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漫步月港臨江古街

 近段以來,家鄉作為古月港遺址的核心區,保護和開發熱潮正在興起,看到家鄉越變越漂亮,我的心潮無比澎湃。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回去走走看看,每次都會特地漫步到我再熟悉不過的月港臨江古街,怎麼也沒想到,以前與我朝夕相處、默默無聞的古街而今名聲鵲起,七個古碼頭引發了無數專家學者的青睞。

  每次漫步古街,我的心中總是蕩起陣陣漣漪,回憶與思索錯綜交織著……

  見證繁榮貿易的老物件——木店窗

  月港臨江古街位於海澄鎮豆巷村港口溪尾社,自東向西,從港口橋到店仔尾,總長近千米,分為港口、魚仔市、花壇前、中股、容川碼、店仔尾等幾個片段。

  從我老家的後門出來,僅十多米遠就看到了店仔尾碼頭,向右邊一拐,迎面而來的是一條長長的街道,這就是臨江古街。本地人俗稱容川碼街,其實容川碼街只是臨江古街最出名的一部分而已。

  漫步在街道上,眼前的房屋多數已改建成樓房了,讓人怎麼也想象不到,這就是明代月港興盛時期曾經繁榮一時的商業古街。

  忽然眼前一亮,像是發現新大陸似得,我看到了一座沒有改建的平房,一個老物件映入眼簾,這就是見證古月港繁榮貿易的老物件——木店窗。

  據史料記載,月港貿易繁榮時期,臨江古街的以前房子都是木結構,面向街市,戶戶都是店面,家家都做生意,中開大門,兩邊各開齊腰高的木橫窗(我們叫它“店窗”,店窗實際上是售貨窗),白天朝下一拉,就像現在的櫥窗一樣,可以展示擺放在內的商品。晚上打烊了,往上一拉,就和四周的牆壁嚴絲合縫了。店面一間緊連一間,生意繁忙,經營也很多樣化,有豆餅行、米行、糖冬瓜行、冰糖行、藥材行、鑄鼎行等。帶著濃郁異國情調的商品也雲集於此,木店窗前聚集著操著各地口音的八方來客,其中不乏高鼻子藍眼睛的西洋人。

  如今,這樣的木店窗已所剩寥寥無幾。這個破舊的“古董”已是“門前冷落鞍馬稀”。我久久地凝視著木店窗,一段甜美的回憶浮現了起來。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一群小孩經常逛臨江古街,而最誘惑我們的地方便是那食雜店的木店窗了。記得那時候的食雜店有兩家,一家是港口有個叫海元的商人開的,一家是容川碼關帝廟旁叫“昆仔”開的。由於“昆仔”和藹可親,他的食雜店便最受我們小孩歡迎。一群小孩踮起腳尖,趴在那齊腰高的木店窗前,盯著那店裡的零食垂涎欲滴,手上緊緊捏著壹分或貳分的硬幣,爭先恐後地直嚷嚷:“阿伯、阿伯,我要龍蝦酥,我要蒜蓉枝,我要磚瓦片……”

  過了一會兒,我緩過神來,突然發現,這個破舊木店窗跟周邊的漂亮樓房是多麼的不協調。但是,又轉念一想,希望這個破舊木店窗不要再被拆除,應該保護起來,因為它是古月港繁榮貿易的見證物。

  簡單而神秘的老物件——竹格仔

  走在古街上,偶爾還能看到一種簡單而神秘的老物件——竹格子。

  上個世紀,臨江古街的房子門前大都掛著“竹格子”。這種竹格仔上方均用麻繩固定在門楣上,然後用一根竹竿將其撐開,杆尾杵在廊沿石外,左右兩邊可供人們出入。竹格仔為竹條編織而成,竹片與竹片之間留有一定的縫隙,人們坐在古厝裡,可以從縫隙中看到街上的行人,而外面行人卻看不見屋內的春光。真可謂內藏玄機啊!竹格仔和大門一樣,也貼有紅紙門神,上面寫上“格外春風”或單字大“福”字,也有單句的門聯句,畫一個大桃子形狀,在桃子形狀內寫上“桃紅又見一春”等等。有的不貼紅紙聯,就在竹編上寫了這家住戶主人的姓氏祖籍地名,如姓許寫“高陽”、姓林寫“西河”等。黑字油上桐油,可以耐久免換。

