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明清小说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原本枯燥的历史,经过施耐庵、罗贯中等人的奇思构想和重新塑造,焕发了新生,历经风雨,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而水浒传无疑是其中的翘楚,说起这部伟大的作品,宋江是其中颇受争议的灵魂级人物,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宋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真实的梁山好汉又是怎样的一个下场?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宋徽宗

1.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四处流窜官军头疼

宋朝末年的时候,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底层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上台的徽宗皇帝声色犬马,贪图享受,导致北宋境内民不聊生。宋江在黄河以北地区纠集了36个人发动了农民起义,正式向宋朝开战。这是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的事情。起义初期,由于北宋常年腐朽,面对一呼百应,杀富济贫颇得民心的起义军,采取了围堵镇压的方式,却收效甚微,起义活动一度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根据历史记载,这36位好汉分别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而非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2.宋江、方腊南北呼应,并未敌对

关于首领宋江这个人,元代陈泰在他的《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说:“宋之为人,勇悍狂侠”。事实证明,宋江的指挥能力、组织能力都不差,面对数倍于己的官军,他率领起义军,多次重创官军,纵横齐魏,官军甚至不能遏制(官军莫敢撄其锋)。宋江本人作战也十分勇敢,交战时往往身先士卒,带头冲杀,这与水浒传描写的刀笔小吏形象相差甚多。在军事上,连他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他有勇有谋,是一个优秀的起义军领导人。汪应辰《文定集·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谓:“河北巨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从他指挥过的战斗也能看出来: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方腊

起义初期,宋江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猛勇之士,个个英雄,官军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部队迅速扩充,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农民军力量。他带领人马“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转战于青、齐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第二年冬天,南方的方腊也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在江南攻城略地,势力扩充很快,两支部队遥相呼应,沉重了打击了腐朽的北宋政权。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张叔夜

3.张叔夜,宋江等36好汉的终结者

宋徽宗有感于农民军势力的壮大,派了张叔夜前来征讨。这位同样出现在水浒传的人物,正是宋江一伙人的克星。到了宋江起义的第三个年头,由于部队长年在外征战,一方面实力消耗巨大,另一方面也无稳定根据地长期坚守,斗争中渐渐趋于下风,一伙人流窜到了海州,准备乘船出海,从海上突破。这给了张叔夜消灭他们的良机。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宣和三年二月,张叔夜到达海州后,事先侦知了宋江一伙人从海上突破,抢夺船只的计划,他将计就计。招募敢死队1千余人,在近城设伏,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同时将精兵埋伏在海边。双方开战后,伏兵蜂拥而上,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宋江虽然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见船只着火、退路已断,也不免有些慌乱。这时,张叔夜又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勇有谋,从没跟方腊打过仗,是败降而非招安

同样在这一年,方腊面对官军围剿,节节败退,大势已去。杭州失守后,三月歙州、睦州、衢州等地也相继失守,四月方腊被俘。这就使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无从谈起,已占据主动的宋军根本不需要宋江帮忙,这全是作者的杜撰。投降后的方腊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而宋江的结局,很可能与方腊无异,在苟活三年后,于1124年死去,其结局成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