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有人這樣評價孔子,說孔子的一生都是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以至於一生都不得志,而且生前總被人嘲笑和譏諷,比如孔子向長沮、桀溺問路,就被對方取笑,而實際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一生,卻是中華文化的入世精神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奮鬥的精神最好的演繹和詮釋,自強不息積極入世的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靈魂。

一、自強不息積極入世的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靈魂:

縱觀中國歷史,從口口相傳百姓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到人文思想,乃至人物典故,都無不體現出一種自強不息的,積極入世的精神。從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燧人取火, 到大禹治水,神農嘗百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等這些老少皆知的故事,無不反映了中華民族自盤古開天地以來便具有的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奮鬥精神,而神話故事背後正是一個民族價值觀乃至思維模式的基因所在。

從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自助者天恆助之”之說,即便是在中華文明的道家神仙體系中,對於人間現實的社會和現實,不論有多麼的不如意,道教神仙在同人地關係中,始終是處在教化人、啟發人的地位上,而不是代替人去行道,代替社會上的人的意志和能力。

而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更是掙脫了天命思想的羈絆,將商周之前的鬼神崇拜轉入了人文思想,更加強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比如: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在孔子看來,人的命運不是由鬼神所決定,而是由人類自己所決定的,人的主觀能動特別的重要,所以人要效法天地自強不息, 所以自孔子之後的各代大儒,無不主張積極入世和自強不息。比如明之宋濂 宣揚“真儒在用世”,主張“生有補於世,死有聞於世”,無不告訴了我們要自強不息,積極入世。

而當代新中國的成立,到從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工業幾乎等於零,到現如今成為一個全工業的國家,基礎設施,經濟實力等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其中更是中華文明自強不息的生動寫照,“鐵人王進喜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等等,這些不正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嗎?

從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二、為何要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自強不息的入世精神?

1、人是社會人,每個人都是社會集體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論語》中有這麼一段對話,講的是長沮、桀溺在合作耕種,孔子路過並叫子路去問路,但是長沮、桀溺卻答非所問,反問孔子周遊列國他們難道不知道渡口在哪嗎?言下之意的潛臺詞充滿了嘲諷,嘲笑孔子在天下如此混亂的情況下不選擇避世隱居,反而四處周遊,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而孔子告訴他們一個人不可能離開社會而與鳥獸同群而為伍,而假如當今的社會仍是仁德治天下的理想社會,我也沒有必要去宣揚變革了 。

孔子說一個人不可能離開社會而與鳥獸為伍,必須承擔起他應該承擔的責任,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個體作為集體的一部分,每個人的言行舉止構成了集體的一部分,在中華文化中的集體是需要對集體中的每個個體是承擔責任的。集體中每個體都是集體的代表,都貼著集體的標籤,一個人的言行往往會被貼上集體的標籤而對整個集體造成影響。

從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我們通常看一個小孩不講文明禮貌的時候,我們會首先會想到是這個小孩的父母,這個小孩的家庭禮教不好,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小孩的言行,但是也正是這個小孩的言行讓我們對他所在的集體家庭貼上了標籤。當我們看到某個公司員工的行為表現,我們也往往會聯繫到這個公司,亦會同樣給這個公司在心裡做一個打分。

每個人都不是社會的旁觀者,而是社會生活的參與者和改造者,所以人活著就得要幹活,要積極的參與社會的建設和締造,這才是人能稱之為人成為萬物之靈長的意義。

從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2、每個人的路只能靠自己走

每個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路最終只能靠自己去走,哪怕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倍受世界的呵護,但也沒有人能夠替代他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要靠自己去消化母乳,吸收營養最終慢慢的一點點長大,就算父母再著急,也不能替代嬰兒自己該有的成長規律,不能說一天就讓他長成18歲的樣子。亦如同我們對身邊親人的疾病和痛苦能夠感同身受,能夠理解亦能體會,但是沒有人能完全替代他該承受的痛苦,

《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所以自古以來,古聖先哲都告訴我們求人不如求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唯有自己最可靠。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締造者和體驗者,亦是自己人生選擇過程中所有結果的承受者,沒有誰能替代自己的人生之路,否則你就不是你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每個人的路只能自己走,所以人必須要自強自立,因為你的生命你是你自己的。

從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自強不息

3、自助者方可以有天助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個人要想去改變另外一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這個人有自我改變的意願,所以一個人改變,源於他想改變,也只是如此,才有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而後天助之的名言名句,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古代的神話故事傳遞給我們的都是自強自立的精神。

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強不息積極入世的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積極進取,唯有自強不息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義和充滿活力的人生,因為生命歷程中,每個人的生命經歷只能自己體驗,無人能夠替代,所以人活著,唯有自立自強,只有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