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為什麼晚年如此悽慘?

阿榮的文化世界


白崇禧民國時期,新桂系三大巨頭之一,可以說那個時候,除了李宗仁之外,他一直穩坐新桂系的第二把交椅。

白崇禧的一生頗為傳奇,他的名聲在那個亂世之中,也是格外的響,可以說他是那個時代,最卓越的軍事家,一點都不為過。當時國民黨內部對他的稱呼有“小諸葛”和“當代張良”兩個。

能和諸葛亮和張良相比肩,那足以證明白崇禧在軍事方面的才能,真的能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真的不是浪得虛名的。

我們這麼說吧,若是說國民黨內部有一個人,是深懂戰略的。那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白崇禧。在戰略方面,對比白崇禧連蔣介石都是自愧不如。

可以說無論是統一廣西的時候,還是北伐時期消滅孫傳芳的時候,都是白崇禧的軍事才能,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指揮的崑崙關大捷,再次向世人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

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十分的突出,所以,他和李宗仁也是蔣介石極力打壓的重點對象。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在擔任民國大總統的時候,有幾次下野的經歷,蔣介石的這幾次下野,都是和白崇禧有關。

要問蔣介石最恨的人是誰?

那毫無疑問非白崇禧莫屬。但是,白崇禧這個人軍事才能又極其的高,蔣介石又不能對他下黑手。

大家都知道,最後毛澤東帶領的中共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蔣介石開始退守臺灣,這時候白崇禧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後路了。

當時,他面臨出逃的路有兩個選擇。

一個就是去臺灣,另一個就是去美國。

在到底選擇去那裡的時候,白崇禧還給自己的老上司李宗仁打電話,他問李宗仁,自己去那裡更合適?

李宗仁告訴他去美國,因為,蔣介石在臺灣,白崇禧到了臺灣之後,蔣介石怎麼可能饒恕他呢?

畢竟他們兩個人是有過節的,可以說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結果白崇禧權衡再三,還是去了臺灣。

他去了臺灣之後,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蔣介石對他是極其的不信任,經常派特務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甚至,有一次在半夜裡,白崇禧的家裡,突然闖進來一群特務。這群特務在白崇禧家裡翻箱倒櫃,最後把他們家的地板,都給扒開了。

特務們當然沒有找到任何關於白崇禧反叛的證據,這件事白崇禧當然知道是蔣介石的所為了。

所以,他去問蔣介石,蔣介石告訴他,這件事不是針對你個人。這是例行檢查,所有的人,都會經歷排查的。

其實,那一次蔣介石只是這樣破壞性的查了白崇禧和孫立人兩個人。

這兩個人,在跟隨蔣介石打仗的時候,蔣介石就對他們就不滿,因為他們不是黃埔系,不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所以蔣介石才會猜疑他們。

備受蔣介石打壓和排擠的白崇禧的晚年,當然過的很悽慘了,他向蔣介石申請,自己要去美國,但是沒有被蔣介石批准。

最後,他不得不選擇忍受,1966年的時候,白崇禧在自己的家,離奇的死亡。一代梟雄,以這樣的方式離奇的死亡了。


不才講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原工作單位的一個同事,年長我十來歲,年年不是勞模就是先進工作者,以單位為家,手腳閒不住,然而退休後不過幾年,身體棒棒的他百病纏身,繼之奔赴黃泉。

這個故事或許只是個例,讓人難以信服,那麼,有些官員在臺上時風聲水起,下野後萎靡不振,時日不多便一命嗚呼,這樣的情況應是屢見不鮮!

回到正題。人累,分身累和心累,心累誰能見?有誰曉?心累有時遠勝於身累,相信眾人有諸多的感受,那麼,相應地,人之悽慘呢,本人以為也分物資悽慘和精神悽慘,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通過努力尚且改變,而一個身懷抱負的人落得個苟且偷生實屬生不如死,所以,從精神層面講,說白崇禧在臺灣過得悽慘毫不為過!


