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與劉老根大舞臺區別在哪裡,誰的發展前途更好?

T八一


您的問題非常好,二者確實有很多不同,我嘗試解答清楚。

主要區別有四個方面

  • 劉老根大舞臺創立的目的與德雲社不同

劉老根大舞臺成立最初是因趙本山對於二人轉的情懷。

與相聲雖同屬草根文化、民間藝術,但在建國初期通過前輩相聲大師的努力,相聲在國內早已被人接受、喜歡,而且可登大雅之堂了,馬季、侯寶林等前輩為國家領導人經常演出。

二人轉的境遇卻不可同日而語,在相聲演員在電視廣播等推廣下已經風光無限時,二人轉依然屬於田間文化。

趙本山也是從那時才開始大批收徒,淨化二人轉隊伍,推廣綠色二人轉。而成立劉老根大舞臺除了對二人轉的情懷,還有是藉助自己的名氣,讓這些徒弟能有一個穩定的演出場所,不用每天跑夜場。

德雲社成立時,是在相聲高潮之後,郭德綱是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因為對相聲執著的喜愛,堅持創立了德雲社,起步階段甚至兩三個觀眾,也就是說,郭德綱成立德雲社是希望能慢慢培養穩定觀眾,同時也等待自己能在相聲界有一席之地。

大背景不同,郭德綱和趙本山當時的名氣不同,所以註定起步就有很大差距。

  • 定位不同,也就是目標消費群體不同

最初德雲社的票價大概是三五十塊錢,而劉老根大舞臺的票價起步就在180以上。

別忘了,劉老根大舞臺是在瀋陽,德雲社是在北京。

如此差距的票價首先便是源於郭德綱和趙本山影響力的差距,再者就是兩者定位不同,大舞臺作為瀋陽一個文化窗口,被很多單位或者個人用於招待客人,讓遠來的親戚、朋友、領導、同事能夠有一個被熱情以待的感覺,所以票價高,也表示對客人的禮遇,東北人好客、熱情、好面子,從這點來看,趙本山是個好商人,高票價下,劉老根大舞臺基本也是一票難求。筆者2014年帶著外地朋友去過一次,當時票已賣光,花350元單張票價買了兩張,是在劇場兩側加的臨時塑料凳。

而德雲社的定位,明顯是平民化,希望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也跟北京文化場所太多有關係,無名的郭德綱賣高了更沒有觀眾了。李金斗等人的劇場也是常年幾十塊錢的票價,天津相聲園子也差不多。

  • 觀眾感官不同

相聲和二人轉都是喜劇表演,但觀眾其實是兩批人。

劉老根的表演更熱鬧,表演形式更多樣,在一場演出裡會呈現出二人轉表演、小品表演、脫口秀表演、歌舞表演等等。

而德雲社的演出今年雖然越來越像二人轉,但傳統內容還是為主。靠語言節奏鋪墊抖包袱,節奏比二人轉慢,笑點輸出稍差,但真正喜歡相聲的人,並不覺得鋪得長就坐不住,反而覺得有味道。

  • 運作方式不同

德雲社是小劇場火了,有固定粉絲了,才會得到大舞臺的機會。

劉老根大舞臺是很早就有電視劇綜藝等機會了,早已變成明星劇場。劉老根的高票價不會有穩定觀眾群體每天或者每週去看,所以需要明星效應,吸引更多的人群。

誰的發展會更好

筆者觀點,按照目前的模式來看,兩者依然會保持現在的發展狀態,德雲社因演員相對年輕,個人IP更鮮明,會略佔優勢。

但劉老根大舞臺也好,德雲社也好,兩位領軍人物與弟子間的差距都非常大,無論宋小寶、小瀋陽還是岳雲鵬、郭麒麟都沒有能力接班,家主還在是一回事,不在了誰也壓不住這些人。趙本山曾說過,最難管理的就是這些民間藝人。郭德綱這些徒弟難道能好管?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不會一直有德雲社和劉老根大舞臺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吧!


