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宝贝儿》:爱,请留有余地,保持自我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

契诃夫《宝贝儿》:爱,请留有余地,保持自我


《宝贝儿》讲诉了一位八品文官的女儿奥丽佳,她温柔善良,富有同情心。

奥丽佳一辈子住在父亲遗嘱里给予她的那栋房子里,她爱自己的父亲,自己的老师,后来她爱上戏剧园的老板库金,她学着自己丈夫口气,适应着新婚生活,可好景不长,第一任丈夫去世了。

奥丽佳走出阴霾,后又爱上了木材场经理,迅速嫁给了她,但命运总喜欢给这个善良的女人开玩笑,第二任丈夫又因病去世。

生命中,奥丽佳是绝不能缺爱的人,在无爱的日子里,她是荒废的,譬如行尸走肉。直到比她小的兽医出现改变了缺爱的日子,不幸的是兽医走了,奥丽佳变得毫无见解,女厨师说吃什么好她就应付说好。这样日子过了很久,兽医终于回来了,只不过带着他的孩子妻子,奥丽佳生活一下子完全变了有活力了,她对这个孩子极其爱护,用爱照顾他,最后孩子还是跟母亲走了,但是兽医却回来了,永远的留下来。

小说情节简单,人物真实可信,语言朴素无华,字里行间,倾注着作家本人对女主人公的怜悯和同情。

这篇仅仅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一气呵成,写尽了奥丽佳的一生,没有恩怨情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简简单单,娓娓道来却无比真实。

她的一生都是围绕一个爱字,但奥丽佳却曲解了“爱”的深刻含义。说到底,她误将“爱”认为是所有,毫无无底线,做着别人的牵线木偶,没有自我。

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这种依附式,毫无见解,毫无尊严以及自我心里满足的婚姻依然存在。

今天,我就想谈谈《宝贝儿》背后:爱就该留有余地,保持自我

1、错误意识里的爱:爱不是同情和怜悯,也不是夸赞一句心肝宝贝儿的自我满足,爱是互相取暖的时候平等与自由。

奥丽佳在倾听库金抱怨下雨时候,小奥丽佳默默地、认真地听他说,有时竟热泪盈眶。最后,库金的不幸感动了她,

不可否认,奥丽佳十分具有同情和怜悯之心,但这不是爱。

在库金去世后,人们听到她的哭声,默默为她祷告:心肝宝贝儿。这一句“心肝宝贝儿”极大满足了奥丽佳。在我看来,她误将所有的夸赞自我满足,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

而后一直无所适从的奥丽佳又抓住了一根稻草,那就是木材场经理对她的同情,她转眼转向了另一个所谓的爱来自我疗伤,在她的生命里是决不能缺少爱的,一旦没有了付出与顺从,生活就变得索然无味。

当遇到灾难时,现在她完全是孤独一人了。父亲早已故去,楼房也集满了灰,她瘦了,也变丑了,街上碰见的熟人不像以前那样注视她了,也不对她微笑。她心里在乎的那句同情语:心肝宝贝儿也没人说起来了,所以,这一切都不是爱。

契诃夫《宝贝儿》:爱,请留有余地,保持自我


初读《宝贝儿》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奥丽佳就是典型乖乖女,就像今日的许多孩子们,她们言听计从,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的梦想都是别人的梦想,他们为别人活着。而我的一朋友就是那种人,她乖巧懂事温柔善良。高中时候她父亲说学理科好,找工作好找,然而她跟我说,她很喜欢文学。但是她还是听了父亲的话,虽然不喜欢,但是学业还可以,高考那会考得不错,但是选专业时,她父亲又给选择了师范类,就连大学实习单位与后面的职业道路都给她铺好了,她什么也不用想,只要沿着那条路就没错了。她是别人口中的乖乖女,但是她没有自我,更没有思想自由。

亲情也好,爱情也好罢,爱都是互相的,互相给予,互相取暖的平等与自由,爱的天平应是平衡的,而不该偏向哪一方。

2、一味的付出,做别人的影子,是庸俗

奥丽佳最喜欢重复库金关于戏剧和演员说的话。她也跟库金一样看不起观众,认为他们愚昧无知、对艺术麻木不仁,她学着丈夫库金的语气。

奥丽佳是善变的,在跟第二任丈夫时,丈夫有什么想法,她就有什么想法。结婚没多久,她感觉做了很久的木材生意了。丈夫不喜欢娱乐节目,她也不喜欢,没事就呆在家里。当邻居建议他们去看戏时,她正儿八经地回答,“我们是劳动的人,我们顾不上那些玩意儿。这些剧院有什么好?”丈夫有什么想法,奥丽佳就有什么想法。如果丈夫认为房间里热,或者现在生意开始萧条,她也会认为是这样。

在跟着兽医时,她重述兽医的思想,现在她对一切的看法都跟兽医一样,跟团里的人谈论着牛羊等瘟疫。

这一前一后的鲜明反差对比,字里行间都足于看出奥丽佳在婚姻里一味迁就,曾经她恨那些愚昧无知的观众,而后来,自己也活成为了之前鄙视的对象

奥丽佳一味付出,甚至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她错把爱当作毫无尊严的顺从,寄生虫般寄生在丈夫体内,已少了自我供给,一旦脱离宿主,思想肉体都将殆尽,这是庸俗与悲哀的

