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与刘老根大舞台区别在哪里,谁的发展前途更好?

T八一


您的问题非常好,二者确实有很多不同,我尝试解答清楚。

主要区别有四个方面

  • 刘老根大舞台创立的目的与德云社不同

刘老根大舞台成立最初是因赵本山对于二人转的情怀。

与相声虽同属草根文化、民间艺术,但在建国初期通过前辈相声大师的努力,相声在国内早已被人接受、喜欢,而且可登大雅之堂了,马季、侯宝林等前辈为国家领导人经常演出。

二人转的境遇却不可同日而语,在相声演员在电视广播等推广下已经风光无限时,二人转依然属于田间文化。

赵本山也是从那时才开始大批收徒,净化二人转队伍,推广绿色二人转。而成立刘老根大舞台除了对二人转的情怀,还有是借助自己的名气,让这些徒弟能有一个稳定的演出场所,不用每天跑夜场。

德云社成立时,是在相声高潮之后,郭德纲是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因为对相声执着的喜爱,坚持创立了德云社,起步阶段甚至两三个观众,也就是说,郭德纲成立德云社是希望能慢慢培养稳定观众,同时也等待自己能在相声界有一席之地。

大背景不同,郭德纲和赵本山当时的名气不同,所以注定起步就有很大差距。

  • 定位不同,也就是目标消费群体不同

最初德云社的票价大概是三五十块钱,而刘老根大舞台的票价起步就在180以上。

别忘了,刘老根大舞台是在沈阳,德云社是在北京。

如此差距的票价首先便是源于郭德纲和赵本山影响力的差距,再者就是两者定位不同,大舞台作为沈阳一个文化窗口,被很多单位或者个人用于招待客人,让远来的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能够有一个被热情以待的感觉,所以票价高,也表示对客人的礼遇,东北人好客、热情、好面子,从这点来看,赵本山是个好商人,高票价下,刘老根大舞台基本也是一票难求。笔者2014年带着外地朋友去过一次,当时票已卖光,花350元单张票价买了两张,是在剧场两侧加的临时塑料凳。

而德云社的定位,明显是平民化,希望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也跟北京文化场所太多有关系,无名的郭德纲卖高了更没有观众了。李金斗等人的剧场也是常年几十块钱的票价,天津相声园子也差不多。

  • 观众感官不同

相声和二人转都是喜剧表演,但观众其实是两批人。

刘老根的表演更热闹,表演形式更多样,在一场演出里会呈现出二人转表演、小品表演、脱口秀表演、歌舞表演等等。

而德云社的演出今年虽然越来越像二人转,但传统内容还是为主。靠语言节奏铺垫抖包袱,节奏比二人转慢,笑点输出稍差,但真正喜欢相声的人,并不觉得铺得长就坐不住,反而觉得有味道。

  • 运作方式不同

德云社是小剧场火了,有固定粉丝了,才会得到大舞台的机会。

刘老根大舞台是很早就有电视剧综艺等机会了,早已变成明星剧场。刘老根的高票价不会有稳定观众群体每天或者每周去看,所以需要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人群。

谁的发展会更好

笔者观点,按照目前的模式来看,两者依然会保持现在的发展状态,德云社因演员相对年轻,个人IP更鲜明,会略占优势。

但刘老根大舞台也好,德云社也好,两位领军人物与弟子间的差距都非常大,无论宋小宝、小沈阳还是岳云鹏、郭麒麟都没有能力接班,家主还在是一回事,不在了谁也压不住这些人。赵本山曾说过,最难管理的就是这些民间艺人。郭德纲这些徒弟难道能好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不会一直有德云社和刘老根大舞台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吧!


