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面军师吴用,如果在三国时期里是什么级别?

阿意西特鲁


吴用要是来到三国,估计也就干个三流谋士的角色,譬如许攸、蒋干等等。

他与一流谋士郭嘉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一个是天上之明月,一个是地上草丛里的萤火虫。


吴用最出彩之处是智取生辰纲,但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个计谋破绽百出,处处是漏洞,估计就算是粗中有细的张飞,也不会出这样的烂计策。

破绽一,晁盖干嘛亲自出马?抢劫地点位于黄泥岗,离晁盖家很近,不时有行人经过,容易被人发现。更关键的是,晁盖是村里的保正,是个基层干部,经常与村民打交道,很多人认识他。

让一个名人参与抢劫,就不怕别人认出他来吗?后来果然,何涛的弟弟何清在宾馆中认出了晁盖,导致东窗事发。真是纳闷了,干杀头的买卖,居然还明目张胆地住宾馆,真是太张狂了!


破绽二,干嘛不杀了杨志一伙?杨志一伙吃了蒙汗药,动弹不得,但他们看到了晁盖一伙的真面目,况且晁盖他们个个长得奇形怪状,面貌特征非常明显,杨志一伙醒来之后,必然报警,为何不干脆杀了他们呢?

有人说,吴用担心杀人多,罪孽重,但抢劫生辰纲本来就死罪一条了,横竖是死,杀几个人又何妨呢!后来东窗事发之时,晁盖烧了庄园,带着弟兄们杀出去的时候,不也是一刀一个,杀人如切瓜吗?

除了用计失察之外,吴用最令人诟病的是他的阴险,毒辣,无所不用其极,不讲道德,不讲仁义,满口仁义道德,却净干些卑鄙无耻的罪恶勾当。


如赚卢俊义上山,吴用诓骗卢俊义写了反诗,害得卢俊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如赚徐宁上山,吴用蒙汗药把徐宁绑到了梁山,还盗用徐宁之名,在村里烧杀淫掠,断了徐宁后路。

如赚朱仝上山,吴用派杀人恶魔李逵出场,杀了年仅四岁的宝宝小衙内。

吴用,满口的仁义道德,替天行道,可干的全是烧杀淫掠的罪恶勾当,他为了骗好汉上山,用的这些阴谋诡计,实在令人不齿,令人鄙视。

试问,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宝宝犯了什么错,你居然好杀了他?骗朱仝上山,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计谋了吗?


假如,吴用来到了三国,一不小心投到了刘备的门下,那么三顾茅庐,或许应该是这样的:

刘备正要与关羽、张飞前去三顾茅庐,吴用赶忙走了过来,拦住了刘备三人,说道:“主公,我有一道妙计,不用劳神费力,孔明自己就来了?”。

刘备大喜:“有何妙计?”。

吴用说道:“你派一队人马,到了隆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孔明的房子烧了,再把小书童剁了,再把他的几亩三分地毁了,他吃也吃不得,喝也喝不得,只能投奔你了!”。

张飞交口称赞道:“老吴,你比我还狠啊?”

吴用嘿嘿一笑:“哪里,哪里,雕虫小技。”

刘备脸都变绿了,他忍无可忍,大怒道:“你立刻马上给我滚回梁山去,不要再让我看到你!”。


三国,虽然是个弱肉强食,军阀混战的社会,但至少在明面上看,还是讲道德的,如刘备的礼贤下士,心怀百姓,尽管他是装的,但至少有这个觉悟吧。

所以,吴用到了三国,根本混不下去,他最多只能搞个后勤,记个账啥的,千万不要去出谋划策,因为他出的馊主意越多,死的就越快!


一半秋色


假如把吴用放到三国当中,他会是怎样一个水平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和三国中的蒋干相比,就如同“繁星比于皓月”,难及蒋干之才一二,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便和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故!

