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窯灣古鎮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有“蘇北小上海”之稱,也是蘇北地區當今保存完好的唯一古鎮,關於窯灣名字的由來,當地有這麼一個說法,以前,當地人都聚在這裡堆土燒窯,燒製磚、瓦、壺、盆等日常用具。至今還留有上窯、下窯、五里窯、六里窯等村名。公元605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河道在這裡拐了一個彎,行船的船家船過這裡都要避風躲雨歇息,時間久了,窯邊成了過往船家的歇息之處,每逢船到之時,船家便問“何處灣船”,船家就答“窯上灣”。於是就有了頭灣、二灣、三灣,窯灣。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窯灣古鎮古建築遺產是運河文化的象徵,在整體規劃和建築特點上有著獨一無二的風格,街區規劃為一箇中心區,二條放射狀古街道。建築特點既不同於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於江南的小橋流水。古城至今還保存古民居群834間,商會館、古廟、古橋、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觀20多處,。一位著名古建築專家的評價:“一個窯灣,三個周莊也不換。”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月牙橋位於窯灣古鎮後河西部,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原為用半個石碾在河上搭建的小橋,俗稱“月牙橋”,抗戰時期日軍佔領窯灣時被毀壞,2011年在原址復建。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界牌口”,街中設一過街樓,樓下有一塊界石,上面刻有“邳宿交界”。以這條南北街為界,街西是邳縣管轄,也就是現在的邳州市,叫邳地,大約佔窯灣古鎮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街東是宿遷縣管轄,叫縣地,大約佔窯灣古鎮區總面積的四分之三。窯灣鎮自古以來都是兩縣管轄,中華人們共和國成立後區劃調整,成立了新安縣,後改為新沂縣,窯灣鎮才改為新沂縣管轄。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吳家大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7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是窯灣古鎮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宅院,也是古鎮裡的主要景點之一。吳家原籍福建,主要靠經營菸絲發家,當時擁有房屋500餘間,共有五處產業,擁有資產白銀三十餘萬兩,號稱“吳半街”。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中國典當博物館窯灣旅遊公司依託窯灣獨特的典當文化,打造了中國首個典當博物館,這裡通過圖文,向大家展示典當的起源,典當的演變,典當行業內部架構,典當與窯灣,展現典當的老照片。博物館內部設多個陳列室,以圖文、實物、多媒體、場景雕塑等展示手法,使我們如臨其境,感受到窯灣古鎮的特色典當文化。動靜結合展示當典文化,內部設施古香古色,將舊時當鋪的高櫃檯、各類員工的操作間、當床、帳桌、錢桌在此逐一表現,並請專人進行表演,大家也可參與其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山西會館會館大院地面青石板鋪地,院東西兩邊各建5間花廳。正前門3間樓,正中大門上方石板刻“山西會館”四字。前門樓北面就是戲臺,東西兩邊花廳樓都能觀賞戲樓演戲,前門樓兩邊還有廂樓各一座。1920年,山西會館改為邳縣第二小學校,1949年改為新安縣窯灣區小學本部,1958年改為新沂縣抗美小學。現保存東廂樓5間,後改為綠豆燒酒廠。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趙信隆醬園店,它在06年被定為省級文保單位,建於也是清康熙年間,至今有三百多年曆史,他裡面主要是生產醬油、甜油、豆瓣醬、但是留存至今的最為出名的,還是窯灣甜油。 甜油的主要原料,主要是選用黃豆和麵粉經過加工發酵後放入缸內,加入水和鹽,白天陽光曝曬,夜晚月曬夜露,才能形成甜油。

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運河文化勝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