用戶101823519785


白崇禧晚年在臺灣確實不算很好,無職無權不說,自己家對門就是保密處設的點,家裡被特工徹底搜查過,他老婆離臺一趟在機場還要享受搜身待遇,最後更是死在了女護士的肚皮上,死的有些不明不白。對於風光一世的白崇禧來說,確實有點淒涼。

有些人對白崇禧去臺灣不解,李宗仁、黃紹竑都勸他不要去臺灣,但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跟蔣走,這麼做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一、在抗戰期間蔣介石還是對白崇禧委以重任,使得白崇禧覺得自己在蔣介石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北伐之前,白崇禧不過是桂系的第三號人物,然而蔣介石卻任命他為代參謀總長,在職務上僅次於總司令蔣介石和參謀總長李濟深。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再次任命白崇禧為參謀總長,雖然這不過是為了拉攏桂系的需要,但是還是讓白崇禧的頗為自得,也一定程度上讓他對蔣介石有了幻想。

二、李白的關係隨著兩人地位的上升,已經有了隔閡。當初李白黃三人一起在廣西打天下的時候可謂關係密切,大有同生共死之意。但是所謂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隨著地位的上升,李宗仁和白崇禧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團隊,被身邊親信所包圍,關係不如當初一起打天下那麼親密。而且兩個人對各自的前途都有自己的規劃,彼此之間意見分歧日大,所以他不聽李宗仁他們的建議也在情理之中。

三、白崇禧恃才傲物,輕視蔣介石的部下,認為自己去臺灣大有可為。白崇禧有小諸葛之稱,雖然從他的經歷看這個稱呼有些過譽,不過他自己還是很自得的。在白崇禧眼裡,國軍裡其他人都遠不如自己,到了臺灣蔣介石肯定也需要重用自己。

所以在蔣介石派人一再勸說,加上各種條件誘惑下,白崇禧最終選擇去了臺灣。不過蔣介石的真實目的,僅僅是用白崇禧的牌子籠絡下桂系殘餘,來和李宗仁的第三黨對抗。這種情況下自然是不會真的給白崇禧實權,反而要嚴格監控起來。

所以才有了52年特工突襲白公館,將白崇禧的家翻了個底朝天,連地板都撬起來查看,白崇禧去找蔣經國抗議,卻被輕描淡寫的打發回去。保密處更是對著他家大門設了個辦事處,現場監視,因此白崇禧在臺灣的生活過的也是謹小慎微。後來白崇禧出行時路上橋樑出事故,白崇禧被副官所救才倖免於難,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蔣介石搞的暗殺,白崇禧也是深居簡出,顯然也是怕再出事。

白崇禧最後和護士張小姐熱戀,李宗仁回大陸一年後,白崇禧全身赤裸死在床上,而張小姐不知所蹤,有些人說他死於馬上風,有些人則說是因為此時白崇禧失去利用價值,蔣介石派人下藥,真正死因最後也未揭秘。不管怎麼說,相比當年,白崇禧的晚年可以說是不如意的。


不沉的經遠


白崇禧的晚年如此悽慘到底是有多悽慘?

白崇禧的晚年憋屈窩囊非常淒涼,一代名將失去兵權,失去戰場,被軟禁,連活命的權利都受到威脅。1949年12月30日,56歲的白崇禧在蔣介石函電的催促下,從海口飛往臺灣。可以說白崇禧是被蔣介石騙到了臺灣,蔣介石許諾給白崇禧國防部長的職位,但卻只是個騙局,根本沒有兌現。


沒有人身自由

白崇禧到了臺灣後,被蔣介石派人秘密監視,在白的住處對面有個專門的特務監視團,正常的人身自由也沒有了,他無法正常地會友,圍棋,打獵……有一次白崇禧出去喝咖啡發現旁邊兩桌客人都是監視他的。還有一次白崇禧乘坐轎車剛出門就有一輛吉普車尾隨。

白崇禧精神恐懼

蔣介石命湖北籍“國大代表”在會議上彈劾白崇禧,1,彈劾他貪汙軍費。2,彈劾他在軍事上失職:“擁兵不救援徐州,不遵從統帥調兵命令,擁兵自衛”。這兩條無論那一條追究起來都會要了他的老命,讓他惶惶不可終日。1959年蔣經國在臺灣出版《危急存亡之秋》一書,揭露白崇禧的“逼宮案”讓白崇禧百口莫辯。這些就像一把把鋼刀架在白崇禧的頭上,他時刻擔心蔣介石一聲令下,自己會人頭不保。



