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历史上的雍正,之所以能够从激烈的“九子夺嫡”中最后胜出,与其采取的“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可谓是密切相关。

也正是因为在“夺嫡”的进程中,雍正很好的“隐藏”了自己,包括隐藏了自己的能力、隐藏了自己的势力以及隐藏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不仅“蒙蔽”了康熙,也“蒙蔽”了与他争夺皇位的众位康熙皇子们,这就使得登基后的雍正,真正将自己的阴狠与权谋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他的这些兄弟们可以说是在没有任何适应和准备的情况下,纷纷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与迫害,绝大多数是以极为悲惨的结局收场。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关于这一点,《雍正王朝》中的雍正与正史中的雍正可谓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雍正登基之前,给人的感觉是雍正似乎并不能参透得康熙的“帝王心术”,包括他计划着力争审理刑部张五哥冤案,举荐十三阿哥胤祥出任大将军王,以及最后时刻没有看懂康熙为何将他与张廷玉、马齐等人罢职进而萌生了退意等。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邬思道站在康熙的角度为雍正分析与解惑,这才有了雍正能够一次次顺应康熙的内心所想,进而为康熙所信任和器重。

可是登基后的雍正,身边已经没有了邬思道,可他却像是一位蕴藏着极强潜力的武学奇才瞬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表现出了对于为君之道的“轻车熟路”,特别是对于权谋的应用上,更是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便是雍正在对待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时的那种“刚柔并济”与“因人制宜”。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雍正登基后,对于“八爷党”的众位皇子采取的是明显的“区别对待”的策略。

刚刚登基时候的雍正,面对着的是一个极为复杂,并且是异常凶险的政治环境。

一方面,雍正登基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尽管康熙在临终前向众位皇子宣布由雍正继承大统,但是就在康熙去世后,八阿哥胤禩等人就跳出来进行了积极的反对以混淆视听。而事实上,除了一份由隆科多宣读的康熙遗诏外,再无其他证明雍正合法继位的文件和证据,特别是在此之前,就连雍正都自觉康熙会传位给十四阿哥胤禵,这也更加说明,雍正的登基对于朝中以及地方大部分官员看来,都是非常的“意外”,这也使得雍正的皇位来源从一开始就成为了舆论纷争的焦点所在。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另一方面,雍正的统治基础是非常的薄弱。

由于康熙和雍正在“做孤臣”的问题上很早便达成了一致,使得雍正在这些年之中,并没有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人,雍正几乎在没有其他的支持力量。反观此时的朝堂上下,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以及拥护胤禩的官员并不在少数,这些都是雍正所要面对的反对力量。

而在康熙留给雍正的三位上书房大臣中,张廷玉虽然对康熙、对雍正忠心耿耿,但毕竟是个汉臣,多少会受到影响和限制;马齐贵为满洲官员的领袖和代表,可在此之前有着扶保八阿哥胤禩的“前科”;至于隆科多,一直以来都是“首鼠两端”,不能为人所充分信任。这更加使得雍正的皇位威严有着局限性,统治基础也不稳定。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第一次上朝,“八爷党”的重要成员、十阿哥胤䄉就故意在朝廷上展露“丑态”,目的就是宣泄自己对于雍正登基的不满,并且还要当众给雍正一个下马威,让其下不来台。

可面对如此辱没皇威、公然与自己作对的行为,雍正也只能用一个“忍”字暂且压制,也展现了雍正当时的苦难局面,使得他不得不如此保持缄默。

但是雍正的反击也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了。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首先,他将八阿哥胤禩任命为“总理王大臣”。

雍正这样的安排并不是为自己的对手增强“实力”,相反,这是雍正的“一石三鸟”之术。

一来,胤禩本人的能力非常之强,这一点就连雍正也不得不佩服,所以对胤禩委以重任,就是利用其才智,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来,“八爷党”的势力太过于庞大,不仅坐拥着包括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等多位康熙皇子,朝中大部分的朝臣也被纳入了其势力范围。面对如此庞大的政治集团,这个时候的雍正根本无力与之对抗,更是不知如何下手。所以他能做的只能是通过提拔、重用八阿哥胤禩的方式来予以安抚,稳定住局面再说,况且雍正面对如此纷乱复杂的朝局,一时间也离不开这些人,当然短时间内也没有人可以将其进行替代。

