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有陶庵、減齋、緘齋、適園等別號,又以先世常居櫟下而自號“櫟園”,學者稱之曰“櫟園先生”。明末清初之能吏,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河南祥符(今河南開封祥符區)人。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禹之鼎畫的周亮工像


南人北子


周亮工的先祖世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後來又到江西金溪櫟下居住。周亮工的祖父周庭槐遊大梁(開封),然後在這裡定居。周亮工的父親周文煒出生於開封,所以周氏這一支就定籍貫為開封。周文煒後來又回到祖籍地南京居住,並在那裡娶妻成家,周亮工即出生於南京。


周亮工的父親周文煒曾任浙江諸暨縣主簿,相當於縣政府秘書。周亮工20歲以前跟隨父親在江南生活,他天資聰明又非常用功,熟讀經書,頗有所成,並結交了不少江南才俊。


周亮工曾在江南參加過科舉考試,成績雖佳,但因為他的籍貫是開封,不在江南,所以因“北籍不得入院”的規定,連個秀才也當不上。無奈之下,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他20歲時隨父親返回開封,一面求學,一面等待科舉考試,尋求功名。


在開封,周亮工遇到了兩位恩師。一位是張民表,字林宗,中牟人,萬曆年間舉人。張民表非常欣賞周亮工,就留他在家做教自己兒子讀書的先生,同時周亮工也得到了張民表的許多教誨,學業大有長進。周亮工對張民表情誼深厚,始終不渝。後來,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秋,黃河決口淹沒開封,張民表一家葬身波濤。周亮工派弟弟周亮節到開封尋找倖免於難的親友,找到張民表一個劫後倖存的幼子,由周亮工撫養。再後來,周亮工將張民表的遺作結集刊行,又為張民表的幼子擇親成婚,以盡弟子之誼。


另一位恩師是孫承澤,字耳伯,號北海,河北大興人。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進士,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收藏家。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周亮工參加了開封邑試、郡試,均名列第一,成了秀才。孫承澤當時是祥符縣令,主持考試,他看了周亮工的試卷,大為賞識,評為第一名。孫承澤逢人就誇周亮工有才,還掏錢為他買了一塊田地來解決其生活上的困難。在考中秀才這一年,周亮工娶了一位開封女子馮氏為妻,在開封成家立業。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 篆刻 登高作賦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 篆刻 賴古堂


由明入清,兩死兩活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周亮工考中舉人。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春,周亮工赴京應科舉會試,一舉中榜,考中進士。第二年,周亮工被選為山東萊州濰縣縣令。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冬,清軍分多股入關。這年十一月,清兵圍困濰縣縣城,周亮工發動全城士紳民眾守城,他的內眷也上城擂鼓助戰。清兵圍了4個月,終未攻破,於次年三月撤圍。濰縣百姓感激周亮工守城功績,為他建了一座生祠紀念表彰。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明朝廷“舉天下廉卓行取入京師”,周亮工入選。濰縣百姓戀戀不捨地為他焚香送行,一直步行送他到德州。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春,周亮工被授予浙江道監察御史。但在他還未離京上任時,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周亮工投繯自殺,為家人所救。於是他們逃出北京,回到南京。周亮工原擬為南明弘光小朝廷效力,但他先被錦衣衛誣陷從賊,後又不願阿附馬士英、阮大鋮二人誣陷劉宗周,遂和雙親一起隱居山中。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書法


順治二年(1645),清軍南下,“特徵君以原官,招撫用準。”周亮工此時選擇了投降清朝。他降清後,先被授予兩淮鹽運使,後改授鹽法道、淮揚海防兵備道,在揚州為官。當時揚州剛剛經歷了一場浩劫,周亮工推行善政,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揚州百姓為了感其恩德,為周亮工在揚州立生祠表彰。當他離開揚州時,當地“百姓傾城遮留”。