白崇禧的生命受到威脅

老年時的白崇禧到阿里山打獵。被蔣介石安排的人員秘密派人在白崇禧下山的纜車必經的軌道上做了手腳,他料到年老體衰的白崇禧打獵後不會步行下山,一定會坐纜車,而纜車必經懸崖,他要讓白崇禧神不知鬼不覺地墜崖。

結果白崇禧坐的是第二輛纜車,當第一輛纜車墜崖後,白崇禧的副官及時保護白崇禧,用自己的死換來了白崇禧的老命,面對鐵軌上鬆脫的螺絲釘,面對山崖下幾具血肉模糊的屍體,白崇禧還是沒有覺察到這是場暗殺陰謀。不久他又去阿里山打獵,重複昨天的故事。白崇禧乘坐的車與另外的車相撞,白崇禧僥倖撿回老命,終於意識到有人暗殺他,從此足不出戶,但是住處附近到處是便衣特務,來拜訪的親朋都會受到跟蹤,實在是憋屈。

白崇禧死的不明不白



1966年12月1日晚,白崇禧還是突然死亡了。根據醫生和他的副官當時對現場的回憶,白崇禧是裸死,他在死亡之前曾經進行過激烈的掙扎,死相非常痛苦,因疼痛難耐把床單都撕碎了,顯然不是正常死亡。但有人對外宣稱白崇禧是得了心臟病而死。

有很多人認為是蔣介石下毒。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1962年白崇禧的妻子去世,白崇禧晚年孤獨,他就自己的年輕護士熱戀起來。因為年老體衰一直吃補藥維持身體。他經常派下人到中醫協會理事長賴少魂處去買“補藥”。賴少魂被特務收買,加大藥的劑量,所以導致白崇禧的死亡,而和白崇禧熱戀的那位護士早就溜之大吉了,有人判斷她也是被特務派來的臥底特務。所以說很多人一直也認為這是白崇禧突然暴病的原因。白崇禧的家人自知他的死背景複雜,無法追究下去,只好接受他是得“心臟病”而死的“事實”。

叱吒風雲數十年的“小諸葛”兼“戰神”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走了。

造成這種悽慘結局的原因是什麼呢?

白崇禧在過去的20多年中多次與蔣介石鬥爭,白崇禧和李宗仁幾次乘危逼宮,讓蔣介石三次下野,這對蔣介石來說,如鯁在喉異常難堪。蔣在大陸慘敗後,更是對此嫉恨,想立刻讓“李白”死。無奈李宗仁在國外反蔣,蔣鞭長莫及。只好對被騙來的白崇禧發洩。

之所以沒有立刻對白下手,看在他還有利用價值的份上,他有牽制李宗仁的作用。1965年李宗仁迴歸祖國得到周總理的熱情接待,白崇仁的生命進入倒計時。


小姐姐講史




回答之前,先說說白崇禧不得善終的兩種傳聞。

第一個說法:1966年12月2日,據說白崇禧的副官發現他死在臥室,渾身發綠,時年七十四歲。

第二個說法:白崇禧因心臟病於1966年12月1日住進醫院,“上面”指派一個女特護專門護理,可第二天早上便死在病床上。屍身呈黑綠色,驗屍官出據的檢驗結果是“沒有結果”,而那個女護士從此人間蒸發。



從以上兩種傳聞來分析,白崇禧疑似被毒死。但疑問也隨之而來,一個行將枯木的老者,不被“毒死”還能有多大“危害”?雖說有些傳聞不必去辯識真偽,但白崇禧的晚年應該逃不過“卸磨殺驢”的規律。不過,這個曾經在國民黨政府軍界號稱“小諸葛”的風雲人物,在大陸期間確實讓蔣介石“膽戰心驚”,蔣也因此多次對他起了殺心,但都沒能如願。特別是白崇禧煽動李宗仁、何健、張發奎、陳濟棠等三次反蔣和三次逼宮,還有國共對決期間他態度的“曖昧”和按兵不動,使他倆之間結下了深深的積怨,這也可能是白崇禧到了臺灣後處境艱難的原因之一。



