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無論是學校門外接孩子的家長還是上班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他們大多數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是:你今天乖不乖呀?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對於這句稀鬆平常的話,你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它卻使我們對孩子的愛變了性質。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有條件的愛——將愛作為教育孩子的交換條件

我是被外婆帶大的,她總是習慣說:“外婆帶你很辛苦,你一定要懂事、勤快、學習要好,不然就辜負外婆和在外打工的媽媽了。”

這就是最典型的“有條件的愛”,所以我小時候一直都要提醒自己:我一定要聽話,不然外婆就不愛我了,媽媽也不會回來了。為了要得到外婆和媽媽的愛,我也一直都很乖、很努力。

現在回想起來,我那時是缺少愛的滋養的,我之所以表現好,更多的是因為害怕失去他們的愛。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另一種更加極端的有條件的愛就是威脅,比如,“你這樣做,父母的臉都被你丟光了!”“你這樣是要氣死我嗎?”要知道,再頑劣的孩子也會愛自己的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懲罰莫過於說出這樣的話,用愛“綁架”孩子,讓孩子產生深深的愧疚感。

最後,孩子為了要得到我們的愛,只能用“變乖”來磨滅自己的天性。壓抑自己,甚至是否定自己。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有條件的愛會讓孩子學會一種不健康的關係互動模式,即把交換和威脅作為關係互動的基礎。比如,不少成年人喜歡把“分手”“離婚”掛在嘴邊,用次來要挾對方。最近幾年流傳甚廣的PUA的慣用者們,就是利用那些受害者這樣的一個心理互動習慣來使其深陷其中的。

有條件的愛也會讓孩子自信心受損,就像我童年的那些經歷,當我盡最大努力卻沒有達到外婆的要求時,我感到的是自卑。也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骨子裡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天知道,我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慢慢走出那樣的自我否定的。即使現在依然有那樣一朵烏雲縈繞心間。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溫柔而堅定的“無條件的愛”——才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捷徑

無條件的愛不是毫無規則,不斷妥協,而是溫柔而堅定的踐行規則。

在管教孩子時,一開始我們就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規則,明確我們的底線。一開始就要當真。

生活中,孩子如果想要破壞規則,也不能忘了繼續用溫柔、平靜的語氣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兒,媽媽可以陪著你,直到你平靜下來。”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制止他釋放情緒。陪伴他度過這段不好受的時期,並教會他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能因為孩子哭就妥協。

因為有了一次妥協,就還會有下一次。我們要堅守住我們定的規則,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轉的。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並不意味著要無條件地接受孩子不好的行為。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無條件的愛,是指父母對孩子的愛不附加任何條件,不會因為孩子做了什麼而愛他,只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而愛他。

如果,下一次我們外出回來或者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能跟孩子說:“一天沒見你了,我好想你呀!”我想,就算他沒有表現出來,他的心也早已被你拉近吧!我們做了改變,關係才會改變。

我們大部分的親子關係是比較疏離的。甚至好多人在親密關係的情感表達上面會有些誤區。這些零零種種的問題,是不是可以從我們自己的親子關係的改變開始呢?

“今天,你乖不乖呀?”|有條件的愛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走向疏離


我是@砂礫與貝殼,一個在科學育兒路上探索並希望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分享能讓你找尋到適合你自己的路。

歡迎關注@砂礫與貝殼,我們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