吴用即“无用”

在水浒中,吴用被称为智多星,听这外号,应该是一个极擅长权谋之术的人,但通读全文发现,恰恰相反,这更多的是一个讽刺之意,他的名字道破了这背后暗藏的深意——“无用”。水浒前面很明确的便说到吴用只是一个落第的学子,在村庄里当了一个教书先生,后来和晁盖等人劫取了生辰纲后逃亡梁山,落草为寇。到后来宋江等其他好汉共聚梁山之时,吴用在众人之中算是最有“学问”的,加之入山时间非常之早,有地位,被大家推举为梁山的首席军事,排座次时高居第三。然而吴用真的配吗?是真不配,他虽在梁山屡出计谋,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像攻打祝家庄,曾头市等等,最终还是靠武力解决的,最能体现他无能的莫过于征方腊了,梁山兄弟落得个十死七八的结局,宋江和吴用难逃其职。

吴用无德

吴用用“毒士”这个词来形容应该更加妥当,为了骗的忠义之人落草为寇,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像教唆李逵杀小孩逼朱仝上山,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曾更是劝宋江投降辽国,忘祖弃宗等等,,足见此人的无德。

三国中的定位

三国这部小说主讲的当属“权谋”了,故把水浒中大家所认为最富权谋之术的吴用拿来比较,看看他在三国中是怎样的位置。谈到三国,说起顶级的谋士,当属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这些人了,其次可能属于徐庶,周瑜,法正,程昱,陆逊,荀攸等人,最不济的当属蒋干,孙乾,简雍等一些所谓的谋士。而吴用在三国中可以说是比最不济的还要差,原因有二,其一,那些最不济的,至少还是当时的有名之士,多少还有点官职,而吴用只是一个教书先生,落第学子;其二,吴用为人品行不端,无德且不忠不义,实在不配与三国名士相提并论。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吴用只是跳梁小丑,他的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他的谋划水平只能是算计人,没有大的谋略,就相当与算计赵云的桂阳太守是赵范,根本不入流。连一个武将赵云都算计不到,更不用说和其它的谋士相提并论了。

在《水浒传》中我们看看吴用有什么谋略。

以、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杨志,夺了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生的金银珠宝。

二、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

三、晁盖曾头市兵败后,吴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也暂时骗上山。卢俊义回去后被陷害,将被处斩,石秀劫法场亦身陷北京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翠云楼,并救出卢俊义、石秀。

当然吴用的计策有很多,但是基本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都是用来算计别人,在战略规划,战局分析都是统统的没有,那么三国中的谋士又是怎么样的呢?

三国会算计别人的谋士中,最厉害的当属贾诩,这个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但是贾文和用计能保全自己,能分析敌情,相对吴用的只会阴谋诡计高很多,而三国中会阴谋诡计的人不少,就以赵云攻桂阳为例。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刘备在荆州打着刘琦的招牌,到处攻占城池,在安排赵云攻打桂阳的时候,桂阳太守自知不敌,就开始算计赵云。看到赵云来了,赵范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而且赵范和赵云都是真定人,是同乡,又都姓赵,赵范主动提议结拜为兄弟,这就是开始算计赵云,一开始赵云没有察觉,也就同意了。

后来赵范提议将其嫂子嫁给赵云,赵云大怒,说这种事是乱人伦之事。因为赵范想通过这样收拢赵云,但是赵云那你是吃素了,果断不中计。一计不成,又来一计,赵范又暗中布置兵力要擒杀赵云,只是不是赵云对手,最终失败。

从赵范的表现来看,他所用的计谋和吴用在水浒中的层次差不多,而赵范在三国是什么水平呢?是一个不入流的水平,所以说吴用的水平在三国中也就是个不入流的水平。


帝国烽火


《水浒传》里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是个什么级别?这个问题就好像把个村花送到“天上人间”,还非得给她评个职称。这个还真得看他的业务能力怎么样。

吴用,外号“智多星”,字加亮。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施耐庵先生给他的定位:无用,假诸葛亮。



作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不好好读书钻研业务,整天跟一帮村霸厮混,业务水平能好到哪去?从小在村子里长大,超过十个人的群殴都没组织过,哪里懂得什么阵法?虽然整天自比诸葛亮,充其量也就是个村花水平,十里八村的拿他当个人物,他还就真当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了。



老郭说过: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论岁数。的确,刘邦出身亭长,最后干了皇帝;萧和出身县吏,最后干了宰相;朱元璋出身和尚,一样也干了皇帝,但人家是有真才实学的,能拿得出成绩的。作为水泊梁山首席军事顾问、总参谋长,吴用先生有什么成绩呢?咱们从军师的几个基本技能来分析:

1.用人。吴用出山第一计是“智取生辰纲”,特别强调了个“智”取。纵观整个过程,如果不是杨志团队内部出问题,估计他们连枣子钱都得赔进去。此计的关键人物不是晁盖,不是公孙胜,不是刘唐,更不是他吴用,而是一个经不起两棍子就全招了的小人物——白日鼠白胜。这个人根本不在他们的核心七人组之内,可以说本来就是个不相干的人,却硬被拉来承担这么重要的戏份,结果可想而知,其人成了何清破案的重要突破口。

