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平夏之戰


大宋帝國:平夏之戰

宋朝和西夏先後爆發過五次戰爭,分別交戰於兩大時期(公元1040年-1044年;1064年-1119年),宋軍從初戰不利,逐漸逆轉戰爭局勢,在第五次北伐平定西夏,大宋帝國獲得最終勝利。

獨立戰爭

党項人,隋書記載:“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按照隋朝的看法,党項和漢人是同族異種,是不同文化的華夏分支。但也有記載稱,党項人是鮮卑族的後裔,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就自稱是鮮卑後代。

在唐朝時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項被吐蕃擊敗,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於是被唐朝安置於松州(今四川),成為一支唐朝僱傭軍,共同對抗吐蕃勢力。

“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党項人的兵馬數量。

公元755年,安史之戰爆發了,党項人被迫遷徙至銀州和夏州(南北朝時的大夏之地),此後党項人在這裡安心發育,其勢力逐漸壯大。

在西線戰場上,唐朝和党項共同擊敗了吐蕃,隨著吐蕃勢力的覆滅,党項這支僱傭軍也失去了利用價值。党項勢力在戰爭中壯大,反而威脅了大唐帝國的安危,於是唐德宗下令打壓党項人,禁止商人和党項人貿易牛、馬、武器等物資,永安城鎮的唐將更是多次索取駝、馬、羊......並親率唐軍劫掠夏州的財富。

公元827年,唐朝藩鎮更是變本加厲,大肆掠奪党項人的財富和羊馬,當地的党項人忍無可忍,紛紛起兵反唐,夏州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戰,雙方在靈州(今寧夏)和鹽州(今寧夏)交戰,党項騎兵大破唐軍,給唐朝統治者以有力的打擊,唐武宗更是痛哭流涕,多次下令安撫党項武裝勢力,停止反抗唐朝的戰爭。

獨立戰爭一直打到公元840年,党項勢力基本已經獨立,而唐朝的安撫政策,相當於承認了党項人對夏州的合法獨立統治。

稱王稱霸

党項經過200年的安穩建設,其勢力逐漸強大,平夏地區更是富可敵國,鄂爾多斯南部的草原為肥美牧場,七里平為農業地區,生產大量的牛羊糧草,夏州還生產當時可以當做貨幣使用的青鹽,因此大夏之地的党項勢力擁有甲士數十萬,財富不可勝計,夏州戰馬數以萬計。

党項軍控制河西走廊,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其疆域方圓二萬餘里。北控大漠,擊敗了盤踞在大漠(今內蒙古)的蠻族勢力,強迫他們服從西夏的管轄。

在宋朝時期,宋太祖趙匡胤驍勇善戰,党項人被迫交出了五州之地(夏、綏、銀、宥、靜),被削奪藩鎮兵權。表面上党項人服從大宋的命令,實際上內部卻極為不滿,於是“李繼遷”密謀獨立戰爭,大夏之地已經具備了立國的基礎。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大宋帝國與大遼帝國的全面戰爭爆發,党項人期待已久的時機成熟,於是党項領袖“李繼遷”誘殺宋將曹光實,佔據了銀州,緊接著率領党項騎兵攻陷了會州(甘肅),打響了獨立戰爭。一方面党項領袖“李繼遷”向大遼稱臣,被封為夏國王,聯合遼朝共同對抗宋朝。另一方“李繼遷”又率領騎兵去截奪宋朝40萬糧食。

公元996年,夏軍圍困靈武城,宋朝派出五路大軍攻打大夏,宋軍皆戰敗,事實上西夏已經獨立了。

公元1002年,大夏騎兵攻陷了重鎮靈州和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道路。

公元1032年,大夏軍大破吐蕃,奪取三個戰略重鎮(瓜州、沙州、肅州),其勢力擴張至整個河西走廊,隨後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正式宣佈脫離大宋,成為了一個極其強大的軍閥勢力。

西夏擁有一支3000人的全具裝鐵甲騎兵(戰馬紮甲和士兵扎甲),成為西夏縱橫天下的資本,是世界上最兇悍的騎兵之一。

“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

“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衝冒奔突之兵”

平夏之戰

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戰),西夏景宗元昊表示願意與大宋和談,實際上10萬甲士已經在邊境上磨刀霍霍,做好了戰爭準備。夏軍先是圍困了延州(今陝西),在三川口伏擊增援的宋軍,雙方激烈交鋒,夏軍損失十分慘重,最終擊敗了宋軍(劉平部)。然而宋將“許德懷”突襲西夏軍營,宋軍大殺特殺,夏軍只能倉皇逃跑,延州解除了危機。

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戰),西夏景宗元昊率領10萬大軍攻打大宋,主力部隊埋伏在好水川,偏師攻打懷遠(今寧夏)。宋將“任福”率領5萬宋軍與夏軍交戰,殺死數千西夏士兵,率軍乘勝追擊,在好水川遭到夏軍伏擊,宋將“任福”全軍覆沒。

