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白條,微物,裝備篇

說在前面,本人不是大師,以下不是評測,僅僅是個人使用感受,不代表裝備真正性能,僅供初入釣友挑選裝備做參考,歡迎交流指正。

因為資源問題,本人玩幾年路亞,都是玩的白條,所以裝備都折騰在微物裝備上。

首先是輪子,依次為:海伯紅戰馬,紅蠍BFS,阿德bfs,CQbfs,萬奎士。

再者就是杆子,依次為:品釣微刺便攜版,湛道ULK,湛道玻纖,領峰趣,卡迪夫,史密斯蜂鳥紀念版,沙湖啦微物。

以上裝備都是我自己買過的,也玩過朋友的一些裝備,就以上裝備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輪子,紅戰馬是我學習輪,因為材質的關係,重量較重,作為入門級微物輪,個人和朋友用其它一些國產輪對比,感覺比較順手,搖起來舒適,其它輪可能因為速比設置,以及線杯卷線長度的原因,導致手感有些彆扭,要麼搖的重,要麼搖的過輕,感覺手跟不上搖把的速度,就好像搖把有慣性一樣,導致很難從搖輪的手感上判斷餌的速度以及姿態,個人感覺此方面戰馬比較舒適,速度適中,收線質感不錯,拋投也比較穩定,就是重了一點,作為只有350塊的輪子,個人覺得性價比很不錯。

著重說一下幾款BFS,紅蠍,阿德,CQ,以上3款是喜瑪諾的三款微物輪,從介紹上看,剎車一樣,線杯一樣,其它數據基本相近,價格各相差幾百塊,包括我自己,應該很多人弄不太清楚,其實舉例來說,就像車子,比如某款車宣傳自己用的是和某款進口車,發動機一樣,變速箱一樣,相同的道理,並不是發動機一樣,變速箱一樣,車性能就一樣,還有調教配合,配套系統,等等各方面綜合原因,導致性能及使用感受相差很大,因為某款發動機是為了某款車開發的,所以肯定在各方面配合車子,比如重量,體積等等,甚至某個部位多留個空都是有原因的,而另外的車想用這款發動機,就是車子配合發動機,為了發動機作出一些讓步甚至妥協,例如發動機某部位有個突出,那車子就要弄個凹坑,有可能這個凹坑礙事都沒有辦法,結果就使用體驗上差異明顯。

3款BFS我都有,紅蠍是入門級,做工精緻程度最差,穩定性最差,同樣的配置,杆線,餌,風相同的情況下,紅蠍最少要多開一格剎車,線杯也要稍微緊一點點,儘管極限距離相近,但是穩定性差不少,比如其它兩款10投1炸,紅蠍至少10投2炸,促使我更換的原因,是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因為主軸調整螺母沒有噠噠聲,也就沒有輕微止退的功能,經過多次拋投,主軸調整螺母會退勁,同樣的發力,過一會突然容易炸線了才發現主軸變鬆了一點點,這也是我困惑好久為啥什麼都沒變,越來越容易炸了,多次遇到才找到的原因。

萬奎士是紡車輪,如果沒有水滴情節,不感覺紡車不算真正路亞的話,紡車才是微物的良配,距離遠,不炸線,相對可以用更細的線,更輕的餌,我的是1000型的,搖把很短,搖起來順滑的不像話,但是,紡車沒有水滴帥呀,魚釣不到還不能帥一下,就有點那啥是吧,紡車對新手友好,易學,但是難精,因為紡車配直柄,握杆時,手臂和杆子是垂直的,手臂和杆子有角度,而水滴配槍柄,手臂和杆子是平行的,和杆子沒有角度,杆子純粹就是手臂的延長,加上紡車指控停線沒有水滴便捷,先天導致精準度上相比水滴會差很多,餌落點比水滴難控制的多,握杆的姿勢導致紡車最便捷的用的最多的姿勢,就是正手過頭拋,拋物線向正上方,所以風線會相對長一點,側風的時候最難控制落點,優勢在於順風距離超遠,頂風不炸線,但是拋物線會高,風線長,風線扯餌影響距離,特別是多了一個關線杯的動作,加上風線長,餌落水關掉線杯,收緊風線,最少要幾秒時間,如果遇到餌落水一瞬間的截口就很難抓到,特別是白條馬口這樣的小魚,都喜歡水淺有水草的的地方,等你關好線杯,收緊風線,餌已經落底了,掛住了,這就尷尬了。如果是右手拋杆,拋完換左手持杆右手搖輪的朋友,你會再多一個換手的時間,個人建議玩白條就不要用紡車了,手底太忙活了,掛底掛的崩潰,體驗很不好。當然,紡車玩到最後是和水滴一樣精準的,紡車還有剎車均勻等等優點,但是不是非專業的一般人能輕易達到的,都要大師級的了。

