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契诃夫,十分擅长截取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创作短篇故事,借以针砭时弊。其作品语言朴实,故事情节常常让人觉得是

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写苏格拉底要比写小姐或厨娘容易许多:那是因为事物越是平,就要求作家的眼光越敏锐,越能从平常中抽出不平常的东西来。——契诃夫

《小官吏之死》便是这样一部短篇小说。主人公伊凡是一位芝麻小官,在剧院看戏时,突然打了个喷嚏,然后意识到喷嚏的方向似乎没把握好,竟喷到了前排一名光头将军的脑门和脖颈上。

按说,打喷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故意冒犯,过去诚恳道个歉,将军若不介意,这事也就能翻篇了。

可这位小官,偏偏是个胆子小、疑心重、钻牛角尖的主,硬是觉得自己三言两语的道歉,并没得到充分原谅。

于是,他开始几次三番地找将军道歉,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自己反而变得更加敏感疑心。最后,他终于激怒了将军,也把自己吓破了胆,竟然两腿一蹬,撒手人寰了。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一个寻常的喷嚏,因为喷的方向问题、喷主的身份地位和行为态度,变得不再寻常,还引发了一场致命“血案”。故事虽简单,却极尽讽刺。

契诃夫想通过这名小官的荒诞之死,来揭露当时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暗和其压迫下的扭曲人性。仔细分析主人公的死因和悲剧命运,还能与古往今来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对号入座。

一、疑心太重就成了病,得治

可以说,这场荒唐“血案”,从头至尾都是“芝麻官”伊凡在自导自演。最终丧命的首要原因,当属他近乎疯狂的疑心病,精神病学上称为“妄想症”,其自身被认为是具有“妄想型人格障碍”。

妄想型人格障碍,又叫偏执型人格障碍,其症状常表现为:对别人的回绝,不信任,厌恶,过度敏感,而且很容易怀疑别人对自己有这些反面情绪。别人无意中的一举一动也可能被患者视为对其的敌意或阴谋。无理由地怀疑其伴侣在性关系或其他各方面有过不忠行为;顽固地认为其个人权益正受到侵害。患者常常极度自以为是,并且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维基百科

1. 五次道歉的心理变化

首先,一起来看看主人公几次疑心妄想的表现。

刚打完喷嚏,他看到前排的光头老者拿手套擦脑门,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喷到了那颗光头。在认出对方的将军身份后,他立即诚惶诚恐地第一次道歉

“我的唾沫星子准溅上他了!”

光头将军两声“没事”的回复,并没有消除他心中的芥蒂。于是,剧间休息时,他第二次道歉,也使将军开始不耐烦,加重了他认为喷嚏没有得到原谅的疑心。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说是不放在心上,可瞧他那眼神多凶狠。”

“打喷嚏到底是自然规律,别认为我是想啐他。他即使现在不这么想,过后也准这么认为!”

次日,他特意登门第三次道歉。这次,将军变得吃惊并明显不耐烦地对他打发回应,转而接待其他访客。已紧绷敏感神经的小官,被将军这态度惊吓到,更加妄想笃定那个喷嚏的错了。

“他连话也不想跟我说!”切尔维亚科夫见此情景,顿时脸色变得煞白。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于是,他又追上前第四次道歉,惹得将军直接闭门谢客。这可怜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反复纠缠的问题,仍然偏执地陷在那个喷嚏里,越发恐慌唾沫星子惹的祸了。

“可见,他生气了……不行,不能就此罢休……我得给他解释解释……”

第三天,他再次登门第五次道歉。不胜其烦的将军直接暴怒,大声呵斥他滚蛋。本已满心芥蒂、诚惶诚恐的小官,被一个“滚!”字彻底吓掉了魂,在自己疑心妄想带来的惊恐中丧了命。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2. 妄想症的类型和危害

现实中的妄想症包含很多种类型,有轻有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例如因哪里不舒服,就担心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命不久矣的“疑病妄想症”;觉得周围充满危险,走路感到有人跟踪,或者常认为别人对自己有非分之想的“被害妄想症”;还有小说主人公总觉得自己犯了不可饶恕错误的“自罪妄想症”等等。

有一本漫画读本《人人都有妄想症》,曾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把人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妄想症,以漫画和简单文字的形式,趣味生动地表现出来。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阅读此书总能让人忍俊不禁,产生“我真得也有经历过”的认同感,同时意识到:人人都会产生疑心和妄想,只是有轻有重。如果疑心过度过频,导致严重妄想症,就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

爱默生说:“好犯疑心病是一种慢性自杀。

严重疑心妄想的人,容易蒙蔽自己的双眼,失去理智判断的能力,还可能伴有幻听和幻视,分不清虚构和现实,从而积攒焦虑、恐惧、忧郁等各种负面情绪,对自身、他人和社会都造成一定的危害。

对自身而言,过度疑心妄想积累负面情绪,会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会导致严重抑郁或人格分裂,甚至走向极端。

对他人而言,无论是正常交友、婚姻恋爱,还是利益合作,如果总是怀疑对方不忠,就容易导致双方不和,关系分崩离析。很多家庭暴力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无法和他人和谐共处的问题,还可能进一步延伸至社会,产生更深远的负面影响。有人还会因为严重的妄想症而仇视社会,表现出极端可怕的行为。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3. 有意识地避免和纠正妄想过度