順治四年(1647),周亮工被擢為福建按察使。順治六年(1649)擢為福建右布政使,十年(1653)升為左布政使,十一年(1654)擢為都察院左副部御史,調離福建。周仕閩八年,除任按察使、布政使外,還前後兼任兵備,海防、督學、建南、漳南,興泉等道道臺。


順治十一年(1654)正月,周亮工奉調入京;六月,升戶部總督錢法右侍郎;不久,又擢為吏部左侍郎。順治十二年(1655)七月,浙閩總督佟岱上疏彈劾周亮工。周亮工被革職,“赴閩質審”。順治十三年(1656),鄭成功率師攻打福州,巡撫宜永貴急調周亮工出獄並詢問良策。周亮工在射烏樓上指揮炮戰,還親手點燃大炮,最終擊退鄭成功。


周亮工雖立了大功,但並沒有被釋放和復職。他的案子由於前後讞詞不一,在閩、在京兩地反覆審理,歷時六年(1655—1660)才結案,牽連所及近千人,致死者十數人。周亮工於獄中自分必死,還請同獄黃濟叔刻“又活一日”印一枚。順治十七年(1660),周亮工被定罪,原定“立斬籍沒”,後減等改徙寧古塔,未行,遇赦獲釋。


康熙元年(1662)十月,周亮工以僉事起用補山東青州海防道,康熙五年(1666)調江南江安糧道,康熙六年(1667年),代理安徽布政使;不久,篆江寧糧署。康熙八年(1669)漕運總督帥顏保劾亮工縱役侵扣諸款,得旨革職逮問論絞。康熙九年(1670)復遇赦得釋。


1670年,出獄不久的周亮工已年近花甲,他反思人生,頓覺為虛名所誤,故一氣之下將所著書板以及藏書100多種全部燒燬,"絕與世文字因緣"。所幸燒燬的書大部分已經出版。現存的賴古堂集二十四卷等, 皆為其子周在浚、周在延、周在健等重刻。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六月二十三日,周亮工在南京病逝,終年61歲。


周死後二十五年,閩八郡士大夫詣當事諸有司,請崇祀故戶部右侍郎櫟園周公於郡學宮之名宦祠,結果獲准。福建通志為周立傳,列於名宦傳卷二十八。但《清史列傳》卻列他入貳臣傳。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對聯


文化巨頭


周亮工博學多才,詩文、金石、書畫皆有很深造詣。


其古文宗法唐宋八大家,推崇嚴羽詩論。錢謙益稱其詩文:“情深而文明,言近而旨遠,包涵雅故,盪滌塵俗,卓然以古人為指歸,而不復墜於昔人之兔徑與近世之鼠穴。”


周亮工在福建任職多年,遺蹟遍閩疆,所到之處,都獎掖後進,規復文化。順治五年(1648)春,戰事頻仍,周亮工建詩話樓祀嚴滄浪於其上,召邑諸生能詩者益日與倡和。公事之餘,好與同僚談論古今掌故,探究方物土產。所著《閩小記》,“凡夫全閩之軼事舊聞,方物土產,大而人文之盛,微而工使之巧,幽而洞壑之奇,細而物類之夥”,莫不備載,是研究福建古代社會的重要文獻。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賴古堂集》


此外,周亮工還有著述近百種,如《全濰紀略》、《賴古堂集》、《書影》、《字觸》、《同書》、《讀畫樓畫人傳》、《印人傳》、《賴古堂文集》、《讀畫錄》、《賴古堂藏印》、《賴古堂印譜》等。傳世墨跡有《行書詩軸》、《七言絕句詩軸》、《五言詩軸》等。


1782年,周亮工的《讀畫錄》、《印人傳》、《因樹屋書影》、《閩小記》、《同書》5種著述收入《四庫全書》。1787年復勘時,文源閣詳校官發現《讀畫錄》中“語有違礙”,於是將周亮工的所有著述全部撤出。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收藏鑑賞家,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鑑賞力。他每到一地,總能吸引當地的文人和藝術家,形成他周圍的文化藝術圈子。