这种识人、用人水平,放眼三国,不必说诸葛亮、庞统、郭嘉、司马懿这种超一流谋士,也不必说程昱、许攸、法正这些一流谋士,就连审配、陈登、张松这种二流谋士都能把他秒成渣吧!真的要比的话,我不禁想起一人,他的那句名言: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是的,此人正是三国“第一”说客——蒋干。要论识人,吴用也就是个蒋干的水平。


蒋干

2.逻辑思维。还是“智取生辰纲”,作为军师,事先勘查地形是必须的,这一点吴用做到了,可是,他面对的是青面兽杨志,他认为黄泥冈是下手的最佳地点,杨志怎么会看不出来?他们要干的是掉脑袋的营生,竟然还大模大样地去住店,结果被人认了出来。这种策划的水平也是比蒙汗药都醉人了。

再一次显露吴用逻辑思维缺陷的是江州营救宋江。他一本正经地请来圣手书生萧让跟玉臂匠金大坚,cosplay了一把当朝太师,没想到装逼装过了,把家书上盖了个公章,差点害得宋江丢了性命。

再看三国,实力坑主的谋士当属郭图,坑跑了张郃、高览,坑死了袁绍还不算,还继续矢志不渝地坑袁谭,可谓三国第一坑。


郭图

这两位差不多半斤对八两,在三国能算得上是三流谋士吧水平吧。

3.眼界。作为军师,不是在梁山上过个家家封你个军师你就真的能指挥千军万马了的,不是拿把鹅毛扇就能山寨诸葛亮的,军师是真的要上战场的,是真的要死人的。两军对峙,人家摆个“一字长蛇阵”,你说他们是排队打饭;人家摆个“四门兜底阵”,你说他们是群体麻将;人家摆个“七星北斗阵”,你说他们组团出来“瓢”……斗阵连神机军师朱武都不如,这算哪门子军师?


朱武

4.格局。吴用的作用在军事上真没体现出多少,但早期坑人上山的时候倒是出了不少主意。坑得卢俊义家破人亡,坑得朱仝无路可退,坑得徐宁逼上梁山……这些计策,说的好听些叫不入流,说的直接点就是下三滥。

三国贾诩被称为“毒士”,计策虽毒,但让人心悦诚服,在他面前,吴用的计策只能被嗤之以鼻了。


贾诩

5.出身。诸葛亮虽不是世族,但他叔叔是荆州官员,岳父是名士,交游的都是名士;司马懿的父亲是京城保安司令;二荀是颖川世族;二张也是江南世族……

吴用呢,落第秀才一枚。

三国是看出身的,就他这种出身,别说当谋士了,就是当嬷嬷也得有人推荐才行。



所以,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了:吴用穿越到三国的话,最好的结局是混成个三流谋士,弄不好的话活不过一集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叁把刀客


吴用,《水浒传》中天罡三十六将排名第三,是为天机星,南斗第三星,智慧、仁善之星,对应到人则是足智多谋,所以人称“智多星”。

《水浒传》中吴用是乡村私塾先生出身,可见其学问不会太高,如果能有举人以上功名,就不会去冒险造反了,因为地位低,心有不甘,再加上一点愤世嫉俗,所以主动参与犯罪,最终走上梁山。

梁山聚义,大抵是一群文化程度不怎么高的人闹革命,吸收了一批有实力但无地位武官,所以吴用的作用才凸显出来,毕竟是个知识分子。但观其行为,却不怎么光明正大,干了不少上不得台面的事,作为军师,考虑事情不全面,导致梁山经常失败,事到临头才能找到解决办法,但之前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如果放到三国时代,吴用也就是个一般的参谋罢了,估计连个军师都混不上,更不用说参军、军师祭酒、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之类高级参谋了。

从出身来说,放在三国吴用妥妥的寒门,不然也不会在乡村当私塾。而三国时代,当军师的,有几个是寒门?沮授、田丰是冀州世家,荀谌、郭图是颍川世家,许攸虽未提及,但能被袁绍重用,自然也是世家出身。曹操麾下,荀彧、荀攸、程昱、刘晔等都是世家出身,贾诩或许差点,也是凉州世族。刘备麾下,诸葛亮虽落魄,但身世不差,而且结交名士,庞统是荆州世家,法正是关中世家。东吴方面,二张是徐州世家,虞翻、顾雍是扬州世家……大概也就郭嘉、步骘出身差点,以吴用的出身,想要爬上高位很难。