个人认为,偶尔的轻微妄想症,能给生活增添更多的味道,增加一些忧患意识。譬如轻微的疑病妄想,能让自己对身体的不适更加敏感,有助于及时发现疾病隐患。

然而,如上所述,一旦妄想过度,就不好玩了。

因此,人们应当懂得一定的妄想症常识,尤其是当自己或者身边人疑心过重时,能够及时意识到某种妄想症的可能倾向。

读书和观影等都是了解这类常识的有效途径。例如那本畅销漫画书,就完全可以是人们轻松了解妄想症的媒介之一。

懂得了基本常识,人们才能及时发现势头不对,积极调整心态,拨乱反正;如果自己无法控制妄想症的发展势头,还应当主动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二、事情再小,也能被人为放大

芝麻官”之死也折射出一个社会现实:无关紧要的小事,能被人为放大,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小说事件中一个喷嚏被放大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主人公自己疑心妄想,陷入思维定势,看不清将军发怒的真正原因。

现实中,人为放大的因素更多是来自他人。而这种在他人鼓风机的吹动下,把星星之火演变成燎原火海的现象,在古今社会中,都时有发生。

旧社会的“文字狱”,就常常是有人揪住某倒霉文人曾写过的一两句话,给其扣上了反贼的大帽子,令其锒铛入狱,也制造了不少血案。

如今的媒体网络中,就存在人为夸大事实和刻意引导舆论的问题,尤其是对某社会现象或某明星的绯闻。电影《搜索》就表现了一件公交让座的小事,被人为宣传夸大后,竟能引发可怕的网络舆论暴力,致当事人自杀身亡。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社会竞争中,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古代官场中,争权夺利的人臣,为了扳倒一个对手,从不肯浪费一点“星星之火”。比如明朝大奸臣严嵩,就多次从敌对大臣的奏折里找小破绽,到皇帝面前夸大地参上一本,往往能屡试不爽地拔掉眼中钉。

商场职场中,己方出现一点纰漏,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大作文章,扩大负面影响,借此占得上风。

人际交往中,一句无心之说,就可能被有心之人,煽风点火地大肆宣传。最后,人人嘴里都有了不同的夸大版本,对最初说话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想要有效地减少因人为夸大而导致的恶劣影响,平常生活中,人们都应培养一双识珠慧眼,去明辨是非,还要锻炼多方面看待事物的能力,挖掘背后的真相。

尤其在如今信息量巨大的时代,人们更是不可轻信一家之言,或断章取义、妄下定论,草率地给他人贴上负面标签,让自己成为舆论暴力的刽子手。

2017年初,微软公司针对十四个国家网民的行为活动、侵犯骚扰、声誉形象和性相关等方面,发布了一份网络文明指数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位列第八,在平均水平之下。可见,国内的网络环境,仍有待你我共同努力去改善提高。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百分比数越低,代表网络越文明(CH指中国)

三、底层小人物不该生而委屈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底层小人物,被压迫久了,扭曲了人性,活得谨小慎微,只求保全自己。讽刺的是,他低声下气、竭尽所能,也未能实现看似简单的心愿。

在这场“血案”中,契诃夫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叙述着小人物的悲哀,“

不带恻隐之心,不带偏好之情,只含深切同情”。

无独有偶,其他很多文学作品里,也出现过各种底层小人物,遭遇悲惨的命运,最终“举起双手、放弃抵抗”。

高公馆里的丫鬟鸣凤,不甘为老翁作妾,又别无他法,选择投湖自尽;鲁镇上的女工祥林嫂,不详地克夫丧子,最终沦为乞丐,悲惨死去;北平城中的骆驼祥子,只愿能踏实地买车拉车,却被现实击垮,最终放弃梦想、堕落沉沦。

契诃夫《小官吏之死》:一个喷嚏,是怎样引发一场“血案”的

这些底层小人物,往往是历史和社会滚滚车辕的马前卒,对现实中的残酷总是首当其冲,也最容易遭遇生活和命运的不幸。然而,难道他们就注定要受尽委屈,最终自我屈服吗?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名人权贵,都算是当今社会中的小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都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只是我们有幸生在当今文明和平的年代,不至于被一个喷嚏给“打”死。

但是现如今的小人物们,仍然承受着各种压力,需要为生计疲于奔命,为一点蝇头小利勾心斗角,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中,不时得任人摆布、身不由己。

个人认为,对于社会、生活和命运,人们可以适当地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却不应如小说主人公那样害怕畏缩、极端偏执、甚至绝望屈服。

人们应具备一定的抗争维权意识,生活即使再忙,也要努力坚守底线、修炼内心、改善自我,始终坚信:即使是底层小人物,也能努力活出自己的尊严!

四、尾语

一个喷嚏,就要了喷主的命,引发一场“血案”,乍看起来足让人意外。但是仔细分析原因之后,会发现分明是黑暗社会压迫下的扭曲人性害死了他,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同时,这场合乎情理的意外,还折射出了不同的现实问题,引人思考借鉴。

这便是大师的成功高明之处和经典的持久魅力所在。

1)《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全集)》契诃夫,译者:姚锦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卓煜珺. “小人物”的悲剧人生——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和巴金《寒夜》的比较分析. 世界文学研究,2014,2(1): 8-13;

3)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陈彦方;

4)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5)《人人都有妄想症》弗兰•克劳斯,译者:谢倩雪,中信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