涼夜軒


區別有很多,一個是說相聲的,一個是以二人轉為主。一個現在正是輝煌鼎盛時期,一個卻正在走下坡路。

德雲社和劉老根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才輸入方面。

德雲社的藝人們,大部分都是郭德綱于謙的弟子。他們按照“雲鶴九霄、龍騰四海”排字,目前已經收到霄字科。

德雲社完全用傳統相聲藝人授徒方式培養弟子。早期郭德綱親自教,現在則是在德雲傳習社統一學習。

郭德綱在培養徒弟方面很有一套,能夠根據每個徒弟的特點因材施教,找準他們的定位。一經推出,就廣受市場歡迎。



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是清晰可控的。源源不斷的人才,能讓德雲社繼續輝煌下去。

而劉老根呢?

劉老根的藝人,也有很多趙本山的徒弟。他們大多帶藝投師,在拜師趙本山之前,藝術上已經比較成熟,在東北小有名氣。

這樣的人才引進方式,雖然省事,卻容易斷流。

小瀋陽等人紅了之後,劉老根基本都是些老人,很久沒有新面孔出現在大眾眼前。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本山大叔在經歷一系列風波之後,變得更加低調,不像以前那樣大規模收徒。



其次,網絡直播的崛起。優秀的東北青年們就不再需要去找平臺,在手機面前就可以表演二人轉、說笑話。

如今的網絡主播,東北人佔了半壁江山。直播一開,財源滾滾來,哪裡還用得著去拜師。

所以東北這兩年出了不少大主播,卻沒有再出小瀋陽、宋小寶之類的優秀二人轉演員。

劉老根式的人才引進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不可控因素多。一旦斷流,就會走向衰敗。

對比德雲社和劉老根,就會發現他們的經營模式差不多。郭德綱是在劉老根的基礎上再創新,打造了一套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可以說德雲社是劉老根的升級版。



為什麼德雲社和劉老根會有如此差別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的差別。

郭德綱讀了很多書,被公認為是最有文化的相聲演員之一。他有遠見和智慧,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去設計一個團隊的發展。

我們去菜市場買菜,文化上的差別體現不出來。但到了郭德綱和趙本山的高度之後,文化就很重要,它能決定一個人能看多遠、走多遠。

就目前來看,德雲社的發展前途似乎更好,有人才,郭德綱也風頭正盛。如果控制得好,再火十多二十年,沒有問題。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不論是德雲社還是劉老根,都逃脫不了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特別是德雲班主郭德綱,更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個不小心,或許劉老根的今天就會成為德雲社的明天。


一鍋魚三樣


德雲社與劉老根的共同點

德雲社是草根劇團,劉老根也是草根劇團。德雲社有著眾多門徒,劉老根也有著眾多門徒。


德雲社的弟子絕大多數都很聽話,劉老根大舞臺的絕大多數弟子也很聽話。德雲社有著嚴格的德雲社班規,劉老根大舞臺有著嚴格的劉老根班規。德雲社很火,劉老根大舞臺也很火。

德雲社與劉老根的不同點

德雲社的相聲藝人,是由高峰進行初步調教,然後進行統一學習,最後郭德綱對他指點包裝。可以這麼理解,進入德雲社之前,你可能有那麼一點機靈勁,可能嗓音比較不錯,可能說話比較利索,但整體來說你的相聲沒有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德雲社對你進行培養,對你進行塑造。

劉老根舞臺與之相反,往往演員是帶藝拜師。他們之所以投奔到劉老根大舞臺,是為了樹大好乘涼。想依託劉老根大舞臺得天獨厚的優勢來進行自我發展。

當然,如果再分的細緻些,可能還涉及師承、傳承、體系的不同,就不一一介紹了。

德雲社和劉老根都會火,並且絕對比小品火

相對負責任地說,你來到德雲社看相聲,基本上沒有狗血的煽情;你去劉老根大舞臺聽一段,估計眼淚都能笑出來。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從未想過通過這些手段來教育我們,他們只是作為一個單純的心理緩壓的娛樂場所。我們花錢買票,去了哈哈大笑,出來了心裡也舒服好幾天。

可現在的小品藝術,emmmmm,大家可以去看看,很多都會哭著看完。

這年頭能搞笑的劇場不多了,劉老根和德雲社就佔據了大部分。

只不過因為地理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影響,我還是喜歡德雲社多一些,小夥伴們,你們喜歡哪個社團呢?


蝦仁兒談娛樂


德雲社更容易生存,因為他只需要幾個人,和一個小劇場就可以演出賺錢。而劉老根大舞臺需要的人手多,還得有電視臺的支持,運行不如徳雲社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