当然也可以说凭智谋,但之前说了,吴用在军事上的能力值得推敲,如果不是主角光环,梁山估计早就覆灭了。和三国时代的谋士相比,吴用的能力并不凸显,很难冒头。

郭嘉、步骘能够受到重用,是因为他们结交到的朋友,但吴用没有,能够参与到一帮匪徒中去劫生辰纲,说明其交友也就这个范围了,结交的是江湖人物,于仕途无助,“智多星”的诨号大概也就在几个村乡流传,得不到主流人物的认同。

仅代表个人观点。





三国逐梦


吴用这个人其实有一点本事。

比如梁山攻打高唐州,前后打了六场。前两场吴用都没有参加,结果都输了。第三场吴用加入,立即起到了功效。他先是设伏兵打伤了高廉,后又设计歼灭高唐州主力,攻破高唐州。

虽然说破高唐州,公孙胜的功劳很大,但吴用也是有实实在在贡献的。

除了攻破高唐州外,攻破青州,破华州,破大名府,破曾头市,破东昌府,吴用也都有出谋划策。都有实实在在的贡献。

另外梁山排定座次后,先后对战高俅、童贯的几次大战役,吴用也有献计。比如梁山第二次大战高俅,就是吴用设计火烧了官军战船一千五百余艘,歼灭官军约六万。还比如第三次大战,也是吴用献计(和宋江一起安排)生擒了高俅,歼灭官军约三万。

所以说,吴用这个人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垃圾,他还是有一点参谋头脑的。

我记得某位水浒粉当年还统计过,说吴用在的时候,梁山的胜率至少在八成以上,而只要吴用一旦不在,或主帅不听吴用之计,胜率立刻降到五成。

大家都骂吴用,可是吴用就是这么重要……


不过,吴用的本事也就仅限于此了。因为他的眼界,受教育程度,人品,决定了他这个人的档次太low。

如果他生活在三国时代,那三国历史就很暗黑了。

比如说吴用请人出山,通常都是明抢,毫无技术可言。像三顾茅庐这种事让他干,他必然不会三顾。他会直接就让人杀了卧龙岗村民,嫁祸给诸葛亮,不怕诸葛亮不出山。就像他请美髯公朱仝上山一样,直接杀了沧州知府四岁的小儿子,恶意嫁祸给朱仝,不怕朱仝不山上。

他这种人,心太黑,完全的厚颜无耻。三国人物跟他比,品德高尚的都跟圣母一样。


还比如说吴用设计,通常都使阴谋,很少用阳谋,活脱脱的就是一个犯罪团伙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我不是说使阴谋诡计不对,但对于一个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来说,总是干一些下三滥的,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勾当,这格调未免太低了。

许多人不是想不到他这种计策,但在历史上留名的那些人,却很少有吴用这种小说虚构人物这样的品行。

不历史人物想不到,而是历史人物或多或少都还要一点脸。

三国时期的人,包括其它时期的人,但凡是能留下姓名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最少在某一方面都是能有令人佩服的点。

而反观吴用,大战略没有,他最大的心机都用在了投机钻营上。就像他设计杀王伦,暗中投靠宋江。既想给自己立贞节牌坊,又不想别人骂他。他这种格调,拿他跟三国人物比,跟谁比都是在侮辱谁。


总的来说,吴用离常人心目中的那种饱读诗书之辈,其实还差得很远。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典型的狗头军师。

要说他完全没本事,那也不客观,他在一些时刻总能出主意。但要说他跟名流青史的历史文物比,他的人品又确实太差了。

我说他像谁,肯定会有人说不是,你是在侮辱谁谁谁。

所以我觉得,吴用就是独一份的存在。他如果在三国,他跟谁都不是一级,他自己独一级。他这种人品,没人敢跟他一级。


Mer86


咱不讨论故事情节啊。

这么说吧,吴用和晁盖他们比,是智多星没问题的。

但是三国都是些什么人?比如诸葛亮,周瑜骂他“诸葛村夫”,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周瑜是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他们家管至太尉的亲戚还有三个。

这就是妥妥的富二代加官二代。看谁谁是村夫。

然后诸葛村夫是什么人呢?

