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各大資產市場都不太平靜,繼美股連連暴跌之後,上週末(3月8日),原油市場又飛出一隻"黑天鵝"——沙特宣佈對俄羅斯發起石油價格戰。要知道,在此之前沙特一直主張減產來維持油價,因此沒人能料到沙特會突然宣佈增產並降價。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在沙特再次推出"自殺式"石油運動之後,本週一開盤,原油價格瞬間崩潰,其中布倫特原油(布油)期貨一度跌超30%至32.14美元/桶,WTI原油(美油)期貨的跌幅也一度擴大到27%,報30.07美元/桶,這樣的跌幅可謂前所未見,人們甚至戲稱,現在就連礦泉水都比原油值錢了。

問題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沙特突然"翻臉"呢?沙特這麼做又有何目的呢?石油價格戰打響之後,未來又會對原油市場帶來什麼深刻的變化呢?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剖析。

1.釜底抽薪:沙特掀起"價格戰"的根本原因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年初至上週三,國際油價大概已經從高點下跌了近30%。對於全球各大依賴石油出口維持經濟增長的產油國來說,如果再不阻止油價下跌,那麼很多國家的財政狀況可能都會惡化。

因此,近期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一直有意推動減產,試圖藉此重新平衡市場的供求情況,從而讓油價不再下跌。然而,

就在上週三(3月4日),俄羅斯卻堅決反對沙特提出的深化減產120萬桶/日的提議,不過沙特還是沒有放棄,3月5日又有消息指出,沙特仍提議以俄羅斯為首的歐佩克+減產120萬桶/日。

至此看來,沙特還是很希望能通過減產來維持油價的。然而,令投資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上週末發生了。由於俄羅斯堅持不肯減產,沙特上週末索性發起了"全面石油價格戰",大幅下調其不同級別的主要原油的定價,並且降幅達到至少20年來最大,同時宣佈其4月份的產量將遠遠超過1000萬桶/日,甚至可能達到1200萬桶/日的紀錄高點。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國有石油企業沙特阿美還宣佈,4月份對亞洲石油出口定價下調4-6美元/桶,而對美出口定價則下調7美元/桶,對西北歐煉油商的旗艦級阿拉伯輕質原油折扣擴大到8美元/桶,意味著其售價將僅為10.25美元/桶,從這一系列的行動來看,沙特的價格戰,目標直指俄羅斯,而其目的無非就是通過降價增產來搶奪俄羅斯的市場,並試圖藉此迫使俄羅斯回到談判桌上來。

不過,俄羅斯不肯配合減產,說到底其實只是沙特"翻臉"的導火索而已,這一突發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其實還是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禁運"。

眾所周知,上世紀70年代,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發起了"石油禁運",對美國和日本等依賴低油價來發展工業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遭受了這一衝擊的美國,才意識到"誰控制了全球的能源,誰就遏制了全球經濟的命脈",此後便開始探索實現"能源獨立"之路。

直到21世紀初,頁岩革命的出現在令美國看到了實現能源獨立的希望的同時,卻也開始改變全球能源市場的格局,併為近些年來沙特頻頻減產埋下了伏筆

。變化開始於2002年前後,當時由於水平井多段壓裂技術試驗成功並有效推廣應用,美國頁岩氣革命正式拉開序幕。

在該技術得到推廣之後,2006年到2010年4年間,美國頁岩氣產量就增加了20倍,受此影響,2009年美國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了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更令沙特和俄羅斯意想不到的,是頁岩革命在頁岩油開採中得到應用。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美國能源署(EIA)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美國原油總產量中,頁岩油產量的佔比不斷增加,這使得美國原油產量不斷攀升。到了2018年,頁岩油產量在美國原油總產量中佔據了半壁江山,令美國得以宣告實現"能源獨立"。

面對美國頁岩油產量激增的局面,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了。因為國際油價一向由供應和需求決定的,而美國頁岩油產量激增,勢必就破壞了沙特等石油大國此前維持的市場平衡,由於供應過多,國際油價持續下降,這才有了近幾年沙特持續推動歐佩克和歐佩克+減產來維持油價的情況。