周亮工交往面比較廣,除了和官場上的文人朋友交往以外,他還能和大量拒不仕清的明末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並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在他的友人中,既有著名的大學問家,如錢謙益、吳偉業、王士禎、龔鼎孳和呂留良等人,也有書畫家如陳洪綬、髠殘、程邃等人。這些人到一起就進行詩書畫的交流活動,周亮工也常向人索取和交流,所以他的收藏也極為豐富。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印人傳》


藏書世家


周亮工出生於世代富有藏書的出版世家。


周亮工祖父周廷槐,號前山,是明朝著名的刻書家,《明代出版史稿》中就有“周廷槐”的條目。周廷槐在金溪、金陵、開封、杭州等處設有書坊,有“金陵書肆”,“前山書屋”等。周廷槐收藏了不少古書,編有《大業堂書目》兩卷。


周亮工父親周文煒,字赤之,號坦然、如山。金陵國子監監生,曾任浙江諸暨縣主簿。因與縣令不和,辭官回家繼承父業,經營大業堂。周文煒以刻小說名聞當世,所刻書籍涉及《水滸傳》、《西遊記》等多部名著。中國古文獻學家王重民在《中國善本書提要》中記載了周文煒所刻名著《新刻京臺公餘勝覽國色天香》的經過。到周文煒這一代,周家古書收藏已具相當規模,除擁有著名書坊“大業堂”外,還有“光霽堂”、“醉畊堂”等。


周亮工鍾愛藏書,為官所到之處,把訪求書籍作為公務之外的重事,“自六經子史,以至象胥、稗虞、方言、地誌、農圃、醫卜之書無不蓄。”周亮工收藏的古書大多來自金陵、杭州、福建、江西,其中一大部分是福建謝在杭的舊藏。謝在杭(1567~1624),福建長樂人,號武林、小草齋主人,晚號山水勞人,官至雲南左布政使。謝在杭酷嗜藏書,收集宋人文集頗富,秘本很多,藏於“小草齋”中,數量名耀東南,與徐火勃 、曹學佺並稱福建藏書“鼎足三家”。謝在杭對宋版圖書有獨到的研究,家藏抄本更多,親手抄寫的有《武夷新集》、《古靈集》、《金瓶梅》、《後村大全集》、《論語意原》等,藏書印有“小草齋抄本”、“晉江謝氏珍藏圖書”等。編撰有《晉安藝文志》、《滇略》等。謝在杭還將所藏古書的名稱彙編成書,叫《小草齋書目》。謝在杭死後,後人無力保存,幾乎全部被周亮工收藏。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宋版《增廣本草綱目》


周亮工收藏的宋刻本,有官刻的也有私刻的,其中浙本最多。周亮工還收藏了不少建本和部分蜀本。晚清大收藏家葉昌熾專門作詩,稱讚周亮工藏書“本本精良”。周亮工收藏的古書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類。版本類別精善完備,幾乎包括了紙質書籍的所有類型。印刷的有刻本、套印本、活字印本、鈐印本等,手寫的有稿本、抄本、批校題跋本等。周亮工家收藏手抄本較多,他自已經常抄書。藏書中還有少量日本刻本和朝鮮刻本。


周亮工建有“賴古堂”、“因樹屋”、“藏密庵”、“響山樓”等。收藏古書的常用印章有:“書曾藏周元亮家”、“曾為大梁周氏收藏”、“櫟園賞鑑圖書”、“緘齋藏書”、“周櫟園家藏書”、“賴古堂圖書記”、“周元亮抄本”等。清朝藏書大家曹寅在《楝亭書目》中記載有《櫟園書目》一卷。清代嘉道年間上海藏書大家李筠嘉在《古香閣藏書志》中說,僅《賴古堂書目》,著錄藏書4670餘種,30多個大類,10000多卷,堪稱“紙質書版博物館”。