三来,雍正这样做也是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既能展现其“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积极正面形象,同时也是能够从侧面抨击有关他皇位来路不正的言论,进而有利于维护皇位的稳定。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其次,对于九阿哥胤禟,雍正是动了杀心的。

西北战事开启,雍正将胤禟派往了西北大营,名义上是让宗室贵胄在军前效力培养能力的同时,给前往将士以鼓舞,当然在外人看来,这是他借此削弱“八爷党”的在京势力的一种手段,还算是可以被理解,不会为人所过分的诟病。

但是实际上,这一次雍正是对于胤禟是真的动了杀心,这才是雍正的本质目的。

雍正让其前往年羹尧的军中,并且还安排了十位出身上三旗的大内侍卫跟随前往,就是想借年羹尧的手,以“军法无情”为由,将胤禟进行处置。

毕竟,胤禟不同于八阿哥胤禩,其本人对于政治和权力并不“感冒”,他更在乎的就是赚钱,但是他却是“八爷党”的重要智囊,并且招数非常的狡诈,雍正对其是恨之入骨。可以说,胤禟对于雍正非但没有任何的可利用价值,反而留着便是一个莫大的祸害,于是便想要将其除掉。

只不过,在路上的时候,胤禟就已经将十位大内侍卫收买,在西北又遇到了有着自己想法的年羹尧,这才让雍正的想要除掉胤禟的想法没有得到落实,之后也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使得胤禟得以存活了下来。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再次,至于十阿哥胤䄉,雍正选择的是置之不理。

十阿哥自不用说,他除了仗着自己身份的高贵进行插科打诨、捣乱起哄外,并没有其他出众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得到了康熙的喜爱和庇护。如今康熙已经去世,再让十阿哥如此肆无忌惮的进行公然对抗雍正的行为,如果是一次两次,雍正还可以忍受,如果类似事件太过于频繁,那么雍正对于十阿哥是绝对不会像康熙手下留情的。

所以,不仅是十阿哥本人不敢太过于造次,就连胤禩和胤禟等人,也不敢一味的让十阿哥挑战雍正的底线,万一真的惹恼了雍正,那么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既然看到了这一点,雍正放着十阿哥胤䄉不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况且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雍正的帝王胸怀,也是雍正非常想看到的。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最后,就是对待十四阿哥胤禵,雍正实施的是一套“组合拳”。

他先是利用年羹尧节制陕甘,控制了西北大军粮草补给的途径,进而对其进行挟制,随后又安排图里琛将其只身接回北京,算是将其彻底化解了其军事威胁。

紧跟着,他又借着册封乌雅氏为皇太后,打出亲情和孝道之牌,让胤禵在二难选择下,承认雍正登基的既定事实。

西北战局爆发,十四阿哥胤禵想要重回西北,可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彻底断绝了胤禵的念想,并且还安排其看守皇陵,算是彻底把胤禵驱逐出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而最后,他又将胤禵最爱的乔引娣夺走,这一招可谓是“杀人诛心”,让胤禵感到的是极大的愧疚与屈辱。

至此,十四阿哥胤禵算是彻底被雍正整服气了,以至于此后八阿哥胤禩想要联络胤禵反对雍正,胤禵也委婉的表示了拒绝。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可以说,雍正针对的是“八爷党”的众位皇子不同的能力、性格、背景地位等因素,“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策略,分别实施“打压”,恩威并施之气对党羽势力进行“肢解”,削弱其核心力量。

而与此同时,雍正也在积极扶持“自己人”的势力,除了他曾经的亲信李卫、田文镜等人被委以重用外,以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为首的雍正自己选拔的青年才俊,也被填充到官僚队伍中来,对“八爷党”的固有势力进行替换,增强自身的绝对影响力和支持势力,从而使得“八爷党”从内到外被彻底瓦解,其实力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其实,雍正一直在寻找“八爷党”把柄,最终反而是其主动“作死”的“逼宫”行动,将他们自己送上了末路。