然而,在沙特等國減產的過程中,美國頁岩油卻沒有跟著減產,反而由於油價上漲而更有利可圖,因此頻頻增產。美國頁岩油增產不只令沙特等國減產的努力付諸東流,而且還進一步佔據了減產國的市場,導致沙特等國苦不堪言。

不過,苦於國內財政預算的需要,哪怕知道這樣做只是"飲鴆止渴",沙特近期仍不肯放棄通過減產來維持油價的努力。俄羅斯卻深知減產帶來的後果,因此如今不肯繼續配合沙特減產,這才有了最近沙特"翻臉"的這一幕。

由此看來,沙特此次掀起"價格戰",說到底還是和美國的頁岩油革命帶來的頁岩油產量激增有關。因此,此次沙特表面上是想掀起與俄羅斯的價格戰,但是實際上卻可能在有意無意間,順便打擊一下美國的頁岩油產業,以實現釜底抽薪。

2.駕輕就熟:沙特此前曾掀起3次價格戰

回首歐佩克過往60年的歷史就可以發現,石油價格戰其實已經有過3次先例了,或許也正因如此,沙特此次掀起"價格戰"才能如此駕輕就熟。那麼,以前歷次價格戰都是因何而起,結果又是如何的呢?

(1)1985年:為奪回市場份額,沙特突然增產800萬桶/日

事實上,早在1985年沙特就曾發起過價格戰。上文提到,受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禁運"的影響,美歐等多個發達國家長期依靠廉價石油來維持繁榮的工業迅速"踩剎車"。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受到長達7年的高油價的衝擊之後,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工業活動大幅放緩,從而導致是世界對石油市場的需求大幅削弱,石油供應過剩的問題終於凸顯。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為了維持油價,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開始減產,從歷史數據上看,自1980年起到1986年,歐佩克曾多次減產,致使其產量降至原先的一半左右。頻頻減產的後果也開始凸顯——1985年歐佩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70年代的50%降至不到三分之一,該組織的話語權自然也不再如此前那麼強。

正是在1985年,沙特再也無法忍受其在原油市場的份額頻頻下降這一事實,為了維護其市場佔有率,該國終於發起了第一次價格戰。

據美銀美林的分析師Jake Greenberg介紹,當時沙特突然將其原油產量從200萬桶/日提高到1000萬桶/日,此舉導致油市供過於求的情況更為明顯,於是從1985年11月起,油價開始從31.72美元/桶下跌,到1986年3月份,油價已經跌至10.42美元/桶,4個月跌幅達到69%。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隨後,沙特開始帶領歐佩克減產,從而令油價觸底反彈,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當時的非歐佩克國家墨西哥、挪威和蘇聯等也同意減產。由此可見,

不只歐佩克國家,就連墨西哥、挪威和蘇聯等國也都無法繼續忍受低油價,因此才會同意與沙特一起減產。

可見,在油價疲軟之際沙特還宣佈增產這種看似不符合邏輯、甚至是有點瘋狂的舉動,背後自有其深意。通過這一次價格戰,沙特不只維護了自己的市場份額,而且還令歐佩克甚至非歐佩克國家配合其減產行動,可謂一箭雙鵰了。

(2)1997年:無法忍受委內瑞拉過度生產,沙特掀起價格戰

雖然沙特第一次價格戰最終令不少產油國都願意通過減產來維護油價,但是受到全球需求疲軟的影響,產油國減產對於油價的提振作用其實並沒有很大。而作為全球石油儲量第一的國家,委內瑞拉非但沒有遵守減產協議,反而還趁機增產。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數據顯示,1986年委內瑞拉石油產量實際上增加了6.56%,在截至1997年的12年間,該國除了在1987年減產1.96%,1992年減產0.17%之外,其他年份的產量同比都出現增長,其中1990年、1991年以及1997年,委內瑞拉的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06%、11.14%和11.64%。

