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木心

中國當代詩壇,有一個人,爭議良多。

他的詩,寫得好,可以探微心靈最深處的良善、純淨;寫得爛,拉拉雜雜,羅裡吧嗦,不知所云。

喜歡他的人,說他超越魯迅,真正的大巧不工,是把中國古典和西方現代完美融合的第一人;不喜歡的人,則直斥他的詩歌垃圾居多,不足以取。

想必大家都猜到了,他就是木心。

對於木心的詩歌,為何會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社會評判?

這還要從詩歌本身說起。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文學回憶錄


1

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原本並不是詩人,他的專業是美術。

然而,木心自小酷愛文學。1946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任杭州繪畫研究社社長,後來先後任中學就消失和上海工藝美術設計師,私下寫作,曾寫了20多本書。

結果,“文化大革命”三度入獄,所有作品皆被燒燬,1979年獲平反。1982年,他移居紐約,重新開始繪畫和寫作,先後出版詩集、文集30多種,但在內地卻一直默默無聞。

轉機發生在2006年。

當年,應家鄉烏鎮的邀請,木心回鄉定居,2011年逝世。2012年,其早年在紐約為華裔藝術家講授文學課的聽課筆記,被陳丹青整理出版,取名為《文學回憶錄》。

2014,其詩作《從前慢》被譜成曲,並於2015年春晚上被劉歡演唱,從而變得家喻戶曉,木心的名字也開始在文學青年中流傳。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從前慢 》)

這首頗有意境的小詩,通過用小店、日色、車、馬、郵件、鑰匙、鎖等物象,將從前那種緩慢、舒適的生活,變成了一種美好的嚮往,一種樸素的精緻,一種生命的哲學,正好與當下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眷戀、令人神往。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可以說是整首詩的“詩眼”,也因此這首詩被世人看作是一首情詩。

但實際上,木心通過該詩透露出的旨趣,遠遠超越了愛情。它更是一種樸素的人生態度,浪漫的生活嚮往,隱隱中還透出返璞歸真的情結,從而為作品注入了異樣的魅力。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木心

2

木心一生寫了無數詩歌,有長詩,也有短詩,大部分收錄在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我紛紛的情慾》《雲雀叫了一整天》《會吾中》《偽所羅門書》中。

坦率地說,他的短詩寫得有意境,而長詩普遍質量不高。

這也是木心的詩歌社會評價,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

就詩歌創作特色和技巧而言,竊以為,木心的詩歌有以下三個特點——

其一、意境取勝,注重對細節的觀察和刻畫,往往能以極平淡的筆觸,直抵心靈深處。

比如在短詩《眉目》中,木心寫自己因為別人的“眉目笑語”病了一場,顯然是一首愛情詩,且是失戀之後,不然怎會生病?但他偏不明寫失戀,只寫“你的眉目笑語使我病了一場/熱勢退盡,還有我寂寞的健康”,短短兩句,看似沒有道理,細細品味,其中一些複雜、微妙的感覺、思緒卻精準地表達了出來。

那麼,熱勢退盡,從失戀中走出的人,再見前任,又會是一種什麼心境呢?

如若再晤見,感覺是遠遠的

像有人在地平線上走,走過

只剩地平線,早春的霧迷濛了

一直很喜歡這三行詩。寥寥數語,所描繪的畫面,卻將一個人剛從失戀中恢復過來時,那種空濛、縹緲而又淡淡的憂傷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種對細節的極致刻畫,對人物心理狀態的精準把握,讓木心的詩“於平淡之處起驚雷”,看似用語無奇,盡是瑣碎的感想、雜亂的畫面,但融於一體卻給人心靈的震撼,情感的撫慰。

再比如這首《曠野一棵樹》——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全詩看似寫樹,用語漫不經心,畫面也是隨著目光從樹到藍天,再到枯枝、遠方、樹上鳥巢等,看上去也沒有刻意的精心安排,但實際上卻是寫人。詩人自比為一棵樹,通過對“冬之樹”的刻畫,抒發我之漸老的感慨。

當我們明白了這一層,再看其詩,眾多意象參差搖曳,想必讀者定會從中品味出更多的意境和韻味。

美國詩人、意象派大師龐德曾說:“意象是一剎那間思想和感情的複合體”,木心的詩正是在看似不經意間,通過精確的意象來呈現自己的所思所感,因而更能引起心靈的共鳴。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從前慢

3

其二、木心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熟悉,以及西方現代詩歌技巧的運用,讓詩歌既展現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又散發著西方現代詩歌“去個人化”、“意識流”的新奇。

中國古詩詞尤以意境取勝,主張“立意為要”、“不以詞害意”,就是說詩歌的立意最重要,而表達方式不能損害意境,這與西方現代詩歌創作理念截然不同。

西方現代詩歌自波德萊爾、韓波、馬拉美肇始,即提倡詩歌的“去個人化”,也就是說不能以個人感觀來謀篇佈局,而只遵從心靈的流動。其外在變現就是反常態化,反邏輯性。

換句話說,西方現代詩歌的創作更注重詞彙的自由拼湊、精妙搭配,是讓詞彙來引領詩歌,而非讓意境掌控詩歌。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創作理念,卻在木心的詩歌中達成了和諧的共生。

