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養育,正在毀掉孩子:判斷一下,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過度養育,正在毀掉孩子:判斷一下,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出現了各種新型的養育方式。從焦慮不安的直升機父母到咄咄逼人的虎爸虎媽,這些不同的風格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傾向於過度育兒。

過度養育,正在毀掉孩子:判斷一下,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些新型的養育方式應運而生,我們賦予這些新型父母以形象的稱呼——“直升機父母”、“虎媽”、“虎爸”。這些養育風格都有一個共同點:過度育兒。也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生活進行微觀管理——不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逼迫孩子學習,取得成功,同時幾乎不給孩子任何經歷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直升機父母習慣了幫孩子打點好一切:幫孩子整理書本文具,在孩子忘帶運動裝備回家時幫孩子回學校取,在孩子忘記今晚家庭作業是什麼時在家長群裡找別的家長要。這樣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對的。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在學校受到了不公平對待,他們會找老師要說法;如果孩子沒有被其他孩子邀請參加聚會,他們會找其他家長的麻煩。

隨著孩子的成長,直升機父母會幫孩子決定應該上什麼興趣班、選什麼專業,他們不允許孩子獨自旅行,因為擔心孩子會被綁架。直升機父母很可能會陪孩子去參加學校面試,甚至求職面試。

他們自認為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應該參與孩子的所有生活事件。

雖然直升機父母的行為無疑是愛的行為,但問題是,確保孩子通過每一項任務,確保孩子永遠不會因為沒有被邀請參加聚會而感到失望,不給孩子任何經歷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事實上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養育的家長呢?

誠實地閱讀並回答以下問題。回答的“是”越多,你越可能是過度養育的父母!

• 大部分時間……

1. 我參與孩子做的每件事。

2. 我給孩子大量的關注。

3. 我預料到我的孩子需要什麼,並給他提供幫助。

4. 我確保我的孩子隨時愉悅。

5. 我安排我的孩子參加許多活動、課程和運動。

6. 我為我的孩子搜尋一切可以參與的活動。

7. 我討厭看到我的孩子灰心喪氣。

8. 當我的孩子無聊的時候,我會給他/她找些事情做。

9. 我的孩子的活動應該儘量有趣。

10. 我為我的孩子做他/她應該自己做的事情。

失敗的力量

過度養育,正在毀掉孩子:判斷一下,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通過學習如何對待失敗,孩子們可以培養堅韌的品格學會處理挫折感,並適當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在童年時期培養這些技能,對以後的成功成才都至關重要。

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過度養育是如何影響大學生的。但是,當研究人員檢查所有年齡段的孩子時,發現過度養育對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父母過度參與的學齡前和小學兒童往往會經歷高度的害羞、焦慮和糟糕的同伴關係

在對青少年和大學生進行檢查時,過度養育的負面後果仍很明顯。例如,報告有直升機父母的16至28歲的學生更有可能自我效能感(對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的信任)較低,更有可能與同齡人關係不佳

在類似的研究中,報告父母過度參與的年輕人經歷了

更高水平的抑鬱和壓力,對生活的滿意度較低,調節情緒的能力較差。他們還報告說,與父母參與較少的年輕人相比,他們有更高的特權意識,更有可能沾染毒品。

對父母也不利

過度養育,正在毀掉孩子:判斷一下,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過度養育不僅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後果,過度養育的父母也更有可能經歷

高度的焦慮、壓力和內疚感。這反過來會給他們的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讓孩子也變得焦慮。

這可能是患焦慮和抑鬱的大學生人數創歷史新高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得出結論,英國五分之一的大學生患有高度焦慮。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完全退出孩子的生活嗎?當然不是。因為研究清楚地表明,有父母監管的孩子往往比那些沒有父母監管的孩子在學校表現更好,自尊水平更高,同伴關係也更好。

父母熱情、有愛心、對孩子期望很高的孩子往往比父母冷淡、要求不高的孩子做得更好。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適量的愛和需求。因此,研究人員現在試圖確定父母參與的最佳水平。

父母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避免孩子受到傷害,這是人之常情,但他們也需要考慮保護的限度。所以,下次當您的孩子從學校打電話讓您給他送文具用品時,停下來想想這樣做的利弊。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

最好的辦法是教孩子們如何面對問題,而不是為他們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樣,父母才將幫助孩子發展韌性和應對挫折的能力,而這些品質將使他們在離開父母后也能茁壯成長。


小課堂Tips

6個方法,避免成為“直升機父母”!

1、不要時刻“盤旋”在孩子的上空

當孩子會自己繫鞋帶和穿衣服以後,就不要再幫他做這些事了。

沒事就去找孩子的老師談話,也是不明智的行為。

當他做一些具有小小風險的事情時,不要時刻“盤旋”在他身邊,或者乾脆出手阻止。

不要回答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這樣會剝奪他獨立思考的權利。

當孩子猶豫再三,無法做出決定的時候,不要一下子跳出來越俎代庖——讓他自己把思路弄明白。

不要阻礙他努力奮鬥,或是急於把他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允許孩子體驗痛苦和不舒適的感受,這是成長的一部分。

2、不要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孩子

不要每天都把精力集中在胡思亂想上,不要對孩子的未來做悲觀消極的想象——“如果他長大了一事無成怎麼辦?”、“她現在那麼害羞,是不是說明沒有自信啊?”

當你自己感到焦慮的時候,不要去審問孩子,不要不停地問他“你沒事吧?你確信嗎?”或者是“這件事看上去太難了,你確定你能做好麼?”或者“你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有朋友一起玩嗎?他叫什麼名字?”

你可能會對孩子的狀況有各種不好的猜想,不要沒事就尋找證據去證明這些荒謬的想法。

過度養育,正在毀掉孩子:判斷一下,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3、不要讓孩子成為你的“宇宙中心”

不要試圖用孩子來滿足你的情感需求。如果你時刻待機、功能強大(換句話說,你把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都做掉了),他將無法依靠自己獨立生存。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他的成就作為證明你人生價值的標尺。

4、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哪怕是正面標籤)並不是個好主意,因為這會創造一個所謂的“預言”,並把孩子推進錯誤的框架裡。

不要提醒你的孩子,說他是“可愛的”、“好笑的”、“懶惰的”,或者“最像爸爸的”。避免使用“你從來也不……”、“你總是……”這樣的字句。

不要提前決定你的孩子會成為怎樣的人,讓你的孩子自己想象長大後的各種可能性。

5、當孩子不同意你的看法,和你做法不同時 ,別認為他在針對你

如果你時刻騷擾孩子的大腦,他們就無法聽到自己的心聲和信念。即便他們的想法和你不同,也不要去和他們爭論——相反的,你應該多瞭解一些他的觀點。

當他的做法和你所期望的背道而馳的時候,別逼他閉上嘴巴,或者是在爭吵時搶著說“最後一句話”。

如果他選擇了一條與你的期望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的時候,不要認為他是在針對你。

6、不要把“關心孩子”作為逃避個人奮鬥的方法

不要過於關注孩子的生活,從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不要過度擔憂孩子,並以此逃避對自己生活的追求。不要把精力過於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對自己的“生命花園”的打理。


參考:

https://theconversation.com/over-parenting-teaches-children-to-be-entitled-let-them-fail-and-learn-to-be-resilient-instead-13063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