白崇禧分別在1929、1930和1936年三次起兵反蔣,雖以失敗告終(史料有載,不一一詳述)。但亦正亦反和反覆無常性格曾先後在1927年、1931和1949又聯合李宗仁等逼蔣下野。特別是1936年反蔣、西安事變後力主殺蔣和1949年逼蔣的舉動,著實給自己的未來的政治生涯埋下了禍患。



1936年,時值東北淪陷,華北危在旦夕之際,白崇禧、李宗仁和陳濟棠竟玩起了同室操戈的遊戲,雖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暗中卻又接受日本人的資助軍援,反過來準備武力推翻蔣介石,最後連粵軍中的核心人物餘漢謀等一批將領都看不下去了,以至於合力致電全國,擁護蔣介石。陳濟棠下臺後,白崇禧才在眾怨之下退回了廣西。



西安事變爆發後,白崇禧提出了殺掉蔣介石以謝國人的主張。被我黨及時否決後,又暗中促使何健向西安進兵,表面上是“救駕”,實際上就是欲間接置蔣介石於死地。



抗戰勝利後,內戰全面爆發,人民解放軍發動的三大戰役使“蔣家王朝”搖搖欲墜。而白崇禧卻把家底“藏了”起來,成為1949年扶植李宗仁當上中華民國“代總統”的資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數次電令白崇禧出兵救援,可白就是“裝傻充愣”。蔣介石大罵他“娘希匹”都不管用,最後使中央軍嫡系部隊幾乎損失殆盡。這筆帳,蔣介石氣急敗壞的記在了他頭上。



淮海戰役後,國民黨敗局已定。但還有三大軍事集團分別在中南、西南、華東負隅頑抗(白崇禧、胡宗南、湯恩伯)。白崇禧盤距的中南桂系當時擁有22個軍35萬的兵力,幾經爭取後,白崇禧仍拒絕在和平解放協定上簽字。



1949年4月,毛澤東主席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完全、徹底的消滅桂系”。林彪的四野主力和陳賡的二野兵團首當其中,90餘萬人馬撲向中南地區,最終全殲白崇禧集團,桂系也就從此灰飛煙滅。



(而當桂系被消滅前、當人民解放軍雄距長江北岸、國共北平和談方案達成時,白崇禧可能有過“好”的舉動,歷史也曾經給過他及幾十萬軍隊最後一個機會,可他反覆無常竟慫恿和逼迫李宗仁拒絕在和談書上簽字,最終被列為內戰第四號戰犯。另外,根據黨的文獻資料、俄羅斯公佈的毛澤東主席與斯大林的一組往來函電內容,毛澤東在1949年1月7日,曾向蘇與中共間的聯絡員奧爾洛夫詳細介紹了國民政府高級軍事將領的通共情形,白崇禧竟以內戰最大巨頭列在其中。這點,蔣介石不會不知道,李宗仁也不可能不清楚,可他,卻少了一份小心,多了不該有的自信)。



白崇禧沒了資本後,李宗仁曾警告他千萬別去臺灣,蔣介石不會不記他的仇。可他不信那個邪,雖說倆人之間千絲萬縷的“敵對”關係可能一觸即發,但他必定為蔣家王朝立過汗馬功勞,而且認為功大於過,所以,他還是去了。



1954年3月,臺北的“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彈劾白崇禧,重點是指控徐蚌會戰 時,白崇禧故意不前,用心不明,這次議會使本來就名落孫山的白崇禧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更多的彈劾及指責越來越多,可能這一切都來自於“最高統帥”的打壓。



更搞笑的是,白崇禧的住所被劃定完後,對面竟駐紮了一個“派出所”,不辦案專門負責監視他。在這這情形下,估計白崇禧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完了”,也可能知道自己不能善始善終,所以,最後才在孤獨寂寥的晚年,虔敬地將精神寄託在宗教信仰上。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廣西桂林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新桂系軍閥頭號人物,綽號“小諸葛”,抗日期間被稱為戰神,在當時與李宗仁合稱“李白”。