從《文學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出,木心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熟悉和理解是超越常人的,他特別推崇陶淵明和杜甫。

木心在談到陶淵明時說,“讀陶詩,是享受,寫得真樸素,真精緻。不懂其精緻,就難感知其樸素。不懂其樸素,就難感知其精緻。他寫得那麼淡,淡得那麼奢侈。”

他把陶淵明稱之為“塔外之人”,而他也正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塔外之人”。也許是同病相憐,木心的詩歌或多或少有些陶淵明的影子。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田園牧歌

比如這首《佐治亞州小鎮之秋》(節選)——

那年秋天

一段歡樂時光

周圍農村收成好

菸草價格

市場上堅挺不墜


炎炎長夏過後

最初的涼爽

使人鬆快得

直想去做件大事


路面塵土飛揚

路邊菊花金黃

甘蔗熟了

透出尊嚴紫紅

可以看出,這首詩照樣寫的漫不經心,通過一個個場景,表現出對自然、對生活的接納和欣賞,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陶淵明的田園之趣”。

再比如《貢院秋思》、《思絕》等詩中,木心甚至模仿中國古詩體,寫出五言、七言的詩,讀來也是饒有趣味。如《思絕》——

小屋如舟衾似沙
靈芝劫盡枕蘆花

杜宇聲聲歸何處

群玉山頭第一家

在另一些詩歌中,木心對西方現代詩歌創作技巧的應用也是駕輕就熟,比如這首《還值一個彌撒嗎》(節選)——


我是世俗的

狼竄般脫越

笑語喧騰的修道院

挨在這裡,細雨

鴉雀無聲的凱旋門下

剔除菸斗的積垢

……

認真勾引,認真失身

峰迴路轉地頹廢

塞納河邊,那扇窗

居斯達夫·福樓拜家的等

即使亮到現在

這筆電費我也付得起

……

在這首詩中,木心就使用了“意識流”、“心靈顫動”的技巧來創作,讀者讀來但覺詩中意象參差,雜亂不堪,但又彷彿有無數念頭湧上心來。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木心美術館

4

其三、所謂大巧不工,木心寫詩不太注重技巧,也不注意遣詞煉字,而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因此給人一種恬淡虛無之感,但濃濃的“文人氣”瀰漫其中。

前面我們講了,木心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熟悉,及其常年在海外漂泊的經歷,讓他能夠將中國古詩和西方現代詩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理念,糅合進自己的詩歌中,從而讓詩歌散發出一種別樣的魅力。

但這尚不足以概括木心詩歌的全部特色,大部分情況下,木心的詩歌是不注重技巧和遣詞煉字的,因此看上去都寫的隨心所欲,漫不經心,但因其獨特的經歷,又讓這種漫不經心被打上了“文人氣”和“酸腐氣”的標籤,而這正是他的詩歌遭受眾多業內人士批評的原因所在。

比如,詩人、出版人沈浩波就認為,木心的詩歌文學格調不高,過於文人氣。他認為,文人氣和才子氣都文學的天敵,本質上都是文學精神不純的表現,文學創作就應該警惕這種文人趣味。

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梁豔萍也認為,木心的詩有些才子氣,文人氣過重,文學味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檸則稱,總體上說,木心不擅長詩歌,也不擅長小說,最擅長的還是隨感,但他個人過多地跳出來議論,讓人有點厭惡。

對此,我是不敢苟同的。木心的“走紅”和流行,恰恰反證了當下社會的心靈躁動和功利主義盛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木心的文人氣、酸腐氣才顯得難能可貴。當大家都張口閉口談錢、談創業的時候,有人堅守自己的文學主張,這難道不是一種“反功利化”的勇氣嗎?

我們讀木心的詩歌(當然是極少部分寫得好的短詩),無不從中感受到木心那種漫不經心的悠閒,那種“大巧不工”的閒適,他為了尋求自己心靈的解脫,而擯棄了所謂的創作技巧,從而讓詩歌乍看上去平白如水,細細品味卻甘醇如酒。

如果,這樣的文人氣也酸腐的話,那麼,諸如趙麗華、烏青這樣的惡趣味詩人,是不是該判定為痞子氣和流氓氣?

有一種大巧不工叫木心的詩,據說失戀的人更易讀懂木心

木心

坦率地說,也正因上述三大特色,讓木心的大部分詩歌顯得雜亂無章法,有時過於直白、鋪陳,導致詩歌拉拉雜雜,羅裡吧嗦,不知所云。

在木心最得意的詩集《巴瓏》之中,這樣的長詩不勝枚舉。就拿《巴瓏》(節選)舉例——

下班後不回家的便是男人

公爵哪,就這兒,就BEER

魚、嚇、烏賊、響螺、小螃蟹

香腸、醃肉、燻肋、滷豬雜

上帝保佑啤酒桶永遠木製永遠笨相

巴瓏是玻璃的,圓肚細頸長長尖嘴

執其頸舉而傾之,酒出如幽泉

仰面張口接飲,遞來複遞去……

這一段描寫,細節刻畫確實比較入微,卻沒什麼意境,只讓人覺得繁瑣、無趣。而這樣的描寫,在木心的長詩中可謂比比皆是。

也許,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木心的詩之原因所在。

你喜歡木心的詩嗎?對小編的評判,你又有何看法?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與大家一起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