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种粮还是天大的事吗?

知褔乐


我来说几句,既然大家都知道民叹食为天,不种粮,何来食呢?种粮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就是天大的事。

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农业基础弱,人口平场粮食占有量偏底,所以,国家每年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文件都特别注重农业生产。

近年来虽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千万不能放松。古话说的好,有粮不慌!我们作为农村人,虽说现在家家有余粮,但每家每户的耕地基本上还是寸土必耕。在我们这里每年到收种季节,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不论远近,挣钱多少都回家收种完毕后才又出门。于是有些年轻人就算起经济帐,回家收种要耽误少挣多少钱?这些钱要买多少袋面粉?再说粮食又不值钱,种地又出力等等奇谈怪论。但是,纯朴的农村老人总是教育子女,无论在外挣钱多少,收种季节是龙口夺食,必须做到颗粒归仓。家中有余粮,不论在那都不慌!

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多种多样,如免除农业税,农用机械补贴,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地补等等政策层出不穷。农村人也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也是空前提高。

综上所述,国家的好政策以及农村人对种粮这种特有的认识和情感,足以说明粮食生产是一切生产的根本,只有保住这个本,抓住这个本,其他各方面才能稳定快速发展。


西府犟人


您好,我是三农生产生活纪录者老郑,非常高兴来回答您提出来的问题,民以食为天,种粮还是天大的事吗?我认为种粮还是天大的事,我的个人观点如下:

第一:咱们先了解一下,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饮食文化是千年文明史的其中一部分,就比如我们山西的面塑,山西面塑,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历史悠久,如下图:

第二:其实人这一生,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吃喝,生存问题,人们每天忙忙碌碌的,不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一些吗?

第三:虽然,现在粮食的产量,比我小时候那会,粮食的产量高了很多,而且好多农村都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我依然认为,种粮还是天大的事。

所以,民以食为天,种粮还是天大的事,以上所述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非常高兴能与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三农生产生活纪录者


农民种粮食,不但养活了自己,而且还养活了更多人。社会需求那么大,可他们为什么没有富裕?为什么还要打工和发展副业呢?所以种植粮食根本不赚钱,如果赚那也是农民的血汗钱,并且利润不像商业一样那么暴力。生活中人工、物资、交通运输、医疗、教育哪一样不是随着水涨船高,农民化肥农药种子

成本也跟着增加,哪样不在无形中压缩了农民的利润,可是粮食价格呢?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爸种植一年的粮食收成全部变现,也就几千元钱, 还比不上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其实种地也是门学问,也是有前途的,只是目前国内农业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需要一定的改革,国家目前也在往这方面的方向走,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改变。我国农业想要发展起来,土地就需要集中起来,规划管理,科学种植,我相信到时候中国也会成为真正的农业强国,种地也会成为一门热门的行业!


湘北可乐


人活着就要吃饭,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吃少了饿肚子,容易营养不良,没力气,爱得病。没有吃的,会饿死,很凄惨。

所以古人说,民以食为天。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一穷二白,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温饱而奋斗。兴修水利,垦筑梯田,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被忘记。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化肥和杂交种子广泛使用,亩产量大幅提高了。我国大多数人吃饱穿暖了。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粮食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国际形势虽然总体和平,但是战争和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主粮必须要自己生产,实现自给自足,才能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国家在2008年提出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15.46亿亩。

然而,城市扩大需要占地,工业生产需要占地,农民种地不赚钱,也导致部分农田抛荒。所以,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勇哥家在重安镇


虽然说现在电视剧比较多,自媒体也比较火,但是可以说农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基础,如果没有农业,没有粮食,我们国民将无法生活,你所知道的一切副产品加工都是通过农业所有的动植物的养殖都是靠农业,如果没有农业,没有粮食,其他的一切科技都是白谈,所以说我们的国家每年都会战略性的储备各种物资,包括粮食肉类各种应急的食物,都会进行战略性的储备,所以说农民作为我国,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重粮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的这种重梁式的模式会在后期进行改革,比如说可能一个人承包一片土地进行机械化的收割和播种,对于提高机械效率以及农民增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闲下来的那一部分农民可以进入工厂挣工资。

