歷史舞臺。而規模更大的軍閥混戰卻在關東軍閥中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