契诃夫《宝贝儿》:爱,请留有余地,保持自我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之前追过的的电视剧的《第二次也很美》里的安安对她丈夫说的一句话: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而想要离婚的丈夫俞非凡却说:我累了,我已经不想当你的全世界了。离婚前安安没一直深爱的那个男人,他把离婚手续都交了律师,不想再与安安有任何交集,对于那个全世界都是丈夫的全职太太安安来说,她终于知道了原来她是心里的再坚固的象牙塔也会崩塌。婚姻奔跑的路上,一不留神,自己就落单了,形同陌路。那种依附式婚姻一旦少了依附主体,就已殆尽。

不管是契诃夫笔下的奥丽佳还是新时代女性安安,每个新时代仍不乏倾尽所有去爱的女人们,她们的围着孩子老公转,已经少了自己原来的本性以及对生活的追求与梦想,做着别人的木偶,任由别人牵线指挥。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该如何认清爱,如何去爱一个人呢?

3、【如何爱】留有余地、保持自我是思想自由与平等。

奥丽佳是善良的,但她一辈子都在为了别人改变着自己,为了那句心肝宝贝而自我满足,也为了那几位爱人,她改变着自己的谈吐,她认为爱是生命里的所有,没有爱是活不下去的。即使最后她连被同化了,连一句见解都没有,也不知道见解是什么,这是最悲哀的。

认清爱,就该懂得什么是爱,爱的深刻含义。

诚然,奥丽佳是不懂爱的,在她意识里,爱就是跟爱的人同呼吸,然而这是却是错误的也是极其卑微的

契诃夫一笔带过了奥丽佳是八品文官的女儿,她一直住在父亲遗嘱里留的房子里,她爱父亲、姑妈、老师,还有后来爱人,但是只字未提其他人对她真诚的爱,只是简单的一句:心肝宝贝儿,来敷衍。

爱是互相的,爱不是一味去附和某个人。

同样是小说巨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吉姆与德拉这对社会底层的年轻夫妇,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为爱互相奉献。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但是他们都很幸福,即使生活不易,但心灵的上的互相取暖,得到各自满足,互相奉献这就是爱。

契诃夫《宝贝儿》:爱,请留有余地,保持自我


留有余地,给自我心灵一个归宿。

奥丽佳在兽医儿子住她厢房后,奥丽佳发现自己对这个男孩的爱超过全几位丈夫。在教男孩学习时,把周围都是水的那部分陆地,”她也照样念道,“就称为岛屿。”这是她在这么多年的沉默不语和思想空虚后,蛮有把握地说出来的第一个见解。

可想而知,在奥丽佳等待下一位爱的人时候,她是毫无思想的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一个倾尽所有去爱的人,一旦少了这份爱,对于她来说是致命的,连一丝见解都没有了。可见,留有余地的爱才是爱的真正方式,才是给心灵一个真正归宿

我曾经有一朋友,那次我俩一起去外面吃饭,我点了香菜拌猪耳朵这个小菜,朋友马上说:“自打恋爱以来我就没吃过我曾经最爱的香菜”,我疑问道:“为啥?”“因为爱人一家人都不喜欢这个味。”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看透婚姻里有多少女人一味付出,可以说毫无留有余地的迁就是常态。美好的婚姻就该把自己想法摊在桌面上讲,而不是把自己的小欲望藏匿于油盐酱醋中

独立与自由,爱的婚姻生活保鲜剂。

快节奏的今天,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快节奏的生活充满了各种诱惑,这也注定女人需要独立包括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

精神独立:这种独立是心理的满足与自我鼓励,包括自己的生活目标,逆境里的自我救赎,迎难而上的勇气。往往这种独立更难做到,特别是已婚女人,遇到艰难困苦,总依赖自己爱人替自己解决。

经济独立:包括自我自由支配财政,有稳定经济来源。经济独立的女人在家庭地位也更高,间接促进实现人生自由。

纵看这两种独立,都是婚姻的保鲜剂,也是自由的垫脚石,没有独立谈何自由!

舒婷在《致橡树》中写到:

我如果爱你,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奥丽佳终究是没有长成木棉,她永远都是那凌霄花,甚至在最后她也没有清醒,继续着她的依附,或许作者不忍心看到她无欲无求孤独终老,笔下倾注所有怜悯,所以出于同情,写到兽医回来了,一切又恢复了常态,但这又是契诃夫最不期待的结果。

《宝贝儿》这篇经典短篇小说,没有拖沓的故事情节,全文简单明了,拿到今天来阅读,仍不失社会现实意义。

奥丽佳错误意识里的爱,为了别人倾尽所有,毫不留余地,那种靠别人一句“心肝宝贝儿”的自我满足是值得人怜悯。

同情她的同时,我们又何不唾弃这种卑微的爱呢?只有独立与自由才能彻底摆脱这种依附式婚姻,才称得上真正意义里的爱

生命很长,在生命的旅途列车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遇见的是缘分,有感动,有忧伤,无论怎么样,请保持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