白崇禧一生養育十個子女。


驍勇34


在大陸解放之前,白崇禧集團是國軍在大陸的最後一個重兵集團,在退入廣西時尚有二十萬人左右。雖然受到解放軍在衡寶戰役中的殲滅性打擊,但因為桂系長期控制廣西,保甲制搞得比較徹底,加以衡寶戰役後大量桂系軍隊的散兵遊勇三五成群的逃回廣西,潛入深山老林,要和解放軍打游擊。這也是解放初期廣西剿匪時間持續比較長的原因,就是因為崇山峻嶺阻隔,大兵團行動不便,而很有利於小股部隊的山地作戰。

這時候國軍在大陸大勢已去,李宗仁是代總統,先是宣佈遷都廣州,廣州受到威脅後,又遷往重慶。在從廣州遷往重慶的時候,李宗仁就沒去了,直接去了香港,靜觀其變。後來發現形勢已經完全不可能挽回,於是直接去了美國。在白崇禧兵敗之後,李宗仁也勸過白崇禧,不要去臺灣,和他一起去美國,但白崇禧不聽,選擇了去臺灣。這是因為白崇禧認為,反攻大陸仍然有希望,只要國軍還有機會反攻,他的軍事才能就還對國軍有用。

白崇禧的回憶錄是到臺灣之後臺灣相關部門主持給做的口述回憶和整理,在裡面可以看到,白崇禧基本上沒有怎麼提到他反對中央軍的事,而且很多問題也都談得比較簡略,甚至是武漢會戰這樣抗日戰爭期間的重要戰役,白崇禧自己也沒怎麼多談,只是保留了一些當時的文告,作為資料而已。而這個回憶錄最關鍵的部分是在後面,也就是解放戰爭時期,尤其是淮海戰役期間,他一直試圖說明,他並非在華中擁兵自重,坐觀成敗,也是曾經積極救援過的,只是力所不及而已。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白崇禧很清楚,他在到臺灣之後受到冷遇,最關鍵的就是他在淮海戰役期間的表現。早在1947年中野挺進中原之後,白崇禧就曾經提出過將華中和華東的國軍統一指揮的問題,但國軍統帥部認為,國軍精銳主力兵團基本上就在這個地區,如果都交給他指揮,政治上比較危險,所以拒絕了這個建議。到淮海戰役之前,國軍將領普遍認為,徐蚌會戰事關黨國生死,應該由白崇禧指揮,國軍統帥部確實也曾請他指揮,他一開始也答應了,但中途卻突然變卦了,直接從南京不告而別,返回了武漢。

按照當時在華中剿總給白崇禧當副總司令的宋希濂的回憶,這個時期白崇禧曾經和他談過話,拉攏過他,大概的意思是,徐蚌會戰將會把中央軍嫡系的主力兵團全部投入進去,但也不會是解放軍的對手。只要解放軍能在徐蚌地區消滅了中央軍的精銳,政治上就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所以,白崇禧不僅自己不去徐州指揮,而且曾經試圖將黃維兵團留在華中,淮海戰役關鍵時刻,國軍統帥部曾想調宋希濂的十四兵團東進救援,也被白崇禧嚴詞拒絕。宋希濂的部隊都到武漢上船了,又被白崇禧派自己的衛隊硬趕下來了。

因此,直到最後離開大陸的時候,蔣都認為,國軍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解放軍太厲害,而是國軍內部不團結,尤其是一些地方勢力在關鍵時刻的掣肘,導致事關當過命運的大決戰的全盤失敗。為了調宋希濂兵團東進,蔣白二人更是在電話裡大吵一通,直接指責白是軍閥。因此,白崇禧的回憶錄就是想為自己辨白,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救援,而是救援過的,比如他曾經讓張淦兵團東進,只是遇到解放軍阻擊,沒有能夠打過去而已。但這也無濟於事,絲毫不能改變白崇禧在臺灣的境遇。

其實,白崇禧在臺灣受到冷遇並不奇怪,閻錫山等其他地方軍閥也都一樣,去臺灣後晚年都很淒涼,無人聞問。他們心裡當然也都很清楚,他們作為地方實力派,既然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地盤和軍隊,去臺灣也就是寄人籬下了,殘延苟喘,能活著就行了,其他的想法並不是太多。李宗仁從美國逃脫,返回大陸之後,臺灣更是對白崇禧加緊了監視和控制,生怕他也逃回大陸。但在解放前的關鍵時刻,李宗仁堅決不去臺灣,白崇禧還是選擇了去臺灣,說明白崇禧其實對國軍和蔣都還抱有一絲幻想,在政治上未免幼稚。


