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分享一下。


貝殼的VR售樓處在西安幹了一件讓其他開發商紛紛羨慕的大事。


62小時,一個新盤通過VR售樓處實現帶看5766組客戶,2100組認籌,最終開盤8分鐘,完成1068組轉化認購。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圍觀群眾驚呆了,誰說線上購房不好使?


但實際上此次線上開盤項目2019年底就開始蓄客了,本來是1月份開盤的,當時帶看量已經超過了5000組,吹風均價8500元/㎡。


也就是說,原本這批客戶就在等開盤,但因為疫情影響,無法線下開盤,這才給了線上開盤成交的戰績。不過,也正因為疫情,這批客戶等到了驚喜。


有成交業主表示:開盤實際最低首付17萬,成交價6600-7800元/㎡,比預期價格低了不少,看來這批業主算是撿到漏了。


我一直強調房價原則上是上漲的,下跌只發生在特殊情況下。


而當下,恰好因為疫情處在這種特殊情況,這就給剛需及改善購房者留出了絕佳的買房時機。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這個月的樓市都不太平,所有自媒體都在風聲鶴唳,一點消息,就大肆解讀。


前幾天某大V解讀說銀行通過手段可把二套首付從7成變3成,閱讀量一晚上破10萬+,其中不乏大量中介轉發,結果2小時候,馬上有號出來解讀說之前是誤讀,銀行出來澄清,二套首付7成不變!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可見哪怕是一點點的消息,甚至只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放水,都可以解讀為樓市漏洞,讓炒房客有洞可鑽,但2月份國家3次強調“房住不炒”,也就是說雖然有些地方會有寬鬆政策放出,但主基調仍然是“不給炒房”,但不給炒房,不是不給買房,恰好現在就是剛需買房的好時機。


疫情之下,房企銷售停滯、拿地延遲、還債高峰期日漸逼,衝量促現金迴流非常迫切。


所以某開發商75折賣房、無理由退房、還有各種折扣通通擺上來,營銷手段層出不窮。


這是一。


當下抗疫已經進入新階段,恢復經濟成為當下工作重中之重,如何恢復經濟,勢必會有一系列政策,降息、降準已經啟動,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肯定要有所作為,而且上面的鬆動行為也陸續在確定。


2月20日,與房貸直接相關的5年期LPR降低5個基點至4.75%;


2月24日,12家股份制銀行之一的浙商銀行,針對非限購城市首套首付降為2成;


這是二。


有了一和二,近年來難得的“黃金坑”已經出現。


回望歷史,我們往往會發現,每一次危機,樓市的每一次暫停,其實都是數年難遇的“黃金坑”。


比如2003年的非典,樓市成交萎靡,但短暫過後,又迎來飛速增長,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房價再次下跌,但之後又迅速反彈。


每次的危機背後,都有短暫的轉機,銀行方面首付減少了,貸款方面,利率低了,開發商方面,降價了,算下來,可能少了幾十萬,影響的全部都是買房人的錢袋子,不用懷疑,現在就是3年來最好的買房機會。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壓縮利潤促成交很有可能是未來兩到三個月中開發商的常態,根據還債時間來看,下半年才是還債高峰期,因此上半年的銷售非常重要,折扣估計會延續幾個月,等還債高峰期一過,開發商大概率會恢復價格。


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3成降為2成,東莞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統一設定為30年,最高可上浮20%的可貸額度,而浙商銀行也對非限購城市首套首付降為2成,這些措施無疑都在需求端上下功夫。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預測之後地方性需求端穩地產政策將會繼續密集出臺。


降準降息,普通人其實感受不大,但如果動到首付和貸款利率,相信很多人會有更切身的體會。畢竟今年初買房比去年年底買房划算多了,單單利率這塊都省下不少。


並且,除了首套房比例下降之外,大鬍子李俊懷老師預測今年二套房比例下降趨勢也很大。畢竟這兩年,改善群體已經成為中國樓市的中堅力量,穩住樓市,也得從這批購房群體處下手。


另外,還有很多在一線城市打拼的人會深有感悟,就是在老家有一套房,在工作地無房,在當地雖然也是首套,但因為全國認貸,再買首付比例會隨之上調,實際也是誤傷了這批真正有需求的剛需,壓抑了這批購房需求的釋放,所以

不排除認貸接下來也會放鬆。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對於剛需而言,房子是必須品,遲早要買,哪怕是疫情影響,需求也是延遲而已,並非消失。


據鏈家對潛在購房者的調研數據結果顯示,只有8.5%的明確不買房了,理由是收入下降和不看好樓市。有81.8%表示仍然會買房,只是調低預算和推遲購買時間點。並且大家低於疫情之後房價下跌,有很強的預期。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疫情對消費者購房計劃的影響)


房價會跌,已經是短期內大家的共同認知了。


問題是,會跌多少?


43.9%的購房客戶預判是小幅下跌,16.7%的預判是小幅上漲,可見當下的購房者大多都保持理性,畢竟中央2月份3次強調“房住不炒”,穩定壓倒一切。


而我的預計是一二線會出現短期下跌,幅度最多在5%-10%左右,而在下半年會穩定,並有城市可能還會迎來上漲,比如深圳,我依然看好,預計深圳全年的房價增幅會和去年持平,畢竟今年可是深圳特區成立的40週年。


三四線城市,預計跌幅會更大些,且維持的時間會更長,畢竟失去了返鄉置業這一手好牌,這一年都不好打,幅度估計會在15-20%左右,對於本地剛需,確實是個出手時機。


總體而言,房價長期依然有城市基本面決定,今年大概率是先跌後漲,全年平穩度過。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時候買?


短期內下跌肯定了,但什麼時候出手呢?根據調查採訪的數據,推遲購房需求最多的是1-3個月的客戶,這類客戶對購房還是比較迫切的,只是礙於疫情還未過去,無法出門而已。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消費者購房計劃推遲時間分佈)


而其他的基本是擔心短期自己收入出現問題,或者想等房子到心理預期價位再出手。


按照基本的需求端數據,結合鍾南山教授的說法,疫情基本在4月底可以控制,那麼4-5月份,會是比較好的購房時機。


那會大家可以出門了,開發商肯定會應勢策劃一系列的營銷活動,進行還債期的最後一波搶收,所以撿漏的機會更多。


不過如果後續的市場行情提前轉好,成交量增大,也不排除開發商會提前收回折扣,市場由冷轉熱。


因此,我們常說的那句話就是,剛需永遠別等,當下就是最好的買房時機。畢竟我們買房的目的也不是真的為了薅開發商的羊毛,而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


數年難遇“黃金坑”,這時候買房,有個絕佳優勢


最後想和大家說點題外話。


雖然我們早就復工,但為了安全起見,這段時間以來都一直在家辦公,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以前經常吐槽的,現在卻發現其實是一種小確幸。


以前常嫌棄父母嘮叨,現在覺得家人健康最重要;以前總抱怨上下班堵車、地鐵人多、外賣送貨不及時、現在卻發現一個正常秩序下的社會最可貴;以前總抱怨工作累、工作多,現在卻發現有個穩定的工作多好。


如果不是疫情,我們早已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為了今年初定下的目標而奮鬥,如今卻被疫情打亂。


如果非要問我在這段時間有什麼感悟,一句話:懷著敬畏的心,珍惜當下你擁有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