公元1042年(定川寨之戰),西夏景宗元昊率領10萬大軍再次攻打大宋,前往救援的9000宋軍在定川寨(今寧夏)遭到伏擊,宋將“葛懷敏”全軍覆滅,但是在原州(今寧夏)的宋軍血戰到底,全殲了5萬西夏甲士,夏軍橫屍千餘里,西夏直搗關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初戰結果:表面上夏軍皆勝利,三次擊敗了宋軍。實際上西夏沒有奪取戰略重鎮,反而損失了10萬甲士,耗盡了儲備財富的國庫,生活物價上漲,百姓十分困苦。於是西夏再次向大宋稱臣,和約規定(公元1044年):西夏向大宋稱臣,歸還所有土地。大宋作為宗主國,每年贈送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雙方恢復貿易往來。

公元1064年(宋夏第二次戰爭)西夏再次不宣而戰,發兵攻陷了慶州,10萬甲士圍困大順城,宋軍血戰到底,全殲數萬夏軍,弓箭射傷夏毅宗“李諒祚”,在一年多後病世,宋朝大獲全勝。

公元1067年(熙河之戰),“奮然將雪數世之恥”宋軍奮發圖強,大破吐蕃和角廝羅,拓地兩千餘里,佔據戰略主動權。開始向西夏發動反擊戰,宋軍準備在橫山建立兩座堡壘,實現側翼包圍,最終被夏軍攻破堡壘,宋軍作戰失敗告終。

公元1081年(元豐五路伐夏)西夏梁太后囚禁皇帝,西夏國內混亂,宋朝認為攻打西夏的良機已至,發動五路伐夏大戰。起初宋軍進攻勢如破竹,攻陷了四州之地(米脂寨、石州、夏州、銀州),宋軍直抵靈州城,由於缺乏攻城器械,又被夏軍放黃河水灌淹軍營,導致糧草斷絕,宋軍被迫放棄了攻打靈州城。

宋朝戰略上,宋軍奪取了四州之地(銀、石、夏、宥),以及橫山北側的軍事重鎮,使西夏沿邊地帶不敢耕者二百餘里,奪取了食物生產地,可以說宋軍大獲全勝。

公元1082年(永樂城之戰)宋軍直取西夏首都興慶府(今寧夏),修建永樂城圍困夏軍,西夏急忙調遣30萬甲士前往救援,2萬宋軍在城下列陣迎戰,雙方互相廝殺,宋軍不能抵擋攻勢,逐退入城中防守,被切斷了城中水源,夏軍最終攻破永樂城,全殲2萬多宋軍(所謂陣亡60萬宋軍根本不可能,考慮到宋軍攻打興慶府的長途後勤,就無法維持如此龐大軍隊,再加上西夏動員了30萬甲士,發動人海戰術才攻陷的永樂城)。

公元1092年(洪德城之戰)西夏急於奪回被宋軍佔領的土地,梁太后率領20萬甲士親征,攻打重鎮洪德城,宋軍用神臂弓和硬弩火力射擊,雙軍從中午一直交戰到晚上,夏軍死傷慘重,橫屍千餘里。隨後大宋援軍抵達,在大路途中伏擊梁太后的禁軍,梁太后嚇得獨騎而逃,夏軍全線潰敗,宋軍殲滅數萬甲士。

公元1096年(第一次平夏城之戰)宋軍進行了14次小規模攻勢,西夏方面大怒,出動號稱50萬甲士,企圖奪回被宋軍佔領的土地,夏軍圍攻延安府多次不克,被箭矢所射殺者甚多,死傷極其慘重,夏軍只能轉而攻打“金明寨”,全殲宋軍3000人後,退回了首都興慶府(今寧夏),西夏奪回土地的戰略計劃失敗。

隨後,宋軍全面反擊,兩軍在近石門口的地方交戰,宋軍全殲甲士3000人,俘獲3萬夏軍,宋軍奪取了西夏的戰略地區,建立軍事重鎮平夏城。

公元1097年(第二次平夏城之戰)宋軍在西夏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附近修建了十餘座堡壘,佔據了無定河和大理河的分水嶺,威脅西夏的農耕地區,將西夏首都四面圍困。西夏急於突破宋軍的堡壘防線,出動號稱150萬兵力(實際30萬兵力)攻打平夏城。趁著夏軍主力攻打平夏城,宋軍的左右兩翼出擊,深入西夏腹地,焚燒方圓七百里農田,宋軍大殺特殺,夏軍一潰千里。

同時,平夏城的2萬宋軍力戰30萬甲士,箭矢大量射殺夏軍,大後方又被宋軍突襲,西夏的食物消耗殆盡。梁太后痛哭流涕,下令全軍撤退。埋伏在野外的1萬大宋鐵騎發動突襲,夏軍不能抵擋,大宋鐵騎殺得30萬甲士橫屍千餘里,“俘馘三千餘,獲牛羊不啻十萬”。

“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

公元1099年,西夏派出使者,用辭謙卑,正式謝罪。

戰爭結果:宋朝大獲全勝,西夏再次俯首稱臣,夏軍自兩次平夏之戰後,西夏元氣大傷不能重新組建軍隊。楶立邊功,為西方最,足以標誌著大宋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