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李斯,字通古,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他擅于抓住时机,并且有勇有谋,最终成为了秦王所器重的大臣,并且他还用他的独到的眼光协助了秦王完成统一六国愿望,后来他又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主要支持者,这大大加强了我国封建集权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李斯究竟是怎样从楚国的一个小官吏变成了一个秦王所喜爱的大臣呢?他都又提出了哪些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主张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讲一讲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李斯的生平轶事。

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李斯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布衣家庭中,但是李斯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他并不甘心碌碌无为的走完一生。于是他刻苦努力的学习,并且他一直等待这出人头地的时机,后来他经过了乡里有声望的人的举荐,成为楚国的一个小官吏。

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有一次李斯在厕所里发现有一个老鼠在吃粪,见到有人来了老鼠就匆忙的躲了起来。后来他又在官府的粮仓里发现了一只老鼠在偷吃粮食,但是人们进进出出的,老鼠没有丝毫的害怕。于是李斯就感悟到,格局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想要出人头地,就要像在粮仓里的老鼠,这样才能尽情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时的李斯已经洞察到了楚国的国力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并且其他的四个国家只有秦国的势头很大,所以李斯就一直谋划着有朝一日能够去到秦国为官。

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于是他就毅然决然的辞掉了他在楚国做的小官吏,他首先就是要提升自己。他就走上了游学之路。他先到达了齐国,在那里他拜师到了荀子的门下,荀子的思想主张是儒家学说,但是他并不是不结合实际的一味宣扬孔子的学说,荀子结合当前的时局对各个国家的未来做出了全面的分析。于是李斯就更加坚定了要去秦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决心,于是李斯告别了自己的老师荀子,踏上了去秦国谋职的道路。

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李斯到秦国的第一个月里,他就找到了秦国的丞相吕不韦,吕不韦对李斯的才华很欣赏,于是就在朝廷中为他安排了一个职位。这样李斯以后就有机会亲自面见秦王了,他积极的向秦王提出主张,他认为如果想要完成统一全国的霸业就必须要擅于抓住时机,现在各国经过了混战,已经元气大伤,所以说如果秦国现在出兵,是一个绝佳的好时机,绝对会事半功倍的。而且他还提议用重金去离间各个连盟国的关系,果然事实证明李斯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秦王就将李斯提拔为了客卿。实在是一步登天。

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后来秦国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和赵国就有些坐不住了,于是赵国就来到了秦国劝说秦王去修建水渠。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秦王的精力,拖延时间。后来他的阴谋就被发现了,于是各个国家就派间谍去秦国做客卿。然后将他们窃听到的消息再报回自己的国家。后来有很多客卿的身份也被发现了,于是群臣都对客卿的身份有所质疑,就有大臣向秦王提出了将秦国里的客卿都清理出去,这令秦王也产生了动摇的心理。于是李斯就向向秦王写了一本《谏逐客令》,这个书上李斯敞开心扉向秦王表达了自己对秦王的忠心,并且他还举出了古代客卿对国家的贡献和作用,字字感情真挚,有理有据。于是他就赢得了秦王的信任,没有被逐出秦国。并且保留了外来才人的地位,这一规定给秦国后来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的保障。

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后来秦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对各个地方进行管辖。于是就有丞相为首的守旧派,建议秦王沿用周天子的分封制。朝廷上有很多人站在丞相的一边。但是李斯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在天下已经统一了,在建立许多小国只会后患无穷,所以说应该将权利都集中到天子的手上,建立郡县即可。这一种管理地方的方法深得皇帝的喜爱,于是就对李斯大大奖赏。

他出身贫寒,却擅于抓住时机,有勇有谋,终成秦王器重的大臣

李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靠的是他对时局的全面准确的分析,并且李斯还能够抓住时机然后一蹴而就,这些都离不开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小时候的刻苦学习,我们也要学习李斯身上这种优秀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