蕭武


縱觀白崇禧的一生,可能很多人覺得他很可悲,其實並非這種情況,白崇禧可不可悲這和看問題的角度有關。在戰爭年代,白崇禧有得有失,而且他一直是李宗仁的心腹,特別受到李宗仁的器重,這樣一個人在我看來,在早年還是晚年都並不算可悲。


要說最可悲的,或許就是失去了自己的嫡系桂系軍隊了。隨著當年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桂系軍隊的主導者就空了出來,出於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關係,李宗仁把桂系軍隊交到了白崇禧手中,畢竟是搭檔,李宗仁還是非常放心的。

而在得到了桂系軍隊的時候,一度是白崇禧一生中最閃光的時刻,而桂系軍隊在他的領導下也在抗戰中做出過不小的貢獻。

而在做出貢獻的同時,桂系軍隊也是損失慘重,於是後來的白崇禧就把桂系軍隊調離了主戰場,開始和日本人玩起了游擊戰,直到最後在內戰中丟掉了自己手中的桂系軍隊,跑去了臺灣。


而在白崇禧到了臺灣之後,關於他遭遇的傳聞,其實不少都是假的,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白崇禧在臺灣的生活非常不如意,晚年非常悽慘,其實,這是很多人的錯覺。

那麼白崇禧的晚年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在說白崇禧的晚年遭遇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當年關於白崇禧的傳聞,在來到臺灣之後,有傳聞說是白崇禧遭到了蔣介石的種種針對,晚年的白崇禧備受蔣介石的排擠,甚至還遭到了蔣介石派人的暗殺,蔣介石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治他於死地。

若真有著這樣遭遇的白崇禧,晚年的確讓人們感覺很痛心,但是這些傳聞中,十有八九都是假的。晚年的白崇禧雖然生活並不算非常舒服,但是他在臺灣也沒有受到蔣介石多大的排擠。


要知道,當年蔣介石在帶著國民黨的那些將領們跑到了臺灣之後,對待他們的方式非常“特別”,是既冷淡又給人一種溫和的感覺,不僅是白崇禧遭到了蔣介石的這種對待,很多國民黨將領都是有如此感受。不過對於蔣介石的這種對待自然有人非常敏感,甚至有人沉不住氣,最終被槍斃的人也是有的。

白崇禧最終並沒有被蔣介石槍決,和大多數人一樣,晚年比較平淡,他並沒有被蔣介石刻意刁難,更別說遭到蔣介石的暗殺了。

不過晚年的白崇禧受到蔣介石委派的人監視是真的,不過這種監視也不是那種沒有自由的監視,蔣介石留給了他們充足的自由空間,雖然他們沒有實際權力,但是在名聲上他們還是比較“響亮”的。

對於白崇禧晚年是怎麼死的,其實存在不小的爭議,現在傳的最厲害的就是晚年的白崇禧被蔣介石設計殺害了,在醫院中被一名護士用“特殊”手段殺掉了。但是,在白崇禧的兒子接受採訪的時候卻說白崇禧死於突發心臟病。其實,更可信的來自對白崇禧兒子的採訪,畢竟那個時候蔣家在臺灣已經沒什麼實權了。


夏目歷史君


《白崇禧回憶錄》的作者郭廷以先生直到白崇禧逝世前八天還進行了最後一次採訪,期間歷時三年共計訪談158次,進出自由。作為不需要退役的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在臺北有專門的官邸、有薪餉、有司機、有副官、有“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的職務,偶而還與何應欽等人打打獵釣釣魚,軍頭陳誠對他很是客氣,最後的身死也傳聞是跟個漂亮的女護士有關,這樣的生活,何來“晚年悽慘”一說?