其实在胤禩等人的“逼宫”行动开始之前,雍正已经在开始着手准备对付“八爷党”的这一众康熙皇子们了,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安排弘历前往江南办差。

在此之前,雍正就曾对弘历说过,“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读书人”。可他却一边要杀李绂,一边应等着弘历来求才让其带着一纸赦书救下了李绂,就说明此时的雍正已经在为弘历的未来铺路,他要背上所有的“骂名”,而将一个好的名声和威望,通通的留给弘历。

而最终解决“八爷党”的问题,也是雍正必须要做的,因为他不可能再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弘历,于是,雍正准备着主动扛起“杀弟”的骂名。弘历就这样被雍正支开,也是雍正不想让这件事情对于弘历有着任何一点的消极影响。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尽管雍正对于八阿哥胤禩等人予以了重用,但是雍正丝毫没有放松对其的警惕,除了不对其授予兵权外,还要对其进行时刻的监视,特别是每当朝中出现政局动荡,雍正的第一反应都是彻查此事是否同“八爷党”有关。

当然,如果真的是被雍正所查到了把柄,那么八阿哥胤禩等人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这也说明在此期间“八爷党”的众位皇子隐藏的还是非常好的。

只不过,这一次,当雍正已经铺开了一张大网准备对其主动进行打击的时候,胤禩等人却选择了主动跳了出来,进而联络了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以及掌握九门兵马的隆科多,同时以弘时为内应,企图以先“文谏”后“兵谏”的方式,逼迫雍正下台。

对于此,雍正其实是早有准备的,包括隆科多,雍正都是有所防范的。只不过他没有想打自己的儿子弘昼会笨到“误传圣旨”,进而让自己陷入巨大的不利局面,如果不是十三阿哥胤祥躺在担架上重新夺回丰台大营的兵权,雍正的麻烦确实不小。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而也正是由于八阿哥胤禩如此明目张胆的忤逆行为,给了雍正理由和借口对其进行惩治。就这样,“八爷党”的众位皇子,被雍正削宗夺爵、抄家问罪,胤禩和胤禟的名字都被雍正改了。

至此,曾经辉煌一时、势力庞大的“八爷党”,算是正式土崩瓦解了。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历史上雍正,在其刚刚登基的时候,也是将胤禩晋封为了廉亲王,并且委以总理大臣的重任,俨然是将其作为朝廷之栋梁来看待。

可就在朝臣纷纷向胤禩道喜,并且夸赞雍正有着帝王的容人之仁的时候,八阿哥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却说道:

“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不到三年的时间,皇位已然稳固的雍正便开始对八阿哥胤禩下手,而胤禩也只得以削宗夺爵、圈禁至死的结局收场。

至于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其结局要比《雍正王朝》中演绎的悲惨了许多。特别是胤禟,同八阿哥胤禩一样,都是圈禁于高墙之中被折磨致死,更是被驱逐出了宗室,就连他们的名字也分别被改为了阿其那、塞思黑。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而在《雍正王朝》中,虽没有历史上雍正的那份阴狠和决绝,但却也展示出了雍正高超的帝王权谋之道。

雍正“因人而异”、“因势而已”,可以说面对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情形,采取的方式和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他这样,不仅要对对手予以打击,还要充分利用其价值营造舆论,进而收获“一箭双雕”甚至“一石三鸟”之成效,并且维系了皇权的威严与朝局的稳定。

于此同时,雍正还是“软硬兼施”、“刚柔并济”,表面的平静之下,丝毫没有放弃对于八阿哥胤禩等人的监视与防范,犹如静候猎物的猛虎一般,随时找寻与等待着对手的把柄和破绽,进而以此展开攻击。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最终,借由“八爷党”的逼宫行动,让雍正找到了处置胤禩等人的理由,进而使得雍正的“屠弟”行为变得有了“合法性”的根基,并且将所有的罪名全都推卸到了胤禩等人的身上,让其所承担的一切成为了咎由自取。


从这一点来看,《雍正王朝》中雍正的权谋之术相比于康熙,可以说是丝毫的不逊色,甚至比康熙更要多了一些阴狠与“腹黑”。

雍正王朝:从登基后对待政敌们的因人而异,看雍正的帝王权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