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後農民怎麼辦?

三農時訊


在這裡我想說明的是,雖然國家鼓勵農民朋友將土地流轉,以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化,但有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土地流轉是建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之上的,因此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得違背這一原則而去強行流轉農民的土地。結合題主提問我認為不是很合邏輯,既然都是農民自願流轉的,那麼農民在流轉之前就應該預見到土地流轉的後果,任何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哪怕是有一天想要收回土地,也得按照合同約定來,你要覺得流轉後,沒有土地無法生存,你也可以完全拒絕流轉。

對於土地流轉,在現實生活中並非適用於各地,它主要適用於土地成片、地理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表現在一些平原地區、適用發展規模農業地區以及城市郊區,而偏遠地區的土地除了農民自己耕種,實際上是沒有人願意來流轉的,甚至你送給別人種,別人也還得考慮,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許多土地都荒著卻沒人願意來承包。

目前許多農村地區,哪怕土地流轉也並不會對其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時代的發展結合種地不掙錢,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和城市工人一樣,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在於城市。至於流轉出去,無非也是每年能夠收到那幾百塊錢的流轉費用而已。總之一句話,現在的農民對土地已經沒有那麼依賴。


Power泡兒


十畝地流轉30年,流轉費用50萬,每年每畝1666元;然後十畝地每年再領取20000元,每畝每年收入2000元;兩項合計每畝每年3666元,小麥玉米產量共計2000斤,平均單價每斤1.83元,還得加上實際種糧的成本每畝地保守的計算1200元吧,每斤0.6元,每斤直接成本1.83+0.6=2.43元,這還沒算流轉方的利潤!目前的市場價是每斤約1.1元吧,這就是差距!不知是不是該這麼算,別告訴我全種經濟作物,糧食需求最大,是必需品,種糧食的面積我理解是最大的吧!再說流轉費用的問題,一次性支付的還可以,農民可以規劃,但是每年支付那兩萬很難保證吧,因為有些地方前幾年的還行,按時支付了,今年到現在快下一個年度了,還沒支付今年的,有辦法嗎?再有五六十歲的農民在家種地有問題嗎?還是農民不在六十五歲退休之限?五六十歲可以領退休金了?可以不幹了?再說了看到大面積拋荒之說,瞭解過真實原因嗎?我知道的一部分是因為流轉方資金鍊斷了,每年的錢都支付不了,又拿什麼種地呢,不荒才怪呢!自己的地就是不能荒著,才有五六十歲的人在種地的!一介草民,人和地都是國家的,聽話照做!


規劃時代


農村土地流轉後農民怎麼辦?土地流轉應該說是一種大趨勢,但目前來說不適合大範圍推行。特別是南方山區。而我家,正好屬於丘陵地區。

首先,土地流轉後農民怎麼辦?

或許很多人認為,土地流轉有補貼。那麼有多少補貼呢?就按800元/畝來算,像我家,約5畝地,也就4000元/年。4000元,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能花多久?

而農村老人只有少量的退休金,不種地,又找不到活幹,還能做什麼呢?

現如今的農村家庭,很多都面對著巨大的壓力,父母養老,子女教育,有些甚至還有每個月的房貸。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年輕人有這個心,想讓父母安心養老,也很難做到。實際上父母能安心嗎?根本不可能。

這樣的話,老人家也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種點地,種些糧食果蔬,一來解決自己的口糧,二來換點錢來貼補家用。

如果土地流轉出去,不種地沒收入,還什麼都要花錢購買,靠那點微薄的養老金和流轉費用,根本無法生存。所以說,土地流轉不太符合當前的實際。



其次,流轉土地,誰來接手?

流轉土地,確實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把土地給到有想法有實力的人手上耕種。然而,再有想法和實力的人接手,他們也是以賺錢為目的。不賺錢他們流轉土地做什麼?

正因為如此,土地流轉適合平原地區實行,而對於南方山區,只能是有選擇的實行。因為南方山區地塊不平,大小不一,不適合大型機械作業,靠人工的話成本太高。所以,就算願意流轉出去,也不一定有人願意要。



總的來說,土地流轉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也可能是一種大趨勢,但並不適合大範圍實行,主要是受地形的限制。因為不管土地流轉給誰,都是以賺錢為目的,沒錢賺就沒人願意流轉。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土地流轉後,應該來說,農戶的年收入只會提高,不會減少,所以無需有任何的擔心。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這一點,在廣大農村已普遍被群眾所認可並接受。