再說就是阿德了,3款輪子裡,阿德性能最均衡,重量最輕,握感最舒適,拋投最穩定,做工也相對精緻,什麼都很完美,反而沒啥好說的,個人建議,沒有鼓輪情節的話,微物就直接阿德,不要折騰其它的。只是因為最輕,所以留意一下杆子的搭配,杆子重了或者長了,超過1.7米會有頭重的感覺,這個重不是杆重,是杆身的風阻導致的,拋的時候,會感覺杆子慣性大,停不住,揮完還會往前衝一下,再彈回來,這樣有個問題,就是杆子來回彈,把線扯出來一個之字型,線會打在導環上,會瞬間頓一下,而後面線杯還在高速放線,這一頓會增加很多炸線的幾率的。

最後就是CQ,這款輪子是個性比較鮮明的一款輪子,顏值辨識度最高,俗稱最裝的輪子,很多人喜歡,但是這個輪子最重,線杯框最深,包括造型的原因,導致握感以及指控線杯比較不順手,甚至炸線都是最難解,因為線杯位置深而窄,手指都不怎麼好揪到線,胖手的話就更難動彈了,沒空間,很難把兩個手指伸進去揪線,因為拇指懸浮於線杯的角度更大,如果一天不停拋,拇指關節都會比其它兩款累一點,但是,個人也和好多釣友一樣,喜歡他的造型,還有就是CQ是3款輪子裡搖起來最順滑的一個,比阿德還順滑,或者說不是順滑,反正就是搖起來最舒服的。但是因為最重,搭配杆子要稍微留意一下,搭配過輕過短的杆子會彆扭,低於1.7米的杆子,拋的時候輪子的慣性大,會感覺不到輪子以上的杆子的軌跡,就好像只有杆柄和輪子,輪子以上部分感覺不到了。

再說一下我用的的這幾款杆子,最開始用的微刺便攜版,這款杆子因為是多節的,L硬度的快調杆,使用中,除了第一節實心的那一小節,其它幾節拋餌以及中魚的時候基本不會變形,5克是這杆子拋投相對最舒適的餌重,因為硬度的關係,中小魚的手感比較欠缺,小魚拉不動杆子,20公分的白條都不怎麼能把杆子拉出弧度,因為彈性小粘性小,白條嘴薄,所以相對容易脫鉤跑魚,這杆子便攜,杆短,用5克左右的餌玩溪流,溪流有流水,杆子稍硬一點才能把餌控起來,所以玩溪流的小體型魚更適合,比如大馬口,軍魚,紅眼,或者奶翹,小青稍之類的,玩白條個人覺得手感欠缺,不是非常適合。

第二根是領峰的趣,這杆子是我以前出勤率最高的杆子,個人覺得性價比很不錯,1.78米玩開闊一點的水面,2.5克左右的餌最舒適,因為快調,信號也好,腰力好,2斤的鯿魚拉起來無壓力,呵呵,黑魚都中過,也是幾根杆子裡配CQ最均衡的杆子,不頭重,也不頭輕,到現在還保留著。同樣因為快調的原因,粘魚有點不足,遇到翻跟頭的白條脫鉤的幾率較大。

