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投名狀》有感

看完了這一部已經出了很久的電影,感覺自己想要表達一些什麼了。龐在電影中那沙啞的聲音聽過後便很難忘記。不得不說,看著投名狀,總是不自覺的把它和《紫川》中的三人組相比,帝林與龐,斯特林與趙,阿秀與老三,總能從中看到各自的影子。

觀《投名狀》有感

也看了一些影評,龐對自己的兄弟有感情,不低於自己的生命,只是不高過自己追求的理想與抱負。這一點,在我看來,只是選擇的差異,沒有任何問題。兄弟之情,大於天地,個人的追求,給時間以生命。為了兄弟,可以藏巧於拙,歸隱山林,躲在幕後,天下大事,俱做風行;為了理想,可以踩著自己最親愛的人的屍骨上位,一將功成萬骨枯,體驗掌握生死、天下的快感與成功。歸根到底,人在追求一種不被他人操控的自己,不斷的向上爬,努力讓自己成為食物鏈的頂端,不必時時生活被吃掉的恐懼之中。然而,夢想實現後呢,想起自己的手段,勢必會覺得來日再無牽掛與追求,人生的孤寂感徹如骨髓,既然此生已飲此酒,那麼買酒之痛也然要有個瞭解了。像劉慈欣在《山》中描寫的那樣,你是選擇和朋友、愛人一起從不負重擔的繩子上掉落山底,還是割斷你下面的繩子,然後自己艱難的繼續往自己夢想的頂峰攀去。沒有什麼可後悔,就像遊戲的加點,加過之後,就已決定。

觀《投名狀》有感

蘇州城中,那位自刎的守城將軍,不也是一位追夢者嗎?“我變賣家產,召集眾人,只為起兵反清,投降於我已是不可接受”,但為了讓他的下屬能夠逃離蘇州這個大監獄,“我不死,他們便不可能投降”。仁者讓人懷念,可活下來的,只能是心硬智高武勇的生命體,以這樣的角度考慮,外星生命之於地球,更多的應是一種災難性的存在,自然法則是殘酷的。

觀《投名狀》有感

總而言之,個人認為《投名狀》算得上是國產影片中故事性強,場面大,有深度的優秀影片,值得回味。

觀《投名狀》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