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大概相當於什麼規模?

保護傘公司情報顧問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日本貴族出現內鬥。後白河天皇方與崇德上皇不和,為了爭奪統治權,雙方不惜藉助武士階級的力量來奪權,最終導致武士進入日本的政治舞臺,武家政權逐步被開啟。

日本是如何進入幕府時代的呢?平安時代天皇為了對抗蝦夷族,任命了徵夷大將軍。日本徵夷大將軍掌握了實權,加上日本皇室內亂,天皇還要藉助將軍的實力鞏固自己的地位,就這樣日本天皇的地位被削弱,軍政大權逐漸被徵夷大將軍所取代。將軍的府邸又被稱之為幕府,天皇的權力轉移到了幕府將軍手中,因此日本進入幕府時代。

“鎌倉幕府”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幕府,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貴族階級掌握實際統治權結束,日本武士進入日本的政治舞臺。公元1333年,各地的豪族發起了倒幕運動,幕府將軍派家臣足利高氏前去平亂,結果足利高氏倒戈,將鎌倉幕府滅掉,1336年,日本進入室町幕府。公元1467年,日本室町幕府統治時期發生“應仁之亂”,日本開始進入“戰國時期”,各地的諸侯分成東、西兩派,不斷的打仗。

根據日本天武天皇所創的“五畿七道”作為日本的行政區域劃分,日本共有66個國家。這些國家當中,有很多大名,大名就是大的封建主,這些封建主擁有土地和莊園,還有自己的地方武裝。這個和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差不多,剛開始權力並不大,但是他們通過武力不斷的兼併,就形成了幾個較大的封建主,其實力足以與日本幕府分庭抗禮。

在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天皇就好像春秋時期的周天子,幕府將軍就好像春秋時期的霸主,而大名就好像諸侯國,幕府將軍權傾天下可以號令天下諸侯。

日本戰國的時間為1467—1615年,人口大約800萬人。各個國家的規模其實都很小,根據領地的大小,軍隊的數量不一。如果,將日本戰國時期放在中國來對比,其實不好比較。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國戰,另外一種是大名之間的戰爭。如果是國戰那麼投入的規模就很大,比如應仁之亂時期,日本東軍大約投入了16萬人,西軍投入了11萬人。相對應的是,公元1640年,明朝與滿清的松錦之戰,當時明軍投入了13萬,清軍投入了11萬人。松錦之戰也決定了明朝的國運,所以日本戰國時期的國戰投入的兵力也不小。

還有,日本戰國時期的關原之戰,東軍和西軍投入的軍隊都超過了10萬人。但是,參與戰爭的大名,派出的軍隊數量都不同。西軍的首領為石田三成,此人有8000人的軍隊,其中石田本部4000人,島左近1000人,蒲生鄉舍1000人,豐臣家2000人。當時西軍當中有一個著名的將領,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叫小西行長,他的兵力為4000人(關原之戰被俘,後被斬首)。東軍的的老大為德川家康,此人擁有軍隊3萬人,在東軍當中投入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終東軍的德川家康獲勝,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期。從關原之戰來看,各地的大名兵力並不多。

如果把日本戰國與中國的戰國時期來比肯定不可行。中國戰國有七雄,這七個諸侯國,任何一個諸侯國都可以秒殺日本戰國大名。可以說,在戰國七雄當中,任何一個縣的人口,都比日本大名統治的領地都要大。日本戰國時期大名之間的戰爭投入的兵力有千人的規模,也有數萬人的規模。比如,關原之戰,雙方參戰人數大約20萬,就決定了日本的生死。就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秦國白起就坑殺了趙國40萬人,而趙國還能抗住邯鄲之戰。如果把大名之間的戰爭放在中國戰國時期,根本沒法和中國戰國任何一場戰爭作為對比。所以,很多人調侃,日本戰國時期大名之間的戰爭,就好像村長械鬥。其實,說的也沒錯,大名都是以家族為單位,雙方打一次可能好幾百人,甚至好幾千人,上萬人的戰爭已經屬於國戰了。像德川家康,投入了3萬人就能反抗豐臣家,且還是老大。所以,單個大名的軍力很小,如果是統一後的國戰,比如像萬曆朝鮮戰爭這樣的戰爭,那麼日本投入的兵力其實也不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