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这座是由清朝出资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中国古代的皇帝被称为“万岁”,但这些皇帝们心里清楚,自己也只不过是肉身凡胎,终究免不了一死。所以从秦始皇开始,基本上历代皇帝登基之后,都要着手为自己建造陵墓。陵墓的规模和豪华程度,与皇帝所处的时代兴衰相对应。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这座是由清朝出资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最被世人熟知,分别安葬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是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在这十三座帝陵中,有一座并不是专为帝王修建的,而是由妃子墓改建升级而成,这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思陵。

思陵在十三陵中是个独特的存在,它是明朝唯一一座皇帝、皇后、妃子合葬墓,规模也是最小的。按说崇祯当了17年皇帝,为什么迟迟没有给自己建造陵墓呢?有哪个皇帝会不重视这件身后大事,崇祯之所以这么磨叽,不是忘了,更不是差钱,而是在等一个开工吉日。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这座是由清朝出资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崇祯登基之初,就令人寻找建陵的风水宝地,但找了很多年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地点。崇祯十三年时,再次下诏让刘孔昭和真人张甲寻找建陵之地。经过苦苦寻觅,最终把陵地定在了蓟州凤台山。地点确定了,下一步就是择吉日动土,据张真人测算,吉日在甲申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崇祯一听,没办法,为了吉利,这么多年都等了,再多等几年又如何。

令崇祯没想到的是,这一等没有等到陵寝开工的日子,却等来了大明朝的灭亡。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祯帝跑到北面的煤山东南角一棵老槐树下自缢殉国。李自成在紫禁城内遍寻崇祯无果,于是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这座是由清朝出资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直到三天后,闯军士兵才发现了崇祯帝的遗体。李自成命人将崇祯帝和周皇后的棺椁停放在东华门,并设灵棚。明朝的大臣为了自保,多数人都不敢前去吊唁。这时襄城伯李国祯前往灵前哭泣,被闯军士兵抓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要求李国祯投降大顺,李国祯说:“投降可以,但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李国祯提出:一是不得挖掘破坏明朝皇帝的陵寝;二是必须按照天子礼仪安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崇祯帝的皇子。李自成答应了这三点要求,第一条和第三条都好办,但第二条就有点困难了,崇祯帝的陵寝尚未动工,总不能随随便便挖个坑埋葬吧,那还叫什么天子礼仪,现修也来不及。

明朝十四座帝陵,唯有这座是由清朝出资修建,原本是妃子墓

崇祯帝有个宠妃叫田贵妃,于崇祯十五年逝去,于是李自成令人打开田贵妃的墓,将殉国的崇祯帝和周皇后安葬在里面。虽然贵妃墓的规格不及帝陵,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了。到了清朝入关之后,顺治皇帝入主京城,为了笼络汉族人心,在田贵妃墓基础上升级改造为思陵,并营建地面建筑,至乾隆时期,思陵又经过两次修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