(白崇禧晚年)

恐怕他比當時在臺的絕大多數人活的滋潤,政治生命和日常生活是兩碼事情,不要錯誤解讀和混為一談。

國民黨統治大陸期間,桂系確實曾經三次逼蔣下野,尤其是淮海戰役期間白崇禧按兵不動,讓蔣介石“憤擲電話筒、掀桌、痛罵粗話”,最終幾十萬精銳嫡系全軍覆滅,忌恨肯定是有的。然則在桂系軍隊被四野全殲之後,蔣介石誘騙白崇禧赴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用來作為牽制李宗仁的一枚棋子,至少在李宗仁滯留海外期間,白崇禧的利用價值還是存在的。



(顧祝同、何應欽和白崇禧在臺)

當然,他只能擔任沒有實權的虛職,並且被情治單位嚴密監視著,保密局特別在白府對面新建一個警察派出所,一舉一動盡在掌握。不過這種監控都是秘密的,無非是防止白崇禧有什麼“異動”,並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

白崇禧的苦悶在於,蔣介石違背了當初召他赴臺的承諾,再也沒有起用他,跟不少逃到臺灣的軍閥一樣,基本成為了“寓公”。對於領兵作戰近30年、在政治舞臺上縱橫20年的白崇禧來說,失去權力和空虛寂寞才是最痛苦的,但要說成悽慘,未免聳人聽聞了,他跟張學良不一樣,並沒有失去自由和表面上的地位。



(何應欽、白崇禧和陳誠在臺)

白崇禧是怎麼跑過去的呢?1949年元旦蔣介石在內憂外困下第三次宣佈下野,李宗仁成為“代總統”,但蔣始終在幕後操控時局,與李宗仁的矛盾重重,起初白崇禧堅決的站在李宗仁一邊,甚至聯名發電要求蔣介石出國。但是隨著李宗仁逐漸態度消極和不能掌握形勢,桂系兩個大佬之間已產生裂痕,蔣介石也開始改變套路,決定對李白採取一打一拉各個擊破之術,5月間主動派人給白崇禧送去黃金三萬兩充作軍費,一反之前的冷淡。

1949年7月蔣介石赴廣州為復出做準備,期間特別與白崇禧進行了密談,極盡拉攏之能事,政治上相對稚嫩的白崇禧談話完畢後非常興奮,對左右說:“蔣先生對我很好,很客氣,他說過去北伐勝利,是我和他合作的結果,現在局勢雖然困難,如果我們兩人再次合作,國事仍大有可為”。這就算是上套了,於是督率桂系主力與四野在湖南和廣西等地決戰,終於把老本輸了個精光。



(李宗仁)

此時蔣介石密囑軍政要員們“勸進”,然而憤怒的李宗仁拒絕辭職,雙方僵持不下,白崇禧的心態已經悄然發生變化,決定出面調停,以便藉機撈到實權位置。11月4日,白崇禧擬出了蔣李二人的妥協方案:1、蔣介石“復職”;2、李宗仁出國;3、白崇禧取代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這足以說明白崇禧不再唯李宗仁馬首是瞻了。

人民解放軍的廣西戰役於12月中旬勝利結束,桂系殘餘軍隊灰飛煙滅,李宗仁以治病為由飛赴香港,而白崇禧卻趕到重慶面見蔣介石,標誌著30餘年來患難與共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從此各奔東西,也意味著桂系集團氣數已盡。李宗仁臨別之前再三囑咐白崇禧去哪裡都可以,就是別去臺灣,顯然白崇禧沒有聽進去,終於在李品仙和陳誠的邀請下,從海南島前往臺灣,自此成為籠中之鳥,不過得算一隻“金絲鳥”。



(白崇禧遊獵)

某位歷史學家的評價非常準確:“李宗仁積多年與蔣打交道之經驗,深知蔣的用心歹毒,桂系早為蔣的眼中釘肉中刺,李、白在蔣那邊絕無存身之處,故決心以光桿司令一個,不顧一切與蔣對抗到底,選擇了寧肯流亡海外,也決不與蔣妥協的態度”。

而白崇禧顯然缺乏這樣的政治智慧,1950年他還與李品仙等聯名給李宗仁發電:“深恐久曠國務,應請致電中央,自動解除代總統職務”,李宗仁完全不理,既不返臺也不辭職。



就這樣白崇禧在臺灣度過了十幾年衣食無憂有職無權的日子。事情的變化出現在1965年,李宗仁迴歸大陸,蔣介石則遷怒於白崇禧,監視更加嚴密,一年後的1966年12月2日,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臥室,死因不明,年74。