1、農村現在務農的以老年人為主,60歲左右是從事務農的主力軍。正所謂“70年代的不願意種地,80年代的不會種地,90年代的不知道地在哪裡”,即便是再頑固的老人,也知道自己種不了幾天了,後人們不願意種,土地只有流轉了。

2、傳統農業收益低下。以我所在的地方為例,除了種植蔬菜,畝產收益可以外,傳統的像小麥、油菜、黃豆等基本上能每畝收入個300元就不錯了。水稻收益稍微高點,但農戶種植水稻是以滿足自己供給為主。所以傳統種地不賺錢。

3、鋪墊這麼多,回到主題,農戶流轉出土地後,收入只會更高。一是流轉土地能解放農村勞動力。對於肯做事,能吃苦的人來說,在外面做點事,有時候一個月的務工收入輕輕鬆鬆就能超過全年的農田收益。二是土地流轉後,農戶有固定的租金收入,且租金收入與種植收入基本相當。在有些地方,租金甚至會高出自己種田的收入。比如我們地區,前幾年種植蓮藕收益高,水田流轉價格最高到了1200元一畝,還要一次交幾年的錢。不用自己種地,還能獲得同樣的收益,這絕對不是夢話。三是土地大規模流轉後,會產生大量日清日結的計量工需求。有的還會把確保優先務工寫進流轉合同中,把田流轉給老闆,自己領取租金。反過頭來,老闆請自己做事,自己再領取一份工資。四是在流轉土地過程中,投資方為了儘快拿到土地,基本上都會在經濟方面做一些妥協。比如原先的糧食補貼,按國家規定應該是誰種補貼給誰,但目前都還是投資方作為讓步給了農戶。

簡單總結,土地流轉後,農戶會獲得以下幾項收入:土地租金+外出務工收入+土地零工收入+糧食補貼等,有點如果是以土地入股,還會有分紅。


基層三農人


土地流轉並不是什麼新鮮名詞,也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在有些地區已經實踐了好幾年,有一套規範而成熟的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在還在提這樣的疑問,可能是對土地流轉知識不瞭解、不熟悉導致的,所以在回答這個提問之前,先來簡單的介紹下土地流轉方面的知識。

什麼是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是在我國土地公制的前提下,不改變土地所有權,只流轉附屬於土地之上的相關權利。

土地流轉的原則

(一)依法、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土地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態環境;

(三)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或者資質;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土地流轉並不等於失去土地

土地流轉,流轉的是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土地的所有權仍歸村集體,農戶仍享有土地的承包權,而且土地流轉是有期限的,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也就是說,土地流轉期限到了之後,農戶仍可以繼續承包耕種土地,並不是說把土地流轉出去之後,就永遠的失去了土地,這一點顧慮要打消。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一點土地流轉方面的知識,現在來回答“土地流轉之後農民怎麼辦?”的問題。

首先,農戶在土地流轉之前要考慮自己的實際。土地流轉的原則之一是“依法、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土地經營權流轉”。

根據這一原則,農戶在進行土地流轉之前要考慮的實際問題就是,自己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如何?如果自己對土地的依賴程度高,離開了土地不能生存、生活的話,那麼就不適合土地流轉。

如果自己對土地依賴程度高,離開了土地就不能生存、生活的話,在不考慮這些實際問題而把土地流轉出去,然後再來問“我把土地流轉出去了怎麼辦?”顯然是自己不對自己負責造成的。所以在土地流轉之前,就要想好自己的後路問題,沒有想好後路就不要做。

其次,農業只是第一產業,還有二、三產業。農業只是第一產業,從事農業可以解決溫飽,也可以讓自己衣食無憂,但是這些並不是僅僅只有從事農業能夠實現,從事第二產業的工業、第三產業的服務業也同樣能實現。

如果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之後,把自己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之後,二、三產業有的是崗位等著我們去從事,也許從事二、三產業的收入比你之前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收入更豐厚。誰說農民只能種地,不能幹別的工作呢?


農村一山貨


農村土地流轉後農民怎麼辦?