書畫收藏


周亮工17歲開始收藏字畫,24歲得到收藏家孫承澤的指點,收藏唐宋書畫。34歲開始,收藏主體轉向當代(明末清初),收藏以金陵為中心的書畫家的作品。


周亮工精於藝術鑑賞,為世所公認。“海內之士凡能為一竹一木、一丘一壑者……以求鑑賞。”就連生性孤傲的石溪都稱周亮工是“法眼”、“為當代第一風騷人物,乃鑑賞之慷慨家。”許多畫家因周亮工的獎掖提攜而名垂畫史。周亮工是最早提出“金陵八家”概念的人,將陳卓、吳宏、樊圻、鄒喆、高岑、武丹、蔡霖滄、李又李八人合稱為“金陵八家”,對“金陵畫派”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明末清初有“南陳北崔”之稱的傑出畫家陳洪綬(1598~1652)是周亮工一生的好朋友。明朝滅亡後陳洪綬成為拒不仕清的遺民,周亮工成了清朝的官吏,這也沒有妨礙他們之間的友誼。陳洪綬各個時期贈予周亮工的畫作很多,包括人物、山水、花鳥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傑作。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周亮工自京返閩途中,和陳洪綬相見於杭州,陳洪綬主動為周亮工作畫,他夜以繼日,一連畫了11天,共作畫42幅,這些畫成為周亮工終生珍藏的寶貝。陳洪綬歷時3個月為周亮工創作的長卷《陶淵明故事圖》,現存於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藝術學院。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明 陳洪綬《陶淵明故事圖》局部


周亮工收藏“金陵八家”之首龔賢的作品比較多。周亮工和龔賢交往長達30多年,是龔賢的主要推薦、贊助者,他稱讚龔賢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1672年周亮工病逝,龔賢極其悲痛,作《哭櫟下先生》七律四首,詩中寫道:“哭公獨我全白頭,在世人誰更眼青。”


周亮工喜歡收藏石溪的畫作。石溪(1612-1673),名髡殘,湖南常德人。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朱耷、弘仁、石濤並稱為“清初四畫僧”。在石溪眼中,周亮工是“當代第一流人物”。石溪多次為周亮工作畫,有記載的就有6次。石溪把周亮工的索畫看作是一件幸事,從不應付。1669年,龔賢為周亮工題集《名人畫冊》,把周亮工收藏的石溪作品全部推為“逸品”。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石溪作品


周亮工還注重收藏“四王”的作品,特別是王翬的畫作。王翬30歲時,就十分仰慕周亮工,專門請老鄉錢謙益向周亮工推薦自已。後來王翬為了感謝周亮工多年的提攜,一次為他作畫16幅。


“金陵畫派”代表畫家之一的葉欣,專門為周亮工作陶淵明詩意圖達100多幅,周亮工也順便為這百幅畫在福建的官署建了"百陶舫"以藏之。胡玉昆為周亮工作《金陵圖》,計12幅。張大風(張善孖、張大千昆仲“大風堂”即因他而命名)曾應周亮工之邀到高座寺相聚了五、六日,為周亮工作冊頁多幅。其他書畫家送給寄給周亮工的字畫更是不計其數。


1667年,周亮工把保存書畫的樓定名為讀畫樓。著名詩人方文為讀畫樓賦詩:“周公有畫癖,遠近無不搜;丹青累千百,一一皆名流。”


從周亮工所著的《讀畫錄》中可以看出,和周亮工接觸過的畫家就有146人,其中金陵書畫家有40多名。《讀畫錄》為明末清初77名畫家立傳,書後附有名無傳者69人。《讀畫錄》不僅涉及畫史,更記載了畫家的生平、人品,甚至更多鮮為人知的第一手數據,是研究明末清初金陵畫壇的重要文獻。


