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患者一定要注意的7個問題,最後1個最關鍵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簡稱潰結,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和裡急後重等。病情輕重不等,多反覆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因UC治癒難度大,遷延不愈,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且有癌變傾向,已被WHO列為現代難治性疾病,被稱為“綠色癌症”。


我接診潰結患者中,讓我影響深刻的是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子,我們暫且稱呼他李先生。他看起來很健康,是因便血過來做腸鏡檢查,最後診斷為初發的潰瘍性結腸炎。


“我平時身體很棒,一直健身,吃嘛嘛香,只是最近腹瀉頻繁、大便有粘液膿血,怎麼會得這個病?”


“這病好治嗎?”


“我平時在家需要注意什麼?”


李先生很焦慮地問著與疾病相關的問題,他的這些問題也是很多潰結患者關心的。


1.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通俗來講就是結腸、直腸粘膜慢性炎症性病變,一般從直腸向上擴張,大部分位於直腸、乙狀結腸,也可累及全結腸;然而此炎症並非平時人們認為的吃些抗生素就可以好的炎症,這是一種腸道非特異性炎症。每個人的起病過程、臨床表現、病情輕重均不同,大部分可有腹瀉、腹痛、粘液膿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患者一定要注意的7個問題,最後1個最關鍵

2.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關係。

可以這樣簡單理解:一個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在某些環境因素下,腸道微生物參與下,啟動了腸道的免疫反應,導致腸道粘膜炎症。


3.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潰瘍性結腸炎?


直系親屬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得潰結的可能性會增加,除此之外,經常處於緊張焦慮或者抑鬱狀態以及腸道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潰結的風險。


4.潰瘍性結腸炎能預防嗎?


由於潰結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所以並沒有特效的方法可以預防潰結的發生。但是對於進入緩解期的潰結患者,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預防潰結的復發。避免焦慮、情緒低落等精神刺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對腸道的刺激,減少腸道感染機會,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等均可以有效的預防潰結的復發。


5.現在該怎麼辦?能治好嗎?


潰瘍性結腸炎是終身性疾病,具有複發性,但是在遵照醫生囑託的情況下及相關的藥物治療下部分患者可以恢復正常人的生活狀態。


6.平時需要注意什麼?


(1)注意休息,樂觀心態,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2)注意飲食,健康生活習慣,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膩食物,以高營養易消化食物為主。最好做一段時間飲食日記,記錄食用食物及自己的不適症狀,培養摸索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3)遵照醫囑堅持服用藥物,定期複查,醫師會根據情況調整藥物,不得隨意自行停藥。


7.需要定期複查,不可隨意停藥


沒想到的是,3個月後,我再次見到了他,遠遠地給我打招呼,走近後,告訴我:他復發了。


詢問後得知,他回去後服用2月藥物後,便血等症狀漸漸消失,又再堅持服用了1個月的藥物,感覺一切都挺好,也非常開心,就自行停服了藥物。


李先生的這種情況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特別常見,所以在初次給藥時,我們都會再三告知患者一定不要自行停藥,應定期複診,調整藥物使用情況。因為我們見多太多患者存在僥倖心理,不知道不遵守醫囑後果的嚴重性。


其實大部分患者所患潰瘍性結腸炎多為輕、中度,預後較好,症狀緩解後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藥物維持治療,減少復發,避免疾病復發後加重,甚至是癌變。


潰瘍性結腸炎病情容易反覆,需要定期隨診病情變化,間隔時間根據病情程度決定,遵循醫生醫囑決定複查時間是最好的選擇。


更要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複查項目,一般包括大便常規檢查、血常規檢查、血沉(ESR)、C 反應蛋白(CRP)和肝功等實驗室檢查,必要時可以行 X 線或鋇劑灌腸檢查、CT 檢查以及結腸鏡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定要放寬心態,這個病只是慢性病,只是麻煩些,只是需要特別關注,就像在跑一場馬拉松,只要堅持住,勝利一定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