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假如有14天時間,你和娃兒哪裡也不能去,只可以宅在家裡,你會如何安排這一段親子時光?

現在,“假如”變成了現實。疫情讓我們不得不呆在家裡,疫情讓我們突然獲得了14天一家人24小時親密相處的假日,疫情給了我們14天居家親子時光。

突然降臨的假期讓我們措手不及。除了每天刷手機關注疫情狀態,還需要我們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設計全家健身項目

疫情期間,保證身體健康,有較強的免疫能力,是最重要的。因此,需要全家一起搞一些健身遊戲項目。

建議全家一起做徒手跳繩、波比跳、廣播體操等等。

徒手跳繩和波比跳可以採用比賽的方式,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比賽是最有吸引力的活動。

如果是一家三口,可以採取循環賽,每輪比賽兩個人,另一個人當裁判,誰堅持的時間長誰勝利(提前準備好紙和筆,記下選手每輪比賽堅持的時間哦)。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比賽前,全家做廣播體操熱身。

每天堅持比賽一次,看看家庭成員是否有進步。

細心的爸爸媽媽可以提前做一張表格,填寫家庭成員的名字,每次比賽的個人成績,每天比賽的冠軍、亞軍、季軍,最後確定一個賽季的總冠軍,由家庭成員一起設計製作一個總冠軍證書或者獎牌,隆重地頒發給總冠軍。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閱讀比賽

平時因為工作忙,是不是大人們買的很多書都沒有來得及看?小朋友看了哪些書,沒看哪些書可能也沒來得及整理。

利用這段時間,可以做一次家庭書架的整理,拿出那些還沒讀的書,安心讀起來吧。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第一種比賽方式是:共同讀一本孩子的書,比如繪本或者兒童文學,然後複述故事。

這個比賽項目需要家庭成員一起先確定閱讀計劃,包括要讀哪幾本書,第一本書幾天讀完,第二本幾天讀完,比賽從哪天開始,比賽規則是怎樣的,等等,讓孩子對比賽有期待,有儀式感。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第二種比賽方式是:家庭成員各自讀自己的書,然後分別講述自己的讀書內容。大家無記名投票誰講的好,得票最多的獲勝。

如果家裡有小黑板,可以請演講者使用這個工具,以便大家聽得更清晰。

這個活動可以根據家庭成員的閱讀速度確定幾天舉辦一次比賽。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和孩子一起做功課的查漏補缺

這項工作很重要,利用這段時間補上孩子學習的短板,為新學期做鋪墊。

可以把上個學期的書拿出來,再把上學期每個單元和期中、期末考試的卷子拿出來,看看孩子到底是哪裡失分,問題在哪裡,追根溯源,有的放矢地補課。

比如,計算錯誤,我們經常說孩子是馬虎,但為什麼其他內容不馬虎,單單計算會馬虎?顯然不是這個問題,那就可能是孩子加減乘除的基礎計算學得不紮實,那就要從這個地方入手強化訓練。

有的孩子作文失分多,那就仔細看孩子寫的作文,有的孩子是沒得寫,要求300字以上,孩子寫100多個字,就不知道該寫什麼了,開始湊字數。有人說,那是因為孩子擅長數學,偏向理性思維。但為什麼有的擅長數學的孩子,作文同樣有的寫而且寫得生動?在我看來,極有可能是孩子閱讀量不夠,那就按照前面說的,儘快把閱讀量提升上來,同時,拿出一些名家短文做範文,給孩子講一講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鑑。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用好喝茶聊天的時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可能是這個假期裡最高頻的詞彙了。

孩子對這個詞似懂非懂。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給孩子科學的防病治病方法,不把一些負面消息、小道消息灌輸給孩子。

同時,這個時候,要給孩子一些同理心教育,區分哪些是正義的,哪些是自私的甚至邪惡的。

人大附中家長給孩子的一封信 ,中國感冒了 ,北京自然博物館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以及對110年前中國東北鼠疫疫情爆發和消滅過程的介紹 ,這些文章都比較客觀理性。可以給孩子讀一讀或者讓孩子聽一聽。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在讀書平臺讀一讀《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病毒星球》等與病毒相關的書籍。

當我們客觀理性面對疫情時,就能夠平靜地和孩子探討病毒是什麼,病毒怎麼進入人體,病毒有哪些傳播方式,我們應該注意什麼,甚至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到底是病毒侵犯了人類還是人類侵犯了病毒。

也許孩子會比我們更理性地看待地球上以及地球上各種生命的互相尊重......

再開學,看孩子的成績,就知道你是否利用好疫情14天的居家長假了

家庭親子活動還有很多很多,相信智慧的爸爸媽媽們已經根據自己的情況實施起來了。

祝大家身體健康!

願這個長假裡,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愛的力量和母愛的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