己酉年,即1669年,周亮工第三次遭罷官,他的好友吳子遠到周家撫慰他。年底,他們邀請南京的畫家們集合一堂,"詞人高士,無不畢集,數十年來未有之勝事也。"己酉嘉會是金陵畫壇的畫家們最為集中的一次大範圍的聚首,而周亮工則是毫無異議的核心人物。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龔賢 夏山過雨圖 紙本墨筆 縱141.8釐米橫57.5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印章收藏與著作


周亮工酷愛印章,他說:“生平嗜此,不啻南宮之愛石。”自稱“印痴櫟園”、“臣有印癖”。周亮工是篆刻高手,經常自已刻印,送給朋友。在金陵、揚州、蘇州、杭州、福州、廈門等地,他遍請印人鐫刻印章,收藏印章多達1600多方。在金陵,甚至江南,堪稱首屈一指。據錢陸燦(明末清初藏書家、校勘家。)稱:“先生故精深於六書之學,四方操是藝以登門者,往往待先生一裁別以成名。”


周亮工收藏的印章大都是明清篆刻大家的作品,如“徽派”篆刻創始人何震、文徵明的長子“吳門派”篆刻的創始人文彭等。周亮工以收藏文彭的石印為榮,在《印人傳》裡對文彭評價極高:“開朝花而以夕秀。”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文彭刻 畫隱、梁袠刻 東山草堂珍玩 兩面章


1645年,周亮工任兩淮鹽運使,在揚州前後兩年,認識了不少知名印人,有王漁洋、吳嘉紀、汪楫等,最有名的是“歙派”創始人程邃。程邃認識周亮工不久便移居金陵,與周亮工的交往更加密切。周亮工到福建做官後,經常把壽山石帶回金陵,請程邃刻印。程邃還專門到福建看望周亮工,在邵武和周亮工一起刻印章過大年。


周亮工在福建為官8年,結交了不少篆刻方面的朋友,如江皓臣、林晉白、陶石公、楊叔夜、吳尊生等。周亮工還認識了一些篆刻“工匠”,如薛宏璧等。


周亮工對印章研究極深,提出了印章的審美標準。“印章之妙,原不一趣”。倡導在學古的基礎上,追求印章的變化靈動,以及印人自已的情懷。周亮工收藏印章所產生的印學思想,對清中期以至近現代海內外的印章收藏和印學研究影響極大。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賴古堂印譜》


周亮工傳世的著作中,有兩部是關於篆刻藝術的,一部是《賴古堂印譜》,一部是《印人傳》。


《賴古堂印譜》是周亮工本人所收藏的印章彙集,包括自用印和其父、其弟及兒輩等用印,共收鈐印1550方,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印譜,由其子彙編成集。這本印譜與汪啟淑編的《飛鴻堂印譜》,張灝編的《學山堂印譜》合稱“三堂印譜”,影響甚巨。


《印人傳》記錄了明末清初的“印人”和文人印章,填補了此前“印人無傳”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學術和史料價值。《印人傳》中有明末清初時篆刻家傳記68篇,還有“印人姓氏”61則,其中既有當時著名的文人篆刻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民間印人。《印人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錄印人(篆刻家)的著作,第一次把印人和詩人、畫家放在同樣高的位置,使中國印章史由此而轉變為文人篆刻的歷史,在中國篆刻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傅抱石因此稱周亮工為“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大收藏家471期:周亮工,中國印學史上最有關係而又最有貢獻之人

周亮工《印人傳》


除此之外,周亮工還收藏有硯石500多方,古墨10000多錠,銅器300多件。


宋開羅《清初學者、收藏鑑賞家周亮工》

王罡《金陵收藏大家周亮工其人其事》


郭奕《周亮工《讀畫錄》及其畫事研究》

其它


歡迎大家提供更多大收藏家的資料,謝謝!


大藏嘉微拍,點擊上圖立即參拍


大藏嘉


您的藝術財富管理專家


服務10000名會員

收穫10%以上

年化收益

發現·收藏·傳播·塑造人類新文化

這是您的追求,也是我們的光榮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