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 时间只给八分钟


春晚的全称是春节联欢晚会,既然是联欢,就需要突出欢乐祥和的气氛,因此带有讽刺意味的相声一般都与春晚气场不合。然而1988年央视春晚舞台上,还是出现了一段讽刺极强的作品《巧立名目》,一经播出就引发全国观众强烈的反响。

这段相声讽刺了当年社会上风行的公款吃喝现象。作品中的干部以纪念巴普洛夫诞辰139周年的名义吃烤鸭,以至于最后国外的科学家全部吃遍,已经开始吃国内的了。当时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还健在,他们却开始以他诞辰的名义大吃大喝,没有办法,“只能吃活的了,死的已经吃两遍了。”

除了这种巧立名目的说法,作品中令观众印象更深的桥段是,逗哏演员打报告时那句变调的“领导,冒号”,每次出口都引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

后来很多观众因此记错了这段相声名字,以讹传讹为《领导冒号》。

这是一段讽刺型非常强的相声,尤其放在春晚舞台上看更是如此。其后在这个舞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批评如此犀利的相声作品。多年后的2015年春晚上,苗阜、王声又说过一段《这不是我的》,在演出之前曾被媒体评论为继《巧立名目》之后讽刺性最强的春晚相声,然而播出之后形成的影响力远不及当年这段作品。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遥想1988年春晚播出之前,我家刚刚添了一台录音机,春晚直播的时候,家里人按下录音键把当晚的节目全部录了下来。于是这一年的晚会录音后来我就反复听,对牛群、李立山这段表演印象深刻。

不过刚上二年级的我对其中一些台词不是很理解,对巴普洛夫和米丘林这样的外国人名也感到陌生,但从现场观众的反应能够听出,这是一段大受欢迎的相声。而后春晚走过多年我才慢慢发现,春晚能出现《巧立名目》这样讽刺性十足的相声作品,实在是太过难得。

给牛群捧哏的李立山老师为人低调,平时接受采访很少,在相声界像一位隐士,但业内人士都深知他的本事。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2019年5月我当面采访他时,《巧立名目》的诞生过程他还记忆犹新,说起这段相声的同时,他也对老搭档牛群进行了一些点评。他认为牛群有牛一样的坚持和犟脾气,他成功是由于这种性格,失败也是由于这种性格。而对于当年牛群离开他与冯巩展开合作的选择,李老师淡然处之。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到1988年,没有一个人反对《巧立名目》”

问:您和牛群老师合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立山:1982年3月,总政文化部和《解放军文艺》社办了第一期全军曲艺骨干培训班,地点在江苏无锡。我给牛群捧哏,就是打那时候开始的,我们俩是班上的同学。这个班一共办过三期,第二期1984年在青岛,第三期1986年在徐州,《巧立名目》就出自那里。最早这个活的作者不是我,最早是牛群和李培森写的。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问:《威胁》应该也是他们写的。

李立山:对,《威胁》也是。就是因为办班,他们两个搭在一起。最早我一看《巧立名目》觉得这个活不行,那时候段子里说的是机关什么事情都打报告,文字主义,我就说这个主题不好通过。

问:根本不是大吃大喝。

李立山:对,后来我加入进来才出主意转其他主题,后来转到吃吃喝喝上。“烤鸭子”只是其中一番儿,第二番儿是“买轮椅”,小保姆收拾菜窖把腿给摔了需要买轮椅,结果全科一人买了一个。第三番是“买骨灰盒”,老刘的老伴儿死了,结果全科一人一个骨灰盒。里面有几句词儿——人家老伴儿死了你们买什么骨灰盒?寄托点儿哀思吗嘛。你们寄托什么哀思?就算不寄托这里面盛点儿什么不好啊。能盛什么?我那个反正是盛茶叶了。那还能喝吗?反正不老太是味儿的。最后一番儿是“植树”,为种树大家买了钓鱼竿,扎蛤蟆的钎子,一大堆全是旅游的东西。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就这也没买全呢。没买什么?没买铁锨。

问:那要全演下来得20分钟。

李立山:还得多。演得最全的是师胜杰,我和牛群在河北台还是哪个台,有一个录像也是演得比较全的。1987年的时候,我和牛群去春晚。

问:那一年没有通过。

李立山:没通过,那时候谁都拿不准。通过《巧立名目》也可以看出咱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变化非常快,1987年大家听这个作品都说好,但谁也不敢拍板,但到1988年就没有一个人反对说不行,只改了一个地方就是把处长改成科长。

问:但是只留下了吃烤鸭子。

李立山:时间只能给八分钟。最早还不到八分钟,大家觉得作品不错删不掉才保留八分钟。同时也有人提出来过年提骨灰盒也不合适,另外咱们那时候也没那么大腕儿。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问:表演时间也靠后,你们应该是12点之后说的吧?