為了追求小魚拉彎弓的手感,我又買了湛道的玻纖杆,小魚手感極致,白條拉出巨物的感覺,粘魚超強,基本不會跑魚,因為是實心的,彈性超強,拉2.3斤的鯿魚輪子的洩力都很少用到,線都不怎麼出,光桿子的彈性洩力都把魚溜翻了。也因為軟的原因,對新手會很不友好,力量是從手把往杆稍過度,等於是從手把以波浪形擠出去的,最適合彈射,但是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新手不建議拿來學習入門,沒有基礎很難拋出去,適應之後,2.5克餌,拋起來隨心所欲,彈射超遠,缺點也因為太軟,會過濾掉不少信號,特別是奶翹的口,不經過相當長時間適應的話,基本很難抓到了。個人覺得這杆不是很適合CQ,裝CQ以後,輪子往上的部分很難感覺到,導致影響對餌軌跡的控制,配阿德不錯。小空間彈射應該是這杆子的強項。

因為玻纖維,太軟,玩溪流的時候逆流控餌困難,所以我又買了一根湛道的ULK,這杆子的顏值大家懂得,和史密斯蜂鳥顏值相當,綜合性能平均,有點泛用的意思,小白條,奶翹,小鱸魚都可以對付,個人覺得追求性價比的話,ULK配紅蠍,是個人感覺綜合性能,性價比比較高的配置了。

因為燒腦,忍不住買了一根史密斯蜂鳥紀念版的杆子,顏值沒得說,性能方面,其實這杆子不是針對白條的,進口杆子也沒有所謂的白條馬口杆,這杆子其實是針對鱒魚設計的,所以呢,性能好,但是感覺不容易發揮出來,偏硬一點,信號好點,手感沒有想象的好,也可能是因為價格導致的期望值很高的原因,舉例來說,你花超跑的錢,買了一部車,因為國內高速限速120,發揮不出極速性能,感覺其它性能和奔馳寶馬差不多,內飾炫酷一點,功能齊全一點,不是說奔馳寶馬不好,只是和期望值有點差距而已,就好像你花10塊錢買了一個東西,到手以後你感覺非常好,但是隻能用到8塊錢的功能,總感覺貴了浪費,8快還差不多的那種感覺,就類似淘寶評論,東西不錯,價格小貴的那種。所以這杆子是我手裡最短命的杆子。3個月不到我就賣掉了。

出掉蜂鳥之後,我入了一根卡迪夫的B50UL,個人感覺這杆子綜合性能不錯,軟硬適中,信號良好,1.52的長度,相對泛用,目前配在CQ上面,溪流可以,白條奶翹兼顧,遠投較趣稍差,彈射較玻纖略差,但是綜合性能平衡。

為了彌補卡迪夫配CQ遠投彈射的不極致的遺憾,沙湖啦出19款微物的時候我忍不住買了一根XUL的,餌重區間0.4-3.5的,做工手感無可挑剔,這杆子你就當加強的玻纖杆用就行了,同樣彈射性能非常出眾,因為有1.88米,配上萬奎士1000型紡車,遠投距離也很出色,和玻纖杆一樣,估計對新手不是很友好,建議沒有基礎的先緩緩入這一型號,新手很難拋出去,如果喜歡他的顏值,建議新手入UL-2F這一款,對儘快上手有幫助,防止打擊信心。

