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新基建」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城市群的血脈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1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會議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傳統基建是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鐵公基”。而“新基建”則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涵蓋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新基建”主要包括哪些?“新”在哪裡?對穩經濟有什麼重要作用?對社會發展、老百姓生活會帶來哪些變化?系列報道《解碼新基建》第三篇: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城市群的血脈。

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 讓出行更方便快捷

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都是城際鐵路,與普通高鐵、軌道交通相比,只多了“城際”兩個字,但區別卻比較明顯。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告訴記者,城際高鐵距離沒有普通高鐵線路那麼長,一般時速不會超過200公里,同時,它的發車密度通常公交化,遠遠高於普通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則是低速版的城際高鐵。吳洪洋說:“城際軌道交通的作用是要把城市和城市群之間聯繫起來,也是起到通勤作用、公交化運營的作用。它的距離沒那麼遠,可以替代小汽車出行。”

此外,城際軌道交通車站還比較多,方便遠郊和小城鎮的人出行。以不久前開通的穗莞深城際鐵路為例,往來廣州、東莞、深圳這三個城市,全長70多公里,車站多達15座。

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為何被稱為新基建

同樣是鐵路,為什麼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被稱為新基建?吳洪洋解讀,主要是因為它們近年來吸收融合了我國一系列先進技術。吳洪洋表示:“它的動力裝置,比如儲能、實時供電、充電的模式,還有輪軌的新材料應用,都有很多的技術創新。另外列車自動的運行和控制系統,運用的新技術比較多。把它當作新基建,是因為大部分新技術都是利用了信息技術或者自動控制的一些技術。”

引領城市群發展

從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我國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建設遍地開花。這背後是我國城市群佈局和架構日益完善,目前,全國已經形成包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20多個城市群。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研究所所長姜鵬說,城市群內部要實現各種要素流動,城際鐵路是不可或缺的。姜鵬表示:“比如我們現在有城市群,然後城市群下面還有都市圈,一般一個成熟的城市群,它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都市圈構成。而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文件,比如要強化在都市圈層面的一小時通勤。這樣城際軌道交通和城際鐵路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單元。”

對比一些全球知名城市群、都市圈,我國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比如,日本東京都市圈有個“二八定律”,就是佔總里程20%的軌道交通,承載了80%的交通需求。

城際鐵路建設拉動經濟增長

對此,國家發改委今年初明確,加大對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市郊鐵路和高等級公路規劃建設。記者還注意到,幾乎每個城市群的規劃中,城際鐵路都是濃墨重彩的部分。吳洪洋說,和所有基建一樣,城際鐵路建設投資巨大,可以直接拉動經濟增長。“首先是土建成本,土建成本通常還是挺高的,大概要佔到30%-40%。然後是車輛的成本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車輛及配套設施的成本大概要佔到20%-30%。剩下的就是信號、通信、機電等。”

城際鐵路將成為城市圈的血脈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楊勵雅認為,從長遠來看,城際鐵路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圈的血脈,各種要素通過它自由流動,效率遠高於其它交通方式,這對城市群發展意義重大。楊勵雅說:“尤其產業向高級化發展之後,生產性服務業就是比較靠知識創新的這些產業,比如科技研發、商業服務等更加需要人員之間的交流。而人員之間的交流,就會顯得城際之間,這種距離不是特別長的交通聯繫可能更為重要。所以我覺得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對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肯定是有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