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丁忧期间,还会有编制和俸禄么?

在许多影视剧中,常有官员丁忧的情节。那么,古代的丁忧制度具体是怎样的?官员在丁忧期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今天,不妨简单来聊聊这一问题。


古代官员丁忧期间,还会有编制和俸禄么?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因此父母去世之时,丁忧便成为官员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丁忧期间,官员需一心守丧,不可参与政务。不过,即便官员暂时离职,回乡丁忧,却仍然可以领取俸饷,保留编制。而且,官员丁忧之后,多数是可以官复原职的,有些朝廷重臣,更是如此。“丁忧”在古代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为什么会设置这种制度呢?

古代实行的丁忧制度,是对忠孝两大核心道德理念的权衡和调解。大家常听到的,自古忠孝难两全,讲的就是忠君则难以尽孝,尽孝则难以忠君。进入仕途者,多半是要异地为官,难以朝夕侍奉双亲,因而也算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才制定了丁忧制度。

丁忧一般规定为三年,这样一来,官员回家丁忧,不事朝政,岂不是国家的一大损失。实则不然,朝廷之所以也施行丁忧制度,除了不令官员背负不孝的骂名之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便是官缺问题。

在古代,官员之缺较少,但候补人选过多,因此,为了方便候补之人替补,特别是那些有才干但无官缺可补放之人,能够大展拳脚,所以才施行丁忧制度,在如此长的丁忧时间之内,以方便朝中候补官员能够顺序补放。

特别是一些官员因犯了错误,皇帝也会借丁忧之名,勒令其退出政务的处理。如《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在与施琅策划进攻台湾之时,因两相争执不断,因此康熙帝命姚启圣丁忧,实际上是采取了施琅的进攻方案。

虽然这一桥段有虚构的成分在,但也说明了皇帝可通过丁忧制度对于官员的任用加以选择。丁忧期间照常发放俸饷。至于丁忧期满的官员,多是官复原职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官员,丁忧期满后,因本就不受皇帝待见,于是其处理政务等情况已经大不如前。从一定成上来说,丁忧实际上也是官制之中的一种重要制度。(碣石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