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投名狀》:由情而起,被情所滅

這部由陳可辛執導,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主演的動作片。劇本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案中的張文祥、黃縱都是草莽,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性兄弟。老二的妻子愛慕大哥馬新貽,但馬新貽並沒有回應這份感情,待大哥任兩江總督後,老二的妻子米蘭對於大哥的感情愈加深厚,而馬新貽最終佔有了米蘭,並且殺害了兄弟黃縱。老三張汶祥聽說了這件事之後,憤怒至極刺殺了馬新貽,之後在刑堂之上對此事供認不諱。

影評《投名狀》:由情而起,被情所滅

《投名狀》這個名字源於《水滸傳》,入夥前要殺個人,拿人頭作投名狀。電影對於這個故事進行藝術改編,大哥龐青雲是一個充滿理想、胸懷壯志的滿清官員,趙二虎是一個亂世強盜,手下有幾百人,他們到處劫掠,但是此人"劫七留三",給村民留一條活路。劫掠所得的分給和他同住山村的良民,所以大家都願意跟隨他。趙二虎這個人一生中最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蓮生,一個就是十三歲就跟他做強盜的弟弟姜午陽。在打劫太平軍糧車時,龐青雲為姜午陽擋箭受傷,令姜午陽十分感動。

在趙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軍洗劫,姜午陽主張他們三人結為兄弟,由龐青雲帶領他們投效清廷,趙二虎為了兄弟將首領地位拱手讓給龐青雲。為實現天下太平的理想,龐青雲藉助這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營"為清效力;大哥權力在握太久,變得野心勃勃。

影評《投名狀》:由情而起,被情所滅

陳可辛憑藉這部電影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等獎項,李連杰憑此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

這部電影雖然是與殺戮掛鉤你,但是看過之後會發現主旨其實是宣揚反戰,在戰爭場景時,陳可辛並沒有像張藝謀一樣,做成藝術化的暴力美學,他更多時候是選用青灰色調,用這種冷色調來加深戰爭的影響,極力烘托戰爭是殘酷和恐怖的這樣的氣氛。這很多在動作場面的設計上,不是像《臥虎藏龍》那樣,更具有武學美感。廝殺場景力求寫實,一點沒有避諱血腥場景,很多時候都是黃沙漫天血肉橫飛,這直觀的暴力讓戰爭直現在觀眾眼前,戰爭的殘酷和暴力一下子就體現出來,這種廝殺刺眼的、驚心的,讓人產生對暴力的厭惡情緒。

電影在對戰爭和暴力的態度上,顛覆以往古裝電影的一貫模式,很多時候都是從人性出發進行思考,直面戰爭、審視暴力。觀眾在熒屏已經看夠了閹割的電影,那些美麗的謊言終究是無力的,陳可辛在這個故事中傳達了人文關懷,面對人性沒有一點隱藏,這還是值得人敬佩的。

影評《投名狀》:由情而起,被情所滅

當然《投名狀》的優點不止於此,雖然刺馬案這個故事,是兄弟對於情感的背叛,對誓言的不忠。而選擇這個故事也是對傳統武俠片中"義氣"的挑戰。無論是在刺馬案還是投名狀中,都是慾望壓倒了承諾,那些看起來冠冕堂皇的理想抱負,其實只是實現私慾的光鮮理由,"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這句口號看起來蒼白可笑,以往武俠片營造的"梁山情義"就這樣轟塌了。

影評《投名狀》:由情而起,被情所滅

整個片子都在講述兄弟情、男女之間的感情、承諾。如果說電影一開始是用慘烈的戰爭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影片的後半段,導演是用主角之間的情感轉換和心理變化,進一步揭示人性的陰暗面。這一點還是很佩服陳可辛這種兼顧商業與文藝的能力。片中複雜的人性和人物關係,在幾個重要節點產生的變化,導演僅僅用了幾個場景,就讓這個關係和轉變明朗。

不過這部電影中,對於二哥和三弟的人物鋪墊略少,刺馬案中的重要人物米蘭在這個故事中所佔的比例也過低,既然決定有愛情線,對於這條線的塑造並不成功,主角這個人不會為了愛情犧牲現實的野心和慾望,愛情線成了不成功的點綴,也可以說是多餘的,講述了一個沒有愛情的兄弟為了愛情殺兄弟的故事。

影評《投名狀》:由情而起,被情所滅

《投名狀》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趙二虎"天大地大,沒有兄弟的情大。"可是他認為的"兄弟情"是什麼?情義與理想、抱負碰撞在一起的時候,人們又會如何選擇。這更像是一個虛假的口號,一個虛幻的理想。雖然三人結為兄弟,可是他們的路是不同的,中間的利益關係有差異,"投名狀"只是一種不合理的情感連接,只有大家在利益的共同點上,才能把大家的命運拴在一起。

這對龐青雲來說才是公平的,可是在電影中三個人的身份顯然是相差甚遠的,不是說龐青雲不相信投名狀、不相信兄弟感情,但是他是一個利益至上的人,這個人有理性,還有很大的野心。"投名狀"對他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成就了他,也使他覆滅。在自己的權勢達到巔峰的時候,人就會選擇性的忽略理智,人會開始放縱對自己的管束,這時候人性的自私就體現出來了。陳可辛並沒有選擇在電影裡就說清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人性之中普遍存在的,但是人們總是試圖迴避。

影評《投名狀》:由情而起,被情所滅

徐靜蕾這個角色實際上也是一個悲慘的角色,她的生活是被打破的,她沒有理性選擇的機會,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她的一生都是由別人決定的。她愛龐青雲,面對目不識丁的丈夫,她實在無法從心裡接納,而大哥這個形象有理想、有抱負、有身份、有地位,對她來說是一種誘惑。《投名狀》與五代導演們的歷史戰爭電影風格確實沒有什麼相像的地方,走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風格,是建立在寫實主義基礎上的浪漫主義。電影充滿了映照和寓言,是兄弟信念的崩壞,也是對情義的背叛,權力之下早有預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