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的騙局: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

一個母親帶著一個男孩,男孩看著喜歡的玩具,面紅耳赤、手握拳頭,聲嘶力竭的喊著“我就要,我要它,我要它!”

在商場裡,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甚至也經歷過自己孩子在商店這樣哭鬧。或許是因為有同感,我經常會對那些父母報以會心一笑。

人的天性就是喜歡索取,從孩子要玩具開始,而且希望能夠立即實現,當然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如果願意放棄眼前的享樂需要,以選擇換取更大或者更長時間的收益,才是成熟的標誌。

然而,我們的社會經常告訴我們,應該為現在而活著。於是,我們經常也會大聲喊著“我要它”。甚至有時候,情願為它負債,我們也要得到想要的東西。

因而,債務通常意味著在沒有能力負擔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我要”的那個東西。

人們在理財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負債觀念。

你是否瞭解負債,你是否感覺沒有負債,就沒法生活,是這樣的嗎?

負債的騙局: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

一、生活的謊言

我曾經聽說,如果一個謊言說的次數足夠多,聲音足夠大,時間足夠久的話,謊言也就能變真話。

在整個歷史發展的社會中,很多人都陷入一種荒謬的事情中,宣傳媒體在這些事情中也扮演著一種並不光彩又重要的角色。

比如, 如果我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這樣的廣告:如果用了某某牌子的口紅,我就會變得很優雅,知性,那麼我就會陷入一種幻覺,以為如果買了這款口紅,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我身上。

實際上,我們可能並不相信買了這款口紅,我們就成了廣告中所宣傳的,那種買了口紅就能成為那種自信美麗的人。要知道,商家肯定不會找一些長相不佳的人,來推銷他們的產品。

你有沒有也掉入這種宣傳陷阱呢?

事實上,我們真的買了那款口紅,而且我們的購買行為真的在被種宣傳導向牽引著。

當我們加入一個群體,成為這個群體中普通的一員的時候,即使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群體,我們也會想要得到一種認同感。

有時候,我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做蠢事,因為我們被告知“那就是你應該遵循的做事方式”,並且永遠也不會問為什麼。

比如,我們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沒有汽車貸款的汽車,沒有按揭貸款的房屋,沒有透支的信用卡。

有太多太多的人向我們反反覆覆地推銷債務類產品,而且又經常以那麼高的熱情,向我們推銷,所以大多數普通人都無法想象,沒有負債,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甚至,我們很多高校大學生們,還沒有工作就被現金貸、校園貸營銷了,甚至有人一開始,就以為人必須擁有信用卡、住房按揭貸款和汽車貸款。


負債的騙局: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

二、負債騙局,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

當我一開始參加工作時,就被告知“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我們暫時無法達到的人生目標,比如,買房、買車、裝修、旅遊、手機等等。

負債也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幫助我們,也可以傷到我們。然而”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這樣的騙局,讓我們去使用別人的錢獲得成功。這樣的學術理論深入人心。

比如:你可以貸款0利息就能買到一輛新車,而事實上,那輛新車在最初的4年裡就貶值了60%。只因為它是輛新車,你可能要為它多賠幾千元。

假如,一輛價值20萬的新車,在你買後不到4年的時間裡,就能貶值12萬左右,相當於每個星期貶值700元左右。換句話說,每個星期你都要開門然後把700元扔到大街上。

如果你能理解這種價格損失,應該能明白所謂的“0”利息實際上不等於“0費用”。貸款20萬買車沒有生產什麼費用,而是由於車價的貶值導致了你的損失,因為你一直按照原價支付車貸。

然而,很多人還經常用“0”利息作為自己“需要”買車的合理藉口。

此外,汽車經銷商也會大力宣傳:“支付汽車貸款是一種生活方式,你永遠需要它”,而實際上,大多數有錢人都不碰汽車貸款,只是開比較有保證質量的二手車。

汽車貸款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信用貸款,我們被它“偷”走的收入比其他任何消費形式都多。

根據數據顯示,汽車貸款月平均還款2300元,還款36個月。大多數人在負擔了一筆汽車貸款後之後,都會終身還貸。因為,一筆汽車貸款剛剛還完,汽車經銷商說要給你置換一輛新車, 因為你“需要”一輛新車。

如果每月還2300元,而且是一輩子(大部分人是這樣),那麼也會失去了把那些錢存起來的機會。假如從25歲起,你每月投資2300元,並且連續投資40年(以工作年齡)計算,按照指數平均每年12%的年收益計算,到了65歲,你就會擁有31129588.07元!

看了這組數據後,你還會喜新車嗎?

負債的騙局: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

換一種算法:

如果你每月存2300元,存10個月,大約有了23000元的購車款。當然不是要你一輩子開一輛2300元的車,但這的確是一種遠離負債的方法。


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多存10個月,然後買一輛46000元的車,或者再存10個月的時間,攢到69000元的車。看吧,僅用30個月或者兩年半的時間,你就可以一次性支付69000元買一輛新車了,不需要汽車貸款而且也用不著它。

寫在最後

我們經常不屑於問“這個東西多少錢”,轉而問“這個東西首付多錢,每月還多少?”

如果看到只是每月的費用,那麼永遠都會選擇分期支付,因為平均到每月的首付款和月供的數額都不大。但是從長期看,你所支付的總價會非常非常的高。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個面紅耳赤的小孩使用了一些非理智的方法,得到了一些他本無法負擔的東西,恰恰證明了他的愚蠢。如果你希望你的金錢能夠“再生”的話,就不能和那個小孩一樣。

負債的騙局:負債是一種槓桿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