不滿於委內瑞拉過度生產,1997年12月份,沙特聯合其他歐佩克國家增產10%,打響第二次價格戰。自1998年1月1日起,歐佩克的產量更是增加到2750萬桶/日。然而,1997年下半年起,起源於泰國的亞洲金融危機越演越烈,導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加上沙特等國大幅增產,油價又一次暴跌。到1998年12月,布油跌至9.55美元/桶,創下歷史新低。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相似的結果出現了,為了挽救油價,歐佩克在1998年4月宣佈減產125萬桶/日,7月份又宣佈減產1335萬桶/日。雖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歐佩克的減產並沒能完全阻止油價下跌,但是最起碼委內瑞拉也開始減產了。數據顯示,1998年委內瑞拉石油產量同比下降了3.45%,1999年有減產了10.77%,沙特通過價格戰迫使委內瑞拉減產的目的總算實現了。

(3)2014年:油市地位遭美國頁岩油挑戰,沙特再次出手

第三次價格戰發生於2014年,很多投資者對於這一事件應該都很熟悉了。上文提到,自2010年起,美國頁岩油產量就大幅增長,從而破壞了國際油市的平衡。到了2012年,美國原油產量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二大產油國,並在2013年超越沙特,自此坐上全球最大產油國的寶座。

眼睜睜看著自身在國際油市中的地位受到衝擊,加上無法說服以俄羅斯為首的歐佩克+加入減產計劃,2014年9月沙特再次發起"價格戰"。到了2016年1月份,布油從一開始的103.01美元/桶降到了27.1美元/桶,價格暴跌73.7%。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和前2次價格戰的結局一樣,2016年11月底,歐佩克就減產120萬桶/日的協議達成一致,而在同一年的12月10日,俄羅斯及其他歐佩克+國家也同意減產55.8萬桶/日,意在提高石油價格以增加各大產油國的收入。可見,在經歷了1年多的低油價之後,各大產油國都熬不下去了,因此都願意通過減產來提高油價。

美國油商雖然沒有加入減產行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沙特的"價格戰"未對其帶來任何打擊。事實上,2014年至2016年間,石油價格崩跌已經導致美國數十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申請破產,同時裁員數十萬人。

其他大部分頁岩油生產商雖然沒有破產,但是卻也因揹負著大量債務而苦苦維持。事實上,美國很多頁岩油生產商一開始都是通過將其石油儲備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然而,隨著油價下跌,這些抵押物的價格開始下降,加上2015年12月美聯儲宣佈加息,導致資產的價格下跌,抵押物(石油)的價格進一步下跌了。

正因如此,抵押物的價格已經無法彌補銀行此前發放的貸款,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其實這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就很相似,只是抵押物不同而已。對於其他未破產的頁岩油商來說,為了支付每個月的債務,他們只能拼命開採石油,哪怕無法盈利也無法阻擋其步伐。其中,Sandridge Energy Inc., Energy XXI和 Halcón Resources等較小的頁岩油企業,2015年的收入中有40%用於支付月供。

由此可見,雖然沙特發起的"價格戰"未能真正打垮美國頁岩油產業,但是確實給了這些產業致命的一擊。

如果當時的價格戰能維持得更久,那麼今日的局勢很可能就大不相同了。當然,從此前3次價格戰來看,沙特最終基本上都達到其迫使其他國家減產的目的,那麼這一次,沙特還能繼續充當原油市場中那個呼風喚雨的老大嗎?

3.兩敗俱傷:哪個國家能笑到最後?

週三(3月11日)下午最新消息顯示,沙特國有油企沙特阿美表示,該企業收到了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將其最大可持續產能從1200萬桶/日進一步增加到1300萬桶/日。隨後,該企業的CEO表示,將盡最大努力盡快實施這一指令,可見沙特"價格戰"的決心。

而對於沙特引發的這一次行動,俄羅斯並未感到擔憂,相反,俄羅斯財政部甚至表示,該國能承受石油價格在6到10年內維持在25美元到30美元的水平,可見俄羅斯一點也沒有打算服軟。那麼,這一事件的結果究竟會如何呢?