他祖父叫诸葛丰,曾经管至“司隶校尉”,这个职位有点类似明清时候的钦差大臣,地位自己琢磨吧。

诸葛亮的爹叫诸葛珪,管至太山郡丞。叔叔叫诸葛玄,是刘表手下的重臣,豫章太守。

就这样一个人,在世家子弟看来,都不想跟你玩,叫他“村夫”。

然后我们知道,刘备手下还有个酱油谋士叫“孙乾”。这个人特别酱油,从始至终我们都不知道他干过什么甚至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孙乾是一个叫郑玄的人推荐给刘备的。郑玄是谁呢?到了唐朝,郑玄已经被官方认定配享孔庙了。

然后吴用呢?说他是村夫,他就真的是村夫。

说他没影响,就连推荐他的人也只能是晁盖。

我都想象不到在三国里,吴用这样的人当谋士,如何能活过第二集。


酒骑风


1、蜀国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刘备三请,卧榻之间分天下!何等的自信!把当时的政治时局看的死死的。这格局岂是一个乡村私塾先生能比的,再说,你看看吴用出的那些馊点子,截个生辰纲都破绽百出,费劲吧啦。


2、魏国郭嘉,号称鬼才,郭嘉在三国演义中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光一个平定袁氏,计谋百出,把袁氏兄弟玩弄于股掌之间,枭雄曹操赤壁大败,捶胸顿首嚎啕大哭;“若奉孝在,何至于此”!岂是一个吴用比得了的。

3,吴国陆逊,火烧刘备联营八百里,一把火烧的刘备白帝城托孤。更不用说周公瑾以少胜多,留下赤壁千古绝唱。


最后,还是说句我的评价,吴用要真是生在三国时代,若自不量力,非要逞强,祢衡就是他的下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缘启山峰


我发觉大家都有点看不起吴用,有点捧三国贬水浒的意思,认为梁山只不过是黑社会草寇而已。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后期梁山有超过十万人马,实力已经比三国大部分诸侯强了,而且战绩也不错,打败过辽国和三大寇。辽国应该比袁绍强吧,三大寇的地盘和兵力也不在三国诸侯之下。

吴用能在这样的势力当军师,水平不可能很差的。他一出场是乡村教师,可能是黑社会水平,但是人是会学习进步的,后期梁山盘子大了,他的能力也水涨船高,应该有三国军师的平均水准。




混沌之灯


引语:《水浒传》作为脍炙人口的名著,其故事相传五百年而没有被淘汰,市场之大可见一斑,军师吴用作为梁山当中少有的知识分子,作用不可忽视,但若是放到三国当中,就会失去主角光环,泯然众人矣!

吴用,绰号智多星,号加亮,在梁山排名第三,天机星是也,从全书观看吴用的战绩,多为黑社会性质的暗箱操作,小打小闹尚可,大手笔是玩不转的。九天玄女所赐天书,梁山有且仅有两人有资格观看,宋江和吴用,宋江作为一把手,主要精力用在大局和最终拍板,吴用的作用是出谟划策,但吴用却没有很好的尽到自己的职责。

前期梁山好汉征讨各方,无往而不利,但看一下对手实力就知道,曾头市应该是最为庞大的一股势力,打的有多艰难,吴用的智谋显得有些技穷。

招安之后,北征辽国和南征方腊,吴用甚至比不过神机军师朱武,对辽国摆下的大阵,吴用很多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但朱武就能看出来;尤其是对阵方腊,梁山人马十不存一,吴用要付很大的责任。

三国当中,各割据势力的谋士,对天下大势都有一定的判断,甚至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也有八九不离十的预估,官渡之战,田丰和郭嘉对战争的结果,保持高度惊人的一致性;陈宫通过一件事就可以看清一个人的品行和成就;诸葛亮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撑起一方天地;类似的谋士犹如过江之卿,多不胜数,相比之下,吴用的手段,实在有些拿不出手。

结语:水浒和三国,两个故事的层面不在一个高度,水浒描写的是底层人民的反抗和无奈的顺从,三国描写的是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估计吴用要穿越到三国,会一下子懵掉,这么多势力,这么多贵族,这么多牛人,他一定会产生自卑感,根本不敢自号智多星,也不会有任何一方势力的大佬会看上和重用,估计也就是一集就会挂的角色。

我是历史何必认真,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望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