2019年全国高考题首当其冲的作文题目,全国一卷的就是劳动书名,从国家层面上已经开始重视青少年对劳动的认识,并不是说小孩读书了,就可以,不劳动,就可以不种地了,就可以抛弃原来农业,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而且未来农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扶持项目,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O^/。

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农业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我们可以不工作,但是我们不可以不吃饭。





壮壮的乡村校园生活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国的粮食不够吃了”只是一种不安的揣测,实际上,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将17% 至 18% 的储备率设为粮食库存和消费的安全线,中国现在是超额储备。科技的进步让吃饱变成了常态,幸福地填饱肚子,自由自在地大快朵颐的时刻,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

能不能吃饱饭在古代可是件看运气的事。倘若你幸运地生在了两汉时期,那你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可以填饱肚子的,在两汉长达426年的统治中,只有49年闹过饥荒,平均下来一年也发生不了一次。但若你不幸生在了元朝,就很大概率要每天为食物奔波了,维持了97年的元王朝有高达81年是饥荒年份,共发生了839次饥荒,平均每年发生近9次……侥幸活下来的人,都是饥饿游戏的获胜者。


农业固然靠天吃饭,却也仰赖科技和制度的加持。时间快进到近现代,科技和制度的进步给饥饿者带来了曙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 1976年起,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差不多同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实施开来,“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70年代后我国的水稻产量陡然上升,从一亿多公吨攀爬至90年代的接近两亿公吨,几乎翻番,并在2010年突破了两亿大关,稳定地占据着水稻产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和世界第二名的印度、世界第三名的印度尼西亚都拉开了较大差距。

如今,填饱肚子早已不是国人的烦恼,随着经济和收入的提升,他们琢磨的是从哪里可以吃到健康的粗粮。饥馑年代聊以充饥的粗糙玉米面,成了价格比细粮还贵的香饽饽。


社会的发展投射在个体身上,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2018年亚太地区食物安全和营养报告》,贫穷导致饥饿,饥饿则导致发育迟缓。

观察各国数据,我们发现收入的提升和发育迟缓的下跌是正相关的。在下面的散点图中,中国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一骑绝尘,将其他亚太地区远远甩在后面,相应地,发育迟缓的年降低率也比较领先,仅次于常食奶钙制品的蒙古。

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对中国居民近10年的身高体重变化的分析,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相比,2002年我国各年龄组居民的身高和体重均有所增加。

既然中国的粮食产量从2004年到2015年连年递增,为什么还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

进口量的确是迅猛增加的。据我国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1467.6万吨,较 2006 年 的 3713.8万吨相比,增长了208.8%。同时,净进口量(即进口量减去出口量)从 2006年的2939.4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1277.5万吨,增长了 283.7%。

根据《农村经济与科技》的观点,粮食进口量的逐年递增是有原因的。

一是国家为了避免“谷贱伤农”,设定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使得从农民手里收粮的价格远远高于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价格,使得国内农产品相关行业倾向于从国外进口粮食。

二是国内的粮食以“量”取胜,重视吃“饱”,却缺乏高质量的粮食。比如国内自产的稻米也足够消费,但优质的泰国大米更受欢迎,市场需求促进了粮食进口。

三是自中国加入 WTO 以来,农产品关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农产品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使得外国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所以,“我国的粮食不够吃了”只是一种不安的揣测,实际上,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将17% 至 18% 的储备率设为粮食库存和消费的安全线,中国现在是超额储备。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中的描述成真了。


三农法规速递员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农村种粮可以说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种粮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对国家来说万一打仗了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在的农村很多田都荒废了,田里长的草比人还高,就是因为粮价太低了,一斤粮食还比不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种粮积极性越来越低,很多人就是种够自己吃就行了,很多好田都没人种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都是种在稻田里,基本农田越来越少,国家应该重视农业,提高粮食价格,让农户看到希望,别让农户伤心。







乡村杨少


民以食为天,种粮还是天大的事吗?