事實上,在這種註定要兩敗俱傷的消耗戰中,能笑到最後的並非那些擁有壓倒性力量的國家,而應該是那些最大的承受傷害能力的國家。

因此,要想知道哪個國家能笑到最後,或許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找答案。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1)開採成本: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最高

從成本上來看,美國油商可能是此次價格戰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頁岩油生產商。根據挪威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在2015年底公佈的數據,美國原油開採成本在35美元/桶以上,而俄羅斯的成本約為17美元/桶,不到美國的一半,沙特成本更低,僅為10美元/桶。

2016年初各國公佈的石油開採稱則顯示,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約為24美元,非頁岩油開採成本約為21美元,相比之下,俄羅斯的成本約為19美元,沙特成本最低,僅為9美元。不過,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莫洛佐夫此前曾表示,該國石油開採的平均成本僅2美元/桶,難以開採集大陸架項目的開採成本則為20美元/桶。另外,也有外媒指出,沙特的成本僅為2.8美元/桶。

由此來看,與沙特和俄羅斯相比,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明顯是最高的。因此,如果長期維持低油價,那麼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必定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的數據顯示,未來4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約有86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其中有57%需要在未來2年支付。而隨著油價下跌和投資者撤資,很多油氣企業將無法繼續通過再融資來還債,並且隨著信貸市場收緊,他們無法延長債務期限。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如果到2022年油價一直維持在這麼低的水平,那麼美國油氣產業勢必將陷入嚴峻的環境中。因此,受到此次價格戰打擊最大的油商中,絕對會有美國頁岩油商的一席之地。

(2)財政預算:沙特最高,俄羅斯韌性最好

從財政預算方面來看,可能又是不同的一番景象了。外媒整理IMF的數據後發現,考慮到沙特經濟對原油出口的依賴,該國要想實現財政預算的平衡,那麼油價需維持在83.6美元/桶。相比之下,受到財政狀況好轉及對原油出口依賴相對較小的影響,俄羅斯要想達到財政平衡,只需將油價維持在42美元/桶。

另外,經過近年來的改善之後,美國二疊紀盆地的頁岩油商要想達到收支平衡,也需要將油價維持在44美元/桶附近,另外,美國特拉華州盆地的頁岩油商大約也維持在這一水平線上。由此可見,儘管沙特石油開採成本非常低,但是從實現收支平衡方面來看,目前的油價已經遠遠無法維持其需要了。當然,對於俄羅斯和美國頁岩油商來說目前的油價也無法維持其需要了,不過與沙特相比還是要好很多的。

第4次石油價格戰已經打響,沙特、俄羅斯和美國誰能笑到最後?

然而,事情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出現預算赤字只是正常情況,因此哪怕低油價會阻礙沙特和俄羅斯實現財政預算平衡,問題可能也並不是很大。而美國頁岩油企業就不同了,由於頁岩油商長期高產卻又無法實現盈利,很大投資者早已對其失去信心和耐心,因此可能不會繼續支持其與沙特、俄羅斯間是價格戰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頁岩油商的生活可能會更加艱難。

(3)其他角度:存在沙特和俄羅斯聯手打擊美油的可能性?

無論從上述2個角度中的哪一個來看,美國頁岩油商似乎註定會成為這一次"價格戰"的輸家,因此目前有不少外媒認為,不排除沙特想通過和俄羅斯聯手來打擊美國頁岩油商的可能性。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最大產油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發言人近期表示,對於俄羅斯來說,減產毫無裨益,因為此舉之後讓美國頁岩油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一表態令外媒更加確信,俄羅斯並非真的想跟沙特對抗,只是不想再被美國頁岩油商佔便宜了。

對於沙特來說,原因可能也是這樣。在該國此前多次發起的多次價格戰中,沒有一次不是因為其他產油國長期增產導致其市場份額下降而引起的。因此,沙特表面上是因為和俄羅斯談崩了才發起這場行動,但是實際目標卻可能是美國頁岩油商。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那麼美國頁岩油商恐怕真的凶多吉少了。

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成本的角度,還是從預算的角度,或是從沙特與俄羅斯聯合的可能性這3個角度來看,如果價格戰長期維持下去,那麼美國頁岩油商絕對會三者中最先倒下的。而如果沙特此次的目標是俄羅斯的話,由於兩國石油開採成本相差不大,那麼從財政預算的角度來看,俄羅斯承受傷害的能力無疑更大,因此俄羅斯很可能才是笑到最後的國家。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輕鬆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