  多數人弄不懂這種“竹格子”的作用是什麼,感覺好像是為了遮陽的。其實,這看似簡單而又神秘的“竹格子”,卻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據說,朱熹守漳時,認為原漳州民風“粗野”,這種掛“竹格子”的風俗便是他改革民俗的措施之一,意為“以隔內外”、“以淳民風”。到了明代,佔據漳州地區官方主體地位的哲學思想仍然是程朱理學,唐泰、陳真晟、黃道周等一批學者恪守朱子學脈,使朱子學說在漳州地區始終得以傳承與發揚,這種教化的習俗也就這樣延續了千百年,可謂影響深遠。從整條臨江古街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竹格子”的現象來看,明代中後期的古月港不但貿易興榮,民風更是淳樸。

  歷經滄桑的貿易窗口——古碼頭

  逛完古街,江岸上是必須去走走的。七個古碼頭與臨江古街並列而行,猶如七顆璀璨的明珠嵌在“一水中塹,環繞如偃月”月港懷中。七個古碼頭自東向西沿九龍江排列,依次是餉館碼頭、路頭尾碼頭、箍行碼頭(又名中股碼頭)、容川碼頭、店仔碼頭、阿哥伯碼頭、溪尾碼頭。

  據史料記載,1566年,明朝為了管理月港專門設立了海澄縣,設縣次年(1567年),“準販東西二洋”,從此,月港成為全國唯一的“特區”,中國商人可以由漳州月港出洋貿易。月港人民便依託眾多碼頭,形成了三條水上航線。多少出口物資從這裡起航,又有多少進口物資從這裡上岸,眾多的碼頭成了眾多商船的停泊點、出發點,為古月港通向臺灣、乃至南洋的對外貿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七個古碼頭中最為出名的就數容川碼頭了。容川碼頭於明萬曆年間(1573年至1620年)由海澄海商蔡容川(又名蔡志發)捐建,故名容川碼頭。容川碼頭不但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在上世紀70-90年代,容川碼頭也是家鄉人民生產、生活、休閒的最熱鬧場所。那時候,自來水還沒普及,居住在港口溪尾一帶的人民的飲用水源就是九龍江水。每當漲潮時,每家每戶都要來碼頭上挑水;男人們在這裡清洗捕撈回來的蛤蠣;女人們在這裡洗衣、洗菜;小孩們在這裡嬉戲、游泳。好一片熱鬧景象,至今記憶猶深。最讓人愜意的是,當潮水退去時,或是傍晚時分,碼頭大石板被潮水沖刷得一乾二淨,頑皮小孩就躺在上面乘涼,多麼悠閒自在。

  走在岸上,放眼望去,除餉館碼頭外,其它六個碼頭都被淤泥淹沒。九龍江江水依舊滔滔,回思昔日“海舶鱗集,商賈成聚”、號稱“小蘇杭”的月港,不禁感慨世事的沉浮、歲月的滄桑,可謂“逝者如斯夫!”

  如今,挖掘、保護工作正在進行,相信有朝一日,這些充滿滄桑的古碼頭會重新浮現在世人眼前。

  歲月斑駁如畫,回憶散落似沙。漫步月港臨江古街,我的思緒如夢如幻。古街、木店窗、竹格子、碼頭,望著這些零星的老物件、古蹟遺址,似乎是歷史老人在向我們默默訴說著古月港曾有過的繁榮。月港啊、月港,幾百年來,你雖然鉛華褪盡,風光不再,卻在那“空靈”之處引人無限遐想……

  如今,月港那厚重的歷史積澱再次喚醒了世人的思考,農村宜居環境建設、古蹟遺址保護、申遺等一系列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相信不久的將來,新的征途將再次從這裡起航。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龍海:漫步月港臨江古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