李立山:放完炮头一个就是我们俩这个。我们没腕儿所以不能靠前,只能搁这时间。

问:不能靠前是因为腕儿大腕儿小,还是讽刺性太强?

李立山:多方面原因。


“春晚上一次都难,我一年演了两个节目”

问:而且那年您除了和牛群老师合说《巧立名目》,在前面的时间还和外国人卡尔罗表演了一个小段儿。那四个小段儿现在听也特别有意思。

李立山:对。除了我们俩,还有常宝华带着常远,一对双胞胎演员,以及单连丽和王荃。春晚上一次都难,我一年演了两个节目。其实本来也不是我演,排练的时候我在春晚剧组,王晓导演那时候大学刚毕业分到中央电视台,卡尔罗那节目由他负责,他就找我帮着给卡尔罗对对活。卡尔罗当时中国话说得还不太利索,但他很聪明,我们俩出去压场表演效果也挺好。临近直播春晚剧组得换人,我是临时的嘛,原来剧组可能是想让赵炎还是石富宽跟他说,这时候卡尔罗不干了,说换别人不习惯,否则他就不演了。外国人说不演和咱们说不演不一样,他是真不演,最后没办法……

问:为了国际和平……

李立山:对,为了和平让烤鸭子扑扑啦啦地飞吧。就这样,我一台晚会上去两次。


“牛群和冯巩合作,说起来还是我搭的桥”

问:1988年与牛群老师上春晚走红后,您几乎谢绝了所有的商业演出,为什么呢?

李立山:1986年我和牛群获得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曲艺会演一等奖,那时候在全国就很红了。另外牛群和冯巩开始合作,缘起也是在1988年春晚,某种程度上说还是我搭的桥。那时候我在春晚驻组,冯巩有时候过来聊,我们都是天津老乡,他那时候也小,我还拍过人家脸蛋跟人家说,好好干将来你能成。他跟我说刘伟要出国,他想跟牛振华搭档。牛振华是空军的,跟我私人关系也不错,但是我实事求是地跟冯巩说,牛振华倒是不错但是有一个弱点,他不会写,你应该找一个会写的,能写能演将来你俩准能成。

我倒没说让他找牛群,后来冯巩和牛群经常一起聊,我也没往心里去。从春晚之后,牛群就开始流露出换搭档的意思。那是牛群正火的时候,说实话多少有点儿膨胀,他也不太爱服团里管。而且牛群跟广播说唱团一直关系不错,姜昆过去用过他一些作品。牛群就提出来“搭活对儿”,就是不固定搭档。1988年4月我当上曲艺队队长,对于我来说这也不足为怪,那么多年我走了那么多地方,我跟谁搭档都行。另外,牛群在和我合作之前是跟赵福玉搭档的。1986年春天开始,组织才派我和牛群合作。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问:其实您也牛群老师真正合作也就两三年时间。

李立山:两年。现在说牛群是个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艺术家,实际上牛群相声说得不行,他写相声比说相声好,他很多相声之所以能成,和他背后下的苦功有关。牛群的性格跟他的姓有关系,他拿出个作品来周围人越说不行,他就非让它行不可。大夏天的他可以一个礼拜不出屋,他也不会做饭,就吃方便面馒头,光膀子穿个大裤衩,一个礼拜之后出来把作品一念,行了。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问:就有这股劲儿。

李立山:他有这股劲儿。有句话叫不撞南墙不回头,牛群这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所以牛群成也因为这性格,败也是这性格。牛群有自负的一面,也有盲目的一面,做出来的事情和年龄不太吻合。

问:说起来,牛群、冯巩几乎成为九十年代春晚相声的代名词。

李立山:他们俩的表演观众都非常喜欢,但从相声本身来看,他们俩的演出形式属于“倒三七”,时间一长牛群的心里舒服吗?不管怎么说“倒三七”都是相声中的另类,而不是样式。

春晚历史上那段最成功的讽刺型相声,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问:他们俩有的段子牛群几乎一个包袱儿没有,都在冯巩那里。

李立山:对呀。现在冯巩和我的徒弟贾旭明经常合作,大部分包袱儿也都是在冯巩那里的,这可以理解,贾旭明他们毕竟还年轻。但当时牛群和冯巩都年龄不算大,事业上算是并驾齐驱,总是“倒三七”的形式就容易出问题。我在包袱儿多少这方面虽然不计较,但是我能在一些地方找回来,总不能让人说你是站旁边听相声去了。李金斗我们私交好,他说过我的捧哏不抢人家不夺人家,一点儿不让人掉到沟里,还不能让观众看出是闲的。

问:这个状态其实很难拿。

李立山:咱们现在相声演员多,捧哏的也多,但真正算是真捧哏的没几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