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在孩子們長大的過程中,巴菲特喜歡帶他們去海邊游泳,去高爾夫球場打球,或者一起體驗橋牌的樂趣,孩子們學起這些技藝來,通常很快,但都有一個通病:學會了就不愛再去嘗試了,而又去玩新玩意去了。看到孩子這種“喜新厭舊”的習慣,巴菲特給孩子們講了自己的故事:

巴菲特擅長很多運動項目,高爾夫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打好高爾夫並不是件容易事,在巴菲特剛學的時候就出了不少洋相,而且隨著巴菲特生意越做越大,高爾夫已經成為社交、生意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於是巴菲特決心好好練習一下,高爾夫中包括握杆的技巧,瞄準的技巧都需要不斷的練習,不過巴菲特樂在其中,只要有充裕的時間就去球場裡打上幾桿,然後請教一些球技出眾的球友,經過一段時間熟悉以後,巴菲特也擺脫了高爾夫菜鳥的身份。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巴菲特告訴孩子們:任何一門技藝的熟練掌握都需要你不斷的練習,你必須找一個引路人,然後不停地重複再重複,直到最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才行。

巴菲特得知彼得對音樂十分感興趣後,為了讓彼得學好鋼琴,巴菲特一共給彼得請了三位老師。

彼得的第一位鋼琴老師比較中規中矩。讀音符,數拍子,正確地把手指放到相應的琴鍵上。雖然不是很有創意,但這種做法完全正確而且十分必要,它包含了一個可能在各個領域普遍適用的真理:只有把基本功練紮實後,你的想象力才可能有質的飛躍。如果沒有枯燥的磨鍊做基礎,創造力不會為你釀造傑作,只會帶來四不像的殘次品。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而第二位老師從五年級時開始教彼得,她採取的是一種巧妙而非常獨特的策略。比起音符,她對聲音更感興趣。比如說,為什麼西蒙和加芬克爾的歌曲不同於莫扎特的奏鳴曲?簡單的C大調和絃可以發出多少種聲音?如何用同一種樂器彈出肖邦或劉易斯的感覺?從第二位老師這裡,彼得懂得了每次把手指放到琴鍵上時我都會面臨一個選擇,不僅是彈奏哪個音符的問題,而是如何彈奏的問題——如何使它聽起來像自己彈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如何使它聽起來有自己的風格。

最後第三位老師以此為基礎將其提升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對她而言,音符和規則只是最基本的原材料,我們學習它們的目的只是為了將其昇華。聲音只是一種手段,其目標是到達一個更為重要的終點:自我表達。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彼得的三個老師循序漸進,讓彼得逐步步入了音樂殿堂,也讓彼得明白了,要學好音樂,你得首先打好基本功,培養一種更廣闊的思維,然後不停地練習。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掌握一門技能,你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練習,不斷熟悉,這裡面沒有一點捷徑可走。人類最深切的渴望是成為一個重要人物的感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在追求、渴望成功和快樂,都在逃避、拒絕失敗和創傷,沒有人希望自己是人群中可有可無的小角色。誰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才華橫溢、受人景仰的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顆不平凡的心在跳動。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然而,要想受人敬仰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你只有掌握一門技能,你才能幹好一份工作;幹好一份工作,你才能脫穎而出;脫穎而出以後,你才有機會被更多的人熟知和了解

古雅典卓越的政治家、演講家德摩斯梯尼,年輕時口吃,說話氣短,而且愛聳肩。這大概是最不適合學演講的了,所以他初學演講時曾被聽從哄下臺。但他毫不氣餒,為了練發音,他嘴含石子練朗誦;為了克服氣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詩;甚至懸起兩把劍來改正自己愛聳肩的毛病。經過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練習,他終於成為著名的演講家、雄辯家。

不經常下廚房的主婦,永遠掌握不了牛排的火候;不常在射擊場上訓練的士兵,永遠也不會成為神槍手;不經常讀書的文化人,永遠也寫不出針砭時弊的文章……就像有人說過:“要想刺刀鋒利,你就得經常擦拭它。”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有一天,巴菲特讀到這樣一篇報道以後,把它遞給兒子,希望兒子從中學到什麼:

巴伐洛夫,1926年5月出生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個小村莊。很小的時候他就出來半工半讀,一把24磅(約20斤)的大鐵錘成了他參加社會建設的主要工具,為此,鄉親們曾親切地稱他為“大鐵錘”。他熱愛勞動,喜歡運動,一直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

17歲那年,巴伐洛夫參軍,經過短暫的訓練後,他很快就隨部隊投入對法西斯的大反攻作戰中。在長達4個多月的會戰中,巴伐洛夫隨蘇軍主要突擊兵團向法西斯匪徒勇猛進攻,頑強地突破了德軍堅固設防的戰略防禦帶,粉碎了德軍所謂的“東方壁壘”。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在慘烈的登陸爭奪戰中,德軍從西歐調來了大量的黨衛軍和坦克兵團進行瘋狂反撲。巴伐洛夫和戰友們用反坦克槍和燃燒瓶先後擊毀了數輛敵軍坦克。接著,他們又與進入陣地的納粹黨衛軍展開了肉搏戰。在幾度易手的陣地上,身高1.84米、擅長摔跤的巴伐洛夫將兇惡反撲的法西斯匪徒一個個摔在爛泥裡,並用衝鋒槍和鐵錘把他們送回了“老家”,因此,成為讓敵人望而生畏的“戰神”。

戰爭結束後,25歲的巴伐洛夫戴著勝利的軍功章復員回到了家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和摔跤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天,他與朋友路過莫斯科體育館,看見摔跤運動員們正在做體能訓練。他對朋友說自己的體能成績與運動員相比並不差,朋友不信,他便走進館內,把100公斤重的槓鈴抓起來推舉了好幾下。

這一舉動博得了所有在場運動員的喝彩,也引起了一位教練員的注意。經過與巴伐洛夫的交談,教練員馬上表示願意收這位英雄為徒,讓他參加摔跤訓練。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剛開始巴伐洛夫的成績並不理想,但他以軍人特有的毅力堅持訓練,連節假日也從不中斷訓練。不僅如此,他還自費買票到處觀看摔跤比賽,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一年之後,他就在全國性的比賽中奪得第三名。

隨著一次次比賽的成功,巴伐洛夫的技藝日臻完善,成為當時同類摔跤級別的領軍人物。1956年11月,在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上,他以當年“戰神”的特有氣概力挫群雄,一舉登上了古典式摔跤項目重量級冠軍的寶座。人們稱這位具有軍人氣概的衛國英雄是“開著坦克的摔跤王”。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彼得看完這個報道以後,豁然開朗。是的,巴伐洛夫早期從來沒有確立過“要當最棒的摔跤手”的目標,但他每到一處,就努力地學習自己現在需要掌握的事情。做工人的時候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做戰士的時候勇往直前衝鋒殺敵,做運動員的時候,挑戰自己的極限去與對手競技,他過去的汗水澆灌出他現在的勝利果實,沒有過去的積澱,也就沒有現在的怒放。他自己,不也是一樣麼?

彼得聽從父親的安排與教育,無論什麼時候都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練習,因為只有不斷熟悉,靈感才會如同泉水汩汩而出,只有不斷練習,對音樂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練習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但毛蟲要想實現蝴蝶展翅的那一刻,它就必須承受結繭時的不見天日,要想自己能“獨一無二”,你就必須付出時間和耐心,韜光養晦,以期有所作為

巴菲特給兒子的教育:技藝的練習沒有捷徑,就是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