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黃埔三四期的教育長,因抗日和蔣決裂,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方鼎英是黃埔軍校初建時期有過重要影響與作用的著名軍校人物,國民革命軍中將,著名的抗日將領。曾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部長,進行諸多軍事教育改革,為北伐軍提供了無數精兵。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率部在東北堅決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熱心於兩岸統一,1976年在長沙去世。

他是黃埔三四期的教育長,因抗日和蔣決裂,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方將軍生於1888年,比蔣介石小一歲,但蔣介石卻把他當老師一樣敬重,在任命他代理黃埔軍校校長時,曾對全校師生說:“方先生不單是你們的老師,也是我的老師,你們要像尊敬我一樣,尊敬方校長,敢有不敬,軍法從事!

早在黃埔軍校剛籌建時,缺一個教育長,譚延闓對孫中山說:“除了方鼎英,沒有人合適。”

1926年4月,方鼎英出任軍校教育長。黃埔第三期畢業生的分配,和黃埔第四期的新生入學,都是方鼎英親手抓的。看看三期和四期都有哪些學生——

第三期:王耀武、戴安瀾、黃公略、曾澤生、方先覺、李天霞、陳奇涵、郭化若……

第四期:林彪、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文強、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劉志丹、伍中豪、段德昌……

北伐開始後,蔣介石親任北伐軍總司令,那麼黃埔軍校的位子由誰代理呢?就是方鼎英,足見對他的信任。

方鼎英到黃埔軍校後,他將辦事機構設為秘書、總務、軍事、外語諸科。根據學生不同文化程度的要求,設置了普通科學課程,擴大學生視野,還翻譯審定了軍校的四大教程。為使教育與現代軍事相適應,他建議:“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先要好的先生,這就得廣攬人才”,“望今後用人尺度放寬些,即給予進黃埔軍校的軍事人才較高的待遇”。蔣介石採納了他的建議。當時,原教育長何應欽,對校方接收一些來自軍閥部隊的軍事專業人才不滿,向方發牢騷:讓這些人鑽到我們隊伍裡來,我們只好捲起被包走好了。方鼎英則說:“你何必小觀人家呢?難道就不允許人家革命嗎?

他是黃埔三四期的教育長,因抗日和蔣決裂,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方在任教育長期間,根據各科部隊的需要,增設了特種兵班,改變了單一培養步兵初級軍官的格局。正如他在建校3週年慶典上宣佈的:三年來軍校從步兵種到騎兵、 炮、工、輜及軍工專科無不設立,從500學生到2萬學生,經費由3萬元到50多萬元,增加10多倍,人增加40多倍。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黃埔軍校進行“清黨”,方鼎英因同情中共被迫辭去軍校本兼各職。中原大戰後,方鼎英越來越看不慣蔣介石的行為,就辭職去了上海隱居。九一八事變的前幾天,中國駐日本大使蔣作賓來找方鼎英,說蔣介石想請你去駐日使館當武官。方鼎英大怒,說:“濟南慘案中國人流的血,你都忘了?我不去,你讓他另找高明吧!”

全面抗戰爆發後,方鼎英擯棄前嫌,主動請纓抗戰,但蔣介石可能對他還有怨恨,只給他安排了個第9戰區戰地黨政分會副主任委員的職位,基本上屬於閒職。不過,方鼎英並沒有心灰意冷,只要是對抗戰有利的,他能幫就幫,絕不推辭。到抗戰勝利時,原本身家不菲的方鼎英,幾乎到了破產的地步。就是這樣,蔣介石還懷疑方鼎英和共產黨有聯繫,經常派人暗中調查他。方鼎英乾脆開了家小農場,每天種地為生,學劉備“胸無大志”,以避免蔣介石的猜忌。

1949年秋,他援助湖南省主席程潛、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長官陳明仁率部起義。解放後,方鼎英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禮遇。歷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參事室主任、省司法廳廳長、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他曾當選為湖南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和湖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方鼎英同許多黃埔早期學生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師生情誼。在國家尚未特赦戰犯之前,他每次到北京開會,總要申請去監獄看望王耀武、廖耀湘等人,勉勵他們重新選擇道路。以後,宋希濂、侯鏡如等原國民黨將領,每到長沙必登方府拜謁;陳賡、陶鑄等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共高級領導幹部來長沙,也要上門與方共敘師生之情。1962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恰逢方的壽辰,在京早期黃埔學生歡聚一堂,為方祝壽。方鼎英晚年,念念不忘祖國統一大業。他多次通過自己的袍澤,捎話給旅居臺灣、美國、日本、香港的舊部下,規勸他們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貢獻。方鼎英共生育有12個子女,大女兒方定孝,嫁給國民黨復興社頭目賀衷寒。大兒子方定歐早年去了臺灣。

1974年,方鼎英87歲時作《八七感懷》七律一首,概括自己人生歷程:“作輟人間八七年,艱難險阻味嘗全;馳驅南北東西地,閱盡風霜雨雪天;起伏沉浮身受慣,忠誠老實志彌堅;欣逢盛世歡無限,百歲超延慨自然。”1976年6月2日因病在長沙逝世。

方鼎英著有《我的一生》(又名《方鼎英將軍自傳》)、《參加護法戰爭後的回憶》、《略談中山艦事件》、《我在黃埔軍校的經歷》、《黃埔軍校的“清黨”回憶》、《1923年譚(延闓)趙(恆惕)戰爭與湘軍入粵》等。譯著有《野戰炮兵戰術》(德國羅彥著,北京共和印書局1915年9月發行)。

1981年湖南省政府協助方鼎英子女將其骨灰由長沙移送老家,歸葬於新化縣圳上鎮方家村虎形山,立有方鼎英墓。(張鴻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