除了這些,我也玩過朋友的一些杆子做對比,比如品釣的花刺,微刺,國王的,翠鳥的,釣之屋的,因為臨時使用,說不出詳細體會,在加上每一根杆子都有自己的性能,相對於自己用順手了的杆子需要適應,總體來說,國產杆現在做的已經也很不錯了,究其差異,無非做工精細程度問題,而性能方面,最大的差異,應該是素材和加工工藝,典型的差異是,進口高檔一點的杆子,抗扭,精準度好一點,怎麼說呢,比如你拋的時候,好杆子是直線的,只有向後受力和向前發力,抗扭曲,不會往左右上下扭,沒有左右消耗力量,一條直線,力量更集中力量損失小,拋投舒適精準,信號靈敏,控魚準確,而國產杆子,抗扭曲能力稍差,杆身力量過度不均勻,拋投的時候因為風阻力,或者揮動的時候發力弧度不均勻,軌跡不圓滑,就好像寫C和寫D寫S一樣,大師揮出D的均勻弧度,從頭到尾均勻有力的一條直線,一般人揮出C的弧度,中間能均勻有力的一半直線,起步和收尾稍差稍亂,而新手揮出的就是S的弧度,力量全是是亂的,結果就是新手揮杆是亂晃的,杆子抗扭曲差一點的話,力量就是分散亂竄的,表現就是餌滿天飛,東一下,西一下,而好杆子因為抗扭曲好一點,會校正抵消掉一部分亂竄的力量,這點可以在收線受力的時候觀察導環就能看出來,好杆子導環始終在一條線的,弧度均勻的,只是杆子變幻不同的弧度,差一點的杆子,受力之後導環是扭的麻花狀的,弧度是不均勻的。舉例來說,好車提速快,剎車距離短,車內噪音小,座椅舒適一點,操控舒適一點,差一點的車,提速慢點,剎車距離長一點,車內吵一點,座椅舒適度差點,操控差點的區別,而功能上都是坐5個人,都能跑120,一樣要年檢,一樣要報廢,違章罰錢也一樣,類似的道理,

終結一下個人建議:

搭配方面,追求性價比,紅戰馬配釣之屋,追求入門,泛用便攜,紅蠍配湛道ULK,針對白條多點強點,領峰趣配紅蠍,綜合性能,阿德配卡迪夫,兼顧顏值和情懷,CQ配卡迪夫,追求高端帥氣,CQ配蜂鳥,綜合精緻追求極致,沙湖啦配萬奎士,

長度相關:

城市河道,兩邊無障礙,水庫,大河,選1.6米以上,不要超過1.9米,超過1.8米準度和距離開始下降,微物餌輕,慣性小,正常人的揮杆速度和發力,輕餌會導致餌在杆走到一半的時候已經減速了,後半段力量減弱影響距離。

城市河道,兩邊有障礙,野河兩邊有樹木雜草,溪流,選1.3到1.6米之間,超過1.5米到處礙事不好拋,掛到後面炸線基本解不開。

杆子越長拋越遠,增加10公分杆長,比升級1000快裝備提升的距離更遠,低於1.7米距離開始下降,杆越短越精準,超過1.6米,準度明顯下降。 對了,還有個發現供大家參考,就是上線量,很多人把線上滿,其實超過6層會影響距離,原因是線多了,線杯就重了,線多了,直徑就粗,線少,線杯重量輕,直徑細,同樣轉出一圈線,粗直徑比細直徑放出的線更多一點,同樣轉一圈,重線杯會比輕線杯慣性大一點,粗直徑出現角度也大一點,和過線孔的摩擦角度更大,更容易炸線,有這幾個多一點,炸線或者線杯虛線多一點,所以必然會加大點剎車,結果就是距離會影響一點,個人實驗,至少3-5米,全滿的話,能達到8米上下,這是我無意之間發現的,是因為掛底斷了主線,又放了兩槍,線杯線只剩一半了,才發現越少線,剎車開越少,距離越遠,而一般拋20-30米,留20米出線和損耗,上50米最理想,我都是買150米一卷,剛好用3次,一卷線用好久,而且線多了炸了線,解開更困難的,弄不好就是費了一卷線,大家可以實驗一下,只上50米的話,剎車至少可以少開大半格,甚至1格多,距離能提升不少哦,試試吧。 以上零零總總就是本人玩幾年小魚的一些心得體會,不代表正確,只敘述個人體會,其它例如阿爾法,銀魔之類的輪子,或者其他杆子,本人沒用過,不做猜測,錯誤之處請海涵。歡迎交流指正。

祝各位釣有生活愉快,魚獲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