粮食永远是最大的事,只有粮食才能让人活得更长久,让人有更多的进步,没有粮食人就饿死了,等于什么都没有,有一百亿钱有什么用啊?

自古以来这句话都没有错,多少朝代的更换也改变不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国之根本是民,民之根本则是食,现在有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自己有钱什么都可以买来,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没有人种粮食了,那么你的钱也将失去意义,所以在种粮一直都是天大的事。在农村你没有钱不会挨饿,但是你没有地种粮你肯定会挨饿。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你连守卫自己家园的力气都没有。现在有部分人觉得浪费粮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经常到饭店里点一大桌子菜,吃不到一半就不吃了,让别人认为自己很有钱、很厉害的样子,其实恰恰相反,吃完饭打包的人才会让人发自内心的去尊重你,他们在看你打包的时候心里是很羡慕你的,因为你做了自己想做而做到的事情,不像一些人想做却为了面子不敢去做!

所以说种粮一直是天大的事,我们更应该节约,不去浪费粮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乡下大表哥


非常感谢你提的这个问题。

以下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粮食是每个人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的,一旦粮食供应不上,粮价飞涨,就会影响到群众的生活,影响到群众的情绪。

经常在各大超市,看到国内国外的各种品牌。

我有略微统计一下,例如泰国香米比较受欢迎。

国内的比较有名的,是湖北的和汉中的大米。

而我国每年进口粮食需求量大

在农村老家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

田里闪动的都是老人的身影,而且许多在家种田的老人也是两季改一季,一季种口粮

这些的老年人自种供自己吃。

而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稍有闪失就会出现大问题。

而现实是,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生产粮食的农民也有逐年老化的趋势,谁来接班种粮让人难以想象!

有消息称:中国去年的粮食进口增幅达到大宗商品进口增幅历来之最。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进口玉米157万吨,为上年的19倍,等等

曾经中国还首次成为全球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华盛顿邮报》就有评论说:中国依赖粮食进口,而且大多数要从美国进口的这种情形,不仅对中国来说是“最坏的梦魇”,

让我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因此,我认为,14亿人的囗粮,应该下大力气抓好,这是天大的事,我们应该自给自足,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才能适当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些。

例如最近这一年闹得沸沸扬扬芯片的问题,被美国经济制裁的企业,我们要像华为一样,核心的东西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随时准备迎接每一个阶段!

如果幻想把它交给国际市场,纯靠进口,那绝对是一个灾难!那不仅会让国民吃高价粮,还会让国家的命运被别人控制!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种粮是天大的事,如果多出一些像周杰一样年轻有为的实干家该多好。





茶花村的芳香郡主


古有言“民以食为天”,吃是每一个生物生存的第一法则。然题主“种粮天大事”为题,我等分享个人见解,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目前我国基本上都是以大米为主食,但并非大米处处可种,要根据当地情况而言。就鄙人所处之处为云贵高原,山地丘陵峡谷众多,谓水稻种植不宜,但不缺乏少许地方种植。其次,即使种稻,收成也不可观。平原地区,沿河地带三角洲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机械化生产,产量高。故种粮非天大事,只是源于历史原因,我国本是农耕民族,自古以来,形成“民以食为天”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当代已经不存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家庭为主种粮模式不存在,导致土地荒芜。云贵高原,山高路远,种粮一年抵不上两个月的搬砖钱,年轻人都喜欢外出务工。

云贵高原药材丰富,要因地制宜种植,发展新型农业,药材代替玉米。重楼是云贵高原一大药材,价高但种植时间长,但细心管理还是有发展前景。

所以我个人认为“种粮并非天下事”,要结合每个社会发展而言。

我是杨少 喜欢的给个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