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古人对“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中国古代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重视。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自述其志向,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么,古人对“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那么【天】到底是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绕个弯子。


臭豆腐是什么味道的?


我觉得是香的,可我朋友觉得奇臭无比。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种完全相反的观点?


再问一个问题,下面这朵花是什么颜色?


古人对“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在我看来是红色,可在一些色盲眼中就是绿色。


这两个问题中孰对孰错?其实我们都对,因为决定味道和颜色的都是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心】。


我们的“眼耳口鼻舌身意”负责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心】,【心】感受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所以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每一个生物都有他们各自的由自己的【心】构成的世界。


这样我们不难推断出一个结论:在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里,我们的心就是主宰,“我们的心”就是“天的心”!


古人对“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回归到最初的问题:【天】到底是什么?


【天】就是我们的【心】啊!天人本就是一!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产生疑问,“既然你说天人本一,为什么我不能掌控天地,成为主宰呢?”


这是因为人长大以后,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心】被欲望支配,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功用。


老子教化人民“复归于婴儿”,回归到婴儿那种纯真质朴的状态,就是因为婴儿的心是最为纯净的赤子之心,无思无想,无垢无净,这样的心才是【天心】。


《黄帝阴符经》中的“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和佛教经典《华严经》中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说的都是【天人本一】的道理。


道教的修行就是就是不断发现本心,透彻的了解自身,再延伸开来认知世界的过程。


古人对“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天人合一”的人天整体观对于现代人重新树立生态整体意识,不无借鉴价值。英国科学家彼得?拉塞尔(Peter Rusel)指出:“一种对天地万物其余部分真正的爱来自个人对于和宇宙其余部分同一性的体验,来自这样一种认识,即在最深层次上,自我和世界是一体的。”


通过对世界同一性的体验,人们就会像感觉到自己身体一样感觉到同一切人和一切事物的亲密关系,就会自觉形成高度协同的世界观。


这样,人类就可以期望扭转各种浪费现象和对生态环境的的破坏行为,就能有力地促进从个人到家庭、团体、民族和国家,以至全球的所有层次上的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综合协调,促进高度协同的社会的形成,从而使全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