蔣介石親往白府弔唁並向遺體告別,宣佈以軍禮治喪,並頒發褒揚令對白崇禧“明令褒揚”,也算極盡哀榮,這隻再也沒有離開過臺灣的“金絲鳥”終於逝去,可以看出白氏雖然後來難有作為,但應該算安享晚年,並沒有什麼悽慘之處。

(白崇禧葬禮)


度度狼gg


白崇禧,廣西人,1893年生人。軍事謀略過人,神機百變,有“小諸葛”,“當代張良”,“白狐狸”之稱,日本人更是稱白崇禧為戰神。他是桂軍桂系的代表人物,和李宗仁並稱“李白”。國民黨敗退以後,白崇禧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從此開啟了自己悽慘的晚年生活。

白崇禧到了臺灣以後。表面上他還是國民黨的四星上將,並且是臺灣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民黨也依然對他非常禮遇。然而事實上白崇禧早已經被特務監控,一言一行都在蔣介石那都有報備,是一隻成為了蔣介石籠中的鳥。



白崇禧在臺灣保密局的代號是“老妹子”。保密局日夜監控白崇禧的一舉一動,為了避免自己的朋友也遭到牽連,晚年的白崇禧到後來基本斷絕了和朋友的交往,只在家裡讀讀梁啟超先生的《飲冰室集》,打打獵什麼的。

白崇禧的晚年如此悽慘,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大陸時期,他和李宗仁曾經對蔣介石造成的障礙。當年李宗仁和白崇禧領導的桂系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前一直是蔣介石的頭號政敵,心腹大患,凡事都和蔣介石過不去。因此也一直讓蔣介石懷恨在心。李宗仁跑去美國,留下來的白崇禧自然就成為了蔣介石發洩憤怒的對策

白崇禧曾經還力推李宗仁上臺當國民黨的總統,主政南京,並且真的成功逼迫蔣介石下野,讓李宗仁成為成為了國民黨的代總統。這件事也讓蔣介石懷恨在心,


白崇禧將軍的兒子白先勇曾經這樣說:“父親當年完全可以不去臺灣,他去臺灣是為了給國家,民族一個交代”。


是阿維啊


縱觀世界各國曆史,沒有哪一個朝代政府像國民黨這樣無能。總統的部隊前方在打仗,而副總統卻按兵不動盼望著總統的部隊被打光,好讓自己取而代之當總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難道“李白”就不明白嗎?

淮海戰役拉開序幕,國民黨軍隊處處陷於被動,黃百韜第七兵團在碾莊地區被圍殲,黃維第十二兵團在雙堆集陷入重圍,杜聿明率領的邱清泉第二兵團、李彌第十三兵團和孫元良第十六兵團也處境危險。蔣介石到了無兵可調、無將可用的窘境,於是想到了白崇禧讓他率部增援淮海戰場。

可是,白崇禧想到了自己和老蔣的私人恩怨,也密謀李宗仁希望蔣介石下臺,然後由桂系出面主持大局,所以屢次拒絕了蔣介石的命令。蔣介石此時已是無計可施,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白崇禧把自己的嫡系部隊(宋希濂兵團,隸屬於武漢華中剿總戰鬥序列)放行。蔣介石心想,你白崇禧不願增援那就算了,我調我的嫡系部隊總該可以了吧。

可是,讓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當接到增援命令的宋希濂兵團先頭部隊抵達漢口,準備乘船東調之際,白崇禧竟然下令封鎖江面,禁止一切船隻離港。歷史有記載,當時蔣介石為此多次打電話給白崇禧,讓其下令放行,但白崇禧均不答應,甚至嘲諷地說,“合理的命令我服從,不合理的命令我不接受”。兩人通話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氣得蔣介石把電話都砸了。宋希濂兵團本是蔣介石安排在武漢以便監視白崇禧的,可誰能夠想到竟然被白崇禧扣押了,蔣介石急得破口大罵。這也為日後白崇禧敗退臺灣之後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蔣介石把白崇禧騙到臺灣之後,蔣介石越想越氣。讓你指揮徐蚌會戰你不去,又逼我下臺,共產黨你又擋不住。而白崇禧在1966年12月1日於臺北逝世,死後身體發綠,口吐白沫,床單撕破多處,有很大可能是蔣派特務暗殺的。死因至今是個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