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蔡瀾的一碗豬油飯,吃哭多少人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經寫文《死前必食》,歷數天下美食,豬油撈飯便是其中之一,蔡瀾先生是這樣說的:穀類之中,白米最佳,一碗豬油撈飯,吃了感激流淚。

一碗豬油飯,豬油是靈魂。

所以蔡瀾先生還專門寫了一本《豬油萬歲論》,他在書中如是說,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個面黃肌瘦的女友,她在減肥,蔡先生一口氣說了十幾樣美食,邀請她一同去吃飯,女士都不為所動,最生蔡先生拋出殺手鐧:“跟我去吃一碗豬油撈飯吧!“這才叫女士動心,可見一碗豬油撈飯的魅力有多大。


蔡瀾先生還開了一間香港粗菜館,很多明星朋友專門跑去吃,就為了那一碗“豬油撈飯“,豬油的香味,就像刻在骨子裡的印記,吃過的人再也忘不掉。

蔡瀾說:在窮困的年代中,那碗東西是我們的山珍海味。那碗東西,也是我對小時候媽媽味道的最美好記憶。


蔡瀾先生對豬油飯的觀點,特別有共鳴,記得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總是放下書包就蹦進廚房,第一個動作是掀開鍋蓋看飯熟了沒有,媽媽總是嘴在訓斥 “饞貓,等下上桌飯又吃不下了” 手卻在心疼孩子馬上盛出一碗飯,舀一小勺豬油擱飯上,再加點鹽,我則迫不及待奪過碗邊拌邊往嘴裡劃拉,那個從鼻子到口到肚子都特別滿足的飽滿香味,真是沒齒難忘。

關於豬油飯的記憶,是大人的共同記憶。而對於漢堡可樂喂大的00後孩子,就可能是天方夜談了。

不過,某一天回到家,見到兒子做飯的一幕,卻刷新了我對豬油飯只屬於上世紀的三觀。

那是個颱風天,學校停課,兒子突然打個電話給我說老媽你轉我100塊錢,我去超市買東西。

然後,我下班回到家,廚房裡已然飄出陣陣肉香,我好奇地尋著香味過去,發現平時君子遠庖廚的兒子,正身系圍裙,身手熟練專注地忙活著做飯。

再走進一看,小湯鍋裡是焯過肉還未倒掉的水,裡面居然飄著幾片姜和蔥段(焯個水都這麼高級),一旁平底鍋呲啦呲啦濺起縷縷輕煙,一片片粉紅純白相間的五花肉,隨著他一雙細長的彈古箏的手指尖握著的黑色筷子上下飛舞,由純白轉透明再到略略泛出焦香。

重點不是香煎五花肉,重點是——

他小心把平底鍋裡煎出的油倒到了一個小碗

再往鍋裡撒上各種香料,把肉盛出。

再然後,他又拿出一個碗,裝一碗熱騰騰剛煮好的白飯,他居然煮好了米飯!重點是,他端著這碗米飯,另一隻手拿著一個小勺,小心翼翼舀了一小勺剛煎出的豬油認真地淋上去,再撒上一點鹽……開拌!

濃濃的遙遠又熟悉的香氣燻得我瞪大了眼睛,天哪!豬油拌飯?!瞬間有種穿越的趕腳,回到我小時候……

很少做飯的兒子,怎麼偶爾下廚,會想到要做豬油拌飯這種和00後八杆子打不著的古董飯呢?我有點納悶,他很享受的一口接一口扒著飯,沒功夫答理我的刨根問底。

直到某天,在他床頭撿到一本長得像一塊肥肉名字也叫肥肉的書,翻開來看,終於找到了五花肉和豬油拌飯的出處……

看來關於吃的想象和誘惑,是沒有年代之分的,即便是由一群五六十年代人堆砌的美味回憶,也能讓00後即刻生出行動的翅膀,用味蕾來檢驗轉化的真相。


與現時的我們,肥油總有種讓人變肥的恐懼,but,李碧華說


如果世上沒有男人,女人根本無須在乎體重!


美食家蔡瀾的一碗豬油飯,吃哭多少人


美食家蔡瀾的一碗豬油飯,吃哭多少人


而對於蔡瀾這樣的老饕來說,豬油撈飯早已經列入死前必食的美味清單,跟不吃死也不甘心比起來,人胖點瘦點又算什麼呢。

豬油撈飯,你值得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