凉夜轩


区别有很多,一个是说相声的,一个是以二人转为主。一个现在正是辉煌鼎盛时期,一个却正在走下坡路。

德云社和刘老根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才输入方面。

德云社的艺人们,大部分都是郭德纲于谦的弟子。他们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排字,目前已经收到霄字科。

德云社完全用传统相声艺人授徒方式培养弟子。早期郭德纲亲自教,现在则是在德云传习社统一学习。

郭德纲在培养徒弟方面很有一套,能够根据每个徒弟的特点因材施教,找准他们的定位。一经推出,就广受市场欢迎。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清晰可控的。源源不断的人才,能让德云社继续辉煌下去。

而刘老根呢?

刘老根的艺人,也有很多赵本山的徒弟。他们大多带艺投师,在拜师赵本山之前,艺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在东北小有名气。

这样的人才引进方式,虽然省事,却容易断流。

小沈阳等人红了之后,刘老根基本都是些老人,很久没有新面孔出现在大众眼前。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本山大叔在经历一系列风波之后,变得更加低调,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收徒。



其次,网络直播的崛起。优秀的东北青年们就不再需要去找平台,在手机面前就可以表演二人转、说笑话。

如今的网络主播,东北人占了半壁江山。直播一开,财源滚滚来,哪里还用得着去拜师。

所以东北这两年出了不少大主播,却没有再出小沈阳、宋小宝之类的优秀二人转演员。

刘老根式的人才引进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不可控因素多。一旦断流,就会走向衰败。

对比德云社和刘老根,就会发现他们的经营模式差不多。郭德纲是在刘老根的基础上再创新,打造了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德云社是刘老根的升级版。



为什么德云社和刘老根会有如此差别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的差别。

郭德纲读了很多书,被公认为是最有文化的相声演员之一。他有远见和智慧,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设计一个团队的发展。

我们去菜市场买菜,文化上的差别体现不出来。但到了郭德纲和赵本山的高度之后,文化就很重要,它能决定一个人能看多远、走多远。

就目前来看,德云社的发展前途似乎更好,有人才,郭德纲也风头正盛。如果控制得好,再火十多二十年,没有问题。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不论是德云社还是刘老根,都逃脱不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德云班主郭德纲,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不小心,或许刘老根的今天就会成为德云社的明天。


一锅鱼三样


德云社与刘老根的共同点

德云社是草根剧团,刘老根也是草根剧团。德云社有着众多门徒,刘老根也有着众多门徒。


德云社的弟子绝大多数都很听话,刘老根大舞台的绝大多数弟子也很听话。德云社有着严格的德云社班规,刘老根大舞台有着严格的刘老根班规。德云社很火,刘老根大舞台也很火。

德云社与刘老根的不同点

德云社的相声艺人,是由高峰进行初步调教,然后进行统一学习,最后郭德纲对他指点包装。可以这么理解,进入德云社之前,你可能有那么一点机灵劲,可能嗓音比较不错,可能说话比较利索,但整体来说你的相声没有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德云社对你进行培养,对你进行塑造。

刘老根舞台与之相反,往往演员是带艺拜师。他们之所以投奔到刘老根大舞台,是为了树大好乘凉。想依托刘老根大舞台得天独厚的优势来进行自我发展。

当然,如果再分的细致些,可能还涉及师承、传承、体系的不同,就不一一介绍了。

德云社和刘老根都会火,并且绝对比小品火

相对负责任地说,你来到德云社看相声,基本上没有狗血的煽情;你去刘老根大舞台听一段,估计眼泪都能笑出来。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从未想过通过这些手段来教育我们,他们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心理缓压的娱乐场所。我们花钱买票,去了哈哈大笑,出来了心里也舒服好几天。

可现在的小品艺术,emmmmm,大家可以去看看,很多都会哭着看完。

这年头能搞笑的剧场不多了,刘老根和德云社就占据了大部分。

只不过因为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我还是喜欢德云社多一些,小伙伴们,你们喜欢哪个社团呢?


虾仁儿谈娱乐


德云社更容易生存,因为他只需要几个人,和一个小剧场就可以演出赚钱。而刘老根大舞台需要的人手多,还得有电視台的支持,运行不如徳云社灵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