我是肖為華,我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土地流轉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集中流轉,另一種是分散流轉,流轉的方式各有不同,流轉的價位也不一樣,我給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咱說一說集中流轉。集中流轉是經過這片土地全體農民同意,集中的將這片土地流轉出去,這種集中成片的流轉方式有一個優越性,就是流轉的價更高,因為集中成片,好操作,好管理。人們都願意集中流轉,集中流轉所做的合同正規,有公證,條款清析透明,一般雙方沒有太大的經濟糾紛。

分散流轉的就不如集體流轉的價位高了,在同一片土地上,有的人不往外流轉,人家自己種,你像有勞力的人不流轉,有的就不行了,家裡沒勞力,老的老小的小,年輕人在外打工,沒人種,就得流轉,這樣的地不好流轉,地少,大量流轉土地的人不要這樣的地,沒辦法就得流轉給在家種地的人。這樣,流轉的價位就比集中流轉的低很多。

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都是不能種地的和根本就不種地的那群人,如果是孤寡老人的土地流轉出去了,他們有國家的兜底保障,生活沒問題,要麼是低保,要麼是五保。另外那些流轉土地的是在外打工的,他們打工比種地掙的錢多,把土地流轉出去還有一比小收入,咋也比撂荒強。

農村土地流轉的方式就這兩種,他們的生活是沒問題的,生活的都很好,不是有的人說的那樣。


肖為華


我是一農民,並不去想以後幾年或是幾十年的事情,有些事情並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左右得了的,今年快過去了,想想明年吧,面對土地種糧食那點收入放在城裡吃一頓飯錢都不夠。只有選擇打工拋荒土地,如果流轉出去,至少有三大利好,一個是土地沒被荒蕪,二個是流轉有一定補償,再一個就是你可以安心打工掙錢,不用去考慮禾苗莊稼長勢收穫,等等辛苦勞作的事情,就今年大旱之年中南地區,尤其是山區,大樹都乾死了,還談什麼收入,在人均土地不足兩畝地的情況下,流轉是明智的選擇,因為你在兩畝地上絕對不會發家致富,種不出黃金來,如果人均土地較多的話,可以不流轉,專門從事種植畝收入雖少,面積大積少成多,雖發不了財,但生活無憂。


星辰42665


土地流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土地流轉,對在外能打工的是件好事,雙重收入,沒有後顧之優。對於出不去的,(條件限制)或者上了歲數打工沒有地方要的,是壞消息。雖說流轉自願。流轉出去,租金少,用於日常開支,是杯水車薪。不流轉,鄰居流轉出去的。你在種地會帶來諸多不變。最好是調換地塊。雙贏雙利。土地不荒蕪,農民有地種,有收入。



JAZ強


現在的農村再也不是以往的農村了,農民大多都是選擇外出務工,或就近城市就業,部分地區的土地都出現了閒置的現象。因而國家也有相關政策規定,對連續荒廢3年以上的土地,村集體就有權進行回收,並切可以重新再分配。因此,對於目前不願選擇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就可以選擇把土地進行流轉。

與此同時,國家還提出了“三權分置”的相關土地政策,保證農村農民的土地在流轉中,能夠有政策的保駕護航,那麼現在土地流轉的價格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什麼標準呢?流轉一畝地多少錢?

首先是流轉形式的區別。目前國家對農業的土地流轉形式是以鼓勵大規模的整體流轉,這也是為有利於進行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種植模式的多方面考慮。並且國家會對於土地流轉的種植大戶給予補助,並予以資金方面的優惠政策傾向。當然了,這些都是需要有流轉合同的。一般對外流轉的土地因地域不同,大致是800至1000元每畝,如果是同村流轉,大約僅在300-500元每畝地。

再者是要參考土地的流轉類型。在當前的土地的流轉過程當中,因土地類型不相同其流轉價格也不盡相同。一般的情況下,水田地的流轉價格要高於旱田地的流轉價格,但相差也不會有多大懸殊。這主要因素還是要依據田地上農作物的產量來進行決定,一般水田的流轉價格基本也是在1000元左右每畝,但普通旱田流轉的價格也僅有600-800元每畝。

其次還要看地理位置在哪裡。這類情況大家勢必都知道一些,大城市郊區的土地要比遠郊區縣農村的土地流轉價格要高,這也是地理位置靠近城市的優勢,也是因為其在交通上佔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還有就是發展空間大與遠郊偏僻農村的原因,因而像這樣類型的土地,流轉價格大多在1500-2000元每畝。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土地還有因流轉的時間有關,也就是說土地流轉的時間越久,相應土地的流轉價格也就越高,這也是當前土地的價值在不斷提高的原因,未來的土地流轉價格會不會還有變動,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MinleeHM


個人覺得土地流轉後農民日子過得比以前要好一點,說說我們家這邊的情況,福建商會來我們這,流轉一千畝土地,進行整理,農民在裡面幹活,大工一天120元,小工80。每年還有田畝租金,整理好的大棚田,你也可以返租,和商會籤合同種菜,反而比以前收入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