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孫凱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孫凱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2019年2月16日,農曆己亥年正月十二,又恰逢週六,接連兩場春雪後,天氣十分晴朗,適宜戶外活動。正巧河間民間花會進城,在位於紅牌樓街的河間府署門前舉行。於是,我與家人欣然前往觀看。

民間花會源遠流長,早自漢代即有之,彼時稱作“百戲”,宋、元時稱“社火”,其活動內容多為高蹺、旱船、秧歌、舞獅等等。南宋范成大對它的評論是:“不可悉記,大抵以滑稽取笑”。

下午兩時許,我們來到紅牌樓街,遠遠望去,只見燈籠高掛,彩旗招展,人頭攢動,好不熱鬧。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興高采烈地來觀看民間藝人們的現場表演。幾百位群眾演員來自十里八鄉,在喧天的鑼鼓點聲中排著長龍緩緩前進,一邊行走一邊表演。他們的服裝十分鮮豔,造型千奇百怪,有唐僧師徒四人,有各路神仙,有扭秧歌的,有跑旱船的,還有打腰鼓的。我們隨著人流緩步前行,邊走邊欣賞,舉起相機頻頻拍照,感覺美不勝收。

轉眼間,表演的隊伍來到河間府署門前。每個團隊輪番上場,將自己的拿手絕活表演一番。在眾多節目中,最讓我歎為觀止的是舞龍節目。大約20位身穿彩錦服裝的女子,手持舞棒,環場跑動,只見一條彩色巨龍在一顆巨大繡球的引逗下,活靈活現,搖頭擺尾,上下翻飛,不時還有各種特技動作,看得十分過癮。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孫凱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這次表演在大家載歌載舞的大秧歌中進入了尾聲。臺上臺下,一片歡聲笑語。我看到了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國家越來越富強文明,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足,奔向小康,所以大家的業餘生活開展得越來越有聲有色。文藝來自於民間,文化傳統不能丟失,而要更好地發揚光大,弘揚傳承。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夕陽西斜。離開紅牌樓街時,我感覺到意猶未盡,依依不捨。新的一年已經啟程,我們心中都期待著明天更美好豐富的生活。夢想要靠我們每個追夢人,用辛勤的雙手去創造和實現!

相對於四季如春的南方來說,我們北方寒來暑往,四季分明,景色各不相同。那真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美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單說2019年,正月裡連降三場春雪,如同春天來臨前的三通鼓,預言了一年的好光景,十分解渴,也分外喜人。

在我們滄州地區,有些年份因倒春寒會持續很久,常會有春冷的氣候,直到四月份才有春意。2019年的春天,算是一個暖春了。三場春雪之後,三月份就有了春意融融的感覺。“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姑娘就這麼爽快地來了。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孫凱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豆蔻梢頭二月初。春天的蓓蕾,在我們充滿期望的目光中,臘梅開了,之後,迎春開了,白玉蘭也盛開了。到了春分,楊柳抽出黃綠的嫩芽,垂下千絲萬縷的綠色長髮。如雪的杏花,粉嫩的桃花,高大的海棠,都紛紛地展開了熱鬧的花事。四月芳菲。櫻花、紫荊、桐花盛開了。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春天的花卉繁多,總會有新的發現,會認識以往不能喊出名字的新品種。鮮花給予我的啟示是:在有限的花期裡,不遺餘力地綻放!生如夏花。每個人的生命也是一樹繁花,所以要在匆匆的時光中,創造自己人生的價值,努力地綻放,才不負此生。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同感:伴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越發地喜歡花花草草,珍惜每一個季節,逐漸從粗枝大葉、神經大條轉變得細膩敏銳、包容周到,對四季的輪迴和世事的變遷越發關注和敏感,對農曆節令的民風民俗和二十四節氣的動植物變化感興趣,甚至對花草樹木都更加憐惜和珍愛。同時,也是在用心編織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歲月的恩賜。

一些年輕時認為司空見慣的事情,熟視無睹的細微現象,都會被如今的我細緻地去觀察和覺知,如數家珍。或許,這就叫作成長,就是歲月的饋贈吧!對於這種自我成長的定義,我一直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直到學習到這兩句詩——“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這兩句詩出自現代國學大師馬一浮的詩作 《曠怡亭口占》。詩云:

流轉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臨皆曠士,喪亂有遺經。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長空送鳥印,留幻與人靈。

詩作表達出的,是一份“草木之心”。即便經歷世事沉浮、閱盡人間滄桑,當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髮,春風又綠,依然能夠生出憐憫之情。不知什麼時候,我們的意識被周遭的聲音裹挾著前進,情趣被“務求成功”的價值湮沒,“情懷”二字,抵不過一紙證書的份量。生活的重負之下,還是否有心力去關心草木是否變青、春花是否再發?草木之枯榮,春秋之輪換,是否關乎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價值?

“草木之心”,是一份詩人的脫俗氣質,是一種詩情畫意的恬適生活,是一番真情摯意的自然流露。它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含蓄,是“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高潔,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坦蕩,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繾綣,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清雅,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悵惘,是“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的痴絕,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和諧……雖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旦與人結緣,不也被“感染”上人類的情感,承載上人類的寄託了麼?

莊子在《逍遙遊》裡對惠子說“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是對自然、天地乃至宇宙的悲憫大愛。詩人木心取“夫子木鐸有心”之意為筆名,曾在《文學回憶錄》裡椎心泣血,高歌悲憫的宇宙情懷。可見,草木之心,驗證的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終極目標。

思緒飛轉游離,從先賢史鑑迴歸平凡生活。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作為凡子一枚,我默默思忖著,面對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懷有一份草木之心,多一份閒情逸致,親近自然,雖談不上大德大雅,且傾獻一腔小情小愛,樂得至真至美吧!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孫凱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作者簡介:孫凱華,筆名東汸、東方曉晴,女,河北河間人,1975年10月出生,現居河間市,公務員,滄州市作家協會會員,1996年開始寫作,有詩歌、散文等作品散見於《滄州晚報》、《無名文學》、《雨時詩刊》等報刊和《中華詩詞論壇》、《呂遊詩界》等網刊,2017年出版合集《河間詩人》,2019出版合集《藍色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