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殺降只為饅頭?真實的“蘇州克復”遠非如此

在電影《投名狀》中,以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在兄弟趙二虎(劉德華飾)、姜武陽(金城武)的聯手合作下,將太平軍佔領的大城市蘇州圍了個水洩不通。雙方相持,圍城長達九個月,糧草耗盡艱難苦撐。最後趙二虎孤注一擲,隻身前往城中勸降,終得全身而退,蘇州克復。

然而接下來的事卻讓趙二虎崩潰——老大龐青雲執意要剿殺投降的4000步卒,理由是糧食無多恐再起禍端,二來是降卒不同意收編也不就地解散。

此結果讓身為主將的龐青雲痛下殺心,而趙二虎則承諾的降卒無性命之憂徹底泡湯,兄弟三人在誠信道義和追名逐利的價值觀上徹底割裂。

《投名狀》殺降只為饅頭?真實的“蘇州克復”遠非如此

趙二虎抗議殺降

當然,這僅是電影藝術的一種展現形式,為的是突出兄弟二人在人生信條上的格格不入。收復蘇州也確實取材於真實歷史上的“淮軍克復蘇州”之戰,而且也確實有“誅殺降將”的真實情況,但過程與原因,以及殺降的後果,要遠比電影呈現的,精彩至極。

淮軍合圍蘇州城

時間已經到了1863年,距離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淪陷”也就一年的光景,可以說此時的太平軍勢頭幾近瀕臨崩潰。儘管太平軍仍舊有百萬之眾且聲勢浩大,但兵敗如山倒的局勢已經無法扭轉。這一點,忠王李秀成看的最為清晰,而且他深感,軍中派系的隔閡將成為壓垮天國的最後一顆稻草。

蘇州城的克復就源於此因。

《投名狀》殺降只為饅頭?真實的“蘇州克復”遠非如此

圍困蘇州

太平軍佔領的蘇州是一座實打實的堅城,要想從外部單靠武力攻破這10萬人駐守的城池,談何容易,而且此時圍城的李鴻章淮軍,上下總共不超過3萬人。硬拼,明顯毫無勝算,因此雙方陷入相持。但蘇州城內的太平軍卻發生了異動。

有人要投降

原本駐守蘇州城的太平軍主帥就是忠王李秀成,但因天京危機李秀成奉命率軍馳援,於是交由其部下穆王譚紹光接任副帥。

譚紹光是跟著李秀成從廣西一路拼殺過來的,可以說是“老軍”。但他對軍中湖廣地區加入的太平“新軍”向來不予好感,而且甚是輕視。這一點讓納王郜永寬甚是牴觸,加之郜永寬的部隊要遠多於譚的老軍,因此也敢於在明面上較勁。

郜永寬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投機之人,他對太平軍日漸腐化的制度和人心渙散的局面早已心懷顧慮,因此有投降官軍的打算,加之李鴻章向來善於招降納叛,因此決定同官軍秘密接觸,以表投誠之意。

有投降之心,卻無投誠之意

此消息對李鴻章來說卻是天大的驚喜,因為蘇州之局本是死結,打的話無論如何都要付出巨大損失。而此時城內獻降直接解決了蘇州的圍困。

李鴻章一面命大將程學啟(太平軍降將)反覆確認虛實,二來交待儘可能答應對方投降的條件。待程學啟將郜永寬獻城的條件告訴李鴻章時,李鴻章猶豫了。

郜永寬的條件是:自己手下的“四王四將”必須要有朝廷授予的官職,而且還是實缺的總兵和參將(不要虛銜);自己手上的兵卒不解散,就地留守蘇州城。而且郜永寬非常“雞賊”,為了能確保李鴻章不在承諾上耍賴,居然邀請當時的常勝軍統帥戈登做擔保,想借助洋人的勢力來為自己的安危加碼,而戈登居然欣然接受。

《投名狀》殺降只為饅頭?真實的“蘇州克復”遠非如此

獻降的太平軍

這一要求,完全如同《投名狀》中趙二虎招降的太平軍所提條件。只不過擔保人不是兄弟,而是洋人。儘管郜永寬相比電影中的太平軍做足了對後路的鋪墊,但李鴻章卻還要比龐青雲更毒辣,更陰謀。

獻城

郜永寬在確認收到李鴻章的“招降信”後,開始夥同手下的四王四將密謀獻城之計。此時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在郜永寬同程學啟溝通的過程中,身在天京的李秀成率1萬人馬回援蘇州,中途還幫助無錫的太平軍解圍,說讓一起趕援蘇州。

此時的李秀成剛到不惑之年,極其老練,深蘊事道人心,他其實已經發現郜永寬部有反意,卻礙於無憑無據,以及忌憚他的6萬多人馬,此時處決郜永寬必將內亂崩潰。再加上他迴天京覆命的時間已到,因此多做無意,只給郜永寬留下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語:“安危於寄眾兄弟,切勿相殘,互相給條生路。”

李秀成一走,郜永寬終於還是實施獻城之策,並要把譚紹光的人頭作為投誠之禮。

這天,譚紹光召集眾將在穆王府商議軍事時,為了能做足行使主帥的威嚴,當場就對諸王、將領責罵,對郜永寬部的將帥更是指手畫腳。會議由商討變為激烈的爭吵,最後郜永寬部的汪安鈞突然抽出短刀將譚紹光刺死,眾人皆愕,郜永寬部正式反叛。

《投名狀》殺降只為饅頭?真實的“蘇州克復”遠非如此

此消息傳到李鴻章耳朵後,立馬派3000人馬進城,夥同郜永寬部將譚紹光親兵殲滅,然後逐街逐巷絞殺譚部老軍,直到第二天早上,蘇州城正式告復。

鴻門宴

過了一天後,郜永寬部收到兩江總督的邀請授功帖,要一大早到李鴻章大營。

八人馬不停蹄來到後,李鴻章已在營內設下酒宴,並準備了官服頂戴。八人陸續做到兩側,李鴻章命下人將官服頂戴端到八人面前。正當八人開始更換朝服之時,下人立馬從托盤下拔出短刀就是一刺,郜部八人根本來不及反應便應聲倒入血泊之中。

此時李鴻章立即派程學啟部人馬進駐蘇州收繳降兵,以“郜部詐降被誅,城眾降者無關”為由很快平息了此次殺降風波。當然,八人的親信部隊也做出了反抗,但無濟於事,皆被程學啟部剿殺。

後續

當然,蘇州殺降事件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僅收復其他太平軍部更加困難,而且還連帶扯進來了常勝軍戈登的信譽損傷,因為他以大英帝國的身份做郜永寬的擔保,結果被李鴻章無情的踐踏了。之後戈登曾經舉著槍想和李鴻章一對一決鬥,要捍衛自己軍人的信譽和榮耀,但李鴻章死活不搭理這個“腦筋不開竅的黃毛。”

關於李鴻章為何要殺降將的原因,網上的分析有很多,無論是程學啟的慫恿,還是降將的要求苛刻,還是為了間接對付常勝軍,以及為了糧餉銀錢等等,都是為了說明這件事情在李鴻章看來是必要的。或許在那個戰爭紛亂的年代,真的就如《投名狀》中那般,每個人都是被心中信仰的利益所驅使而動。

李鴻章,更不例外。

《投名狀》殺降只為饅頭?真實的“蘇州克復”遠非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