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新冠肺炎核酸與抗體聯合檢測,結果如何判讀?

協和:新冠肺炎核酸與抗體聯合檢測,結果如何判讀?

2019-nCoV屬於冠狀病毒β屬,基因組為線性的單股正鏈RNA,是已知可感染人類的第7種冠狀病毒。然而,臨床上並不是所有2019-nCoV感染者都能通過常規標本測出2019-nCoV核酸,目前多地多家臨床機構已出現2019-nCoV核酸檢測假陰性情況,從而導致核酸檢測結果與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不相符。這其中涉及到樣本採集與存放,病毒感染的部位,RNA提取方法,核酸檢測試劑盒質量問題等多方面因素,給2019-nCoV感染診斷及防疫防控帶來巨大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已經將抗體檢測結果列入到確診病例標準,並指出抗體檢測可以作為疾病診療動態檢測的重要指標。

疑似病例同時具備以下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者:

  • 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 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 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
  • 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病毒感染機體後,免疫系統對病毒進行免疫防禦併產生特異性抗體。其中特異性IgM抗體是機體感染後早期產生的抗體,可提示現行感染或新近感染。IgG抗體是再次免疫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提示病情進入恢復期或存在既往感染。

因此,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體聯合檢測不僅可以對感染性疾病進行早期診斷,而且有助於對機體感染階段的評估。

抗體檢測假陰性及假陽性結果分析

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會影響臨床診斷。為提高2019-nCoV抗體檢測的準確性,有必要對可能出現的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一、抗體檢測假陰性

1、防腐劑和抗凝劑:採用防腐劑疊氮化鈉、抗凝劑EDTA等處理標本,會抑制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活性,造成ELISA假陰性。

2、標本保存不當:當標本在冰箱中保存過久時,血清中IgG聚合成多聚體,且抗體免疫活性減弱。

3、實驗員操作失誤或試劑盒保存不當:試劑使用前未平衡至室溫,試劑用量不足,溫育時間或溫度不足;試劑未按規定保存,受到汙染或失效等。

4、層析過快:抗原抗體複合物尚未與檢測線上的抗體結合,就越出檢測線,造成GICA假陰性。

二、抗體檢測假陽性

1、溶血或紅細胞標本:紅細胞的細胞內液中各種酶可與底物發生非特異性反應,且血紅蛋白中亞鐵血紅素與HRP活性類似,可催化底物,造成ELISA檢測假陽性;檢測區堆積形成顏色較淺的非特異性條帶,干擾目視法判定膠體金試紙結果。

2、纖維蛋白的影響:由於標本凝集不全或離心轉速過低、時間太短,血清中的纖維蛋白未完全析出,形成的塊狀或絮狀物堵塞洗板機頭。

3、細菌汙染標本:菌體內可能含有內源性HRP,造成ELISA假陽性結果;此外,疏水性的菌體碎片與金標粒子或捕捉抗體發生結合,影響GICA判讀。

4、患者自身原因:體內存在自身抗體、嗜異性抗體等,如患有某些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異常,或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可產生異常蛋白抗體或特殊物質,如類風溼因子、甲胎蛋白、補體等,具有一定吸附作用,造成抗體檢測假陽性。

核酸與抗體聯合檢測結果解讀

核酸與抗體聯合檢測可提高檢測效率,當聯合檢測結果出現以下情況時,需要綜合分析判斷進行結果的解讀。

一、核酸檢測陽性時,抗體檢測出現陰性或陽性結果

(1)核酸陽性,IgM和IgG均為陰性

患者可能處於2019-nCoV感染“窗口期”:“窗口期”是指從人體感染病毒後到外周血中能夠檢測出病毒抗體的這段時間,一般為2周。這段時間內,無法檢測血液中的病毒抗體,因此,IgM和IgG均為陰性。此時處於感染早期,病毒不斷複製,核酸載量呈指數遞增,達到核酸檢測下限,核酸檢測呈陽性。核酸檢測較血清抗體檢測的優勢在於縮短了感染檢出窗口期,可及早發現感染者。

(2)核酸陽性,IgM陽性、IgG陰性

患者可能處於2019-nCoV感染早期,機體免疫應答最早產生抗體IgM,暫未產生IgG或IgG含量未達到診斷試劑的檢測下限。

(3)核酸陽性,IgM陰性、IgG陽性

患者可能處於2019-nCoV感染中晚期或復發感染。在病毒剛入侵人體之時,免疫系統首先會產生臨時性抗體IgM,大約在1個月後達到峰值,隨時間的推移,侵入人體的病毒逐漸被IgM中和,IgM逐漸減少,直至低於檢測下限;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持久性抗體IgG,在感染中晚期,IgG為機體免疫的主力軍,濃度高,能夠被檢測到。恢復期IgG抗體較急性期增加4倍及以上時,可診斷為復發感染。

(4)核酸陽性,IgM陽性、IgG陽性

患者處於感染活躍期,但人體已經對2019-nCov產生了一定的免疫能力(持久性抗體IgG已產生)。

2、核酸檢測陰性時,抗體檢測出現陰性或陽性結果

(1)核酸陰性,IgM陽性、IgG陰性

IgM陽性提示極大可能處於2019-nCoV感染急性期,此時需考慮核酸檢測結果存疑。出現核酸檢測假陰性的原因及應對建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標本質量差:採集上呼吸道的口、鼻咽拭子等部位標本時,推薦採集鼻咽拭子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為了提高檢測陽性率,建議採集同一患者多部位標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鼻腔拭子等)合併檢測;對於有消化道症狀的疑似患者,可同時採集糞便或肛拭子進行檢測。

標本採集保存不當:沒有正確保存、運輸和處理標本。推薦4°C運送標本(因RNA易降解)。技術本身原因:如病毒變異、PCR抑制等。由於2019-nCoV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分子量大,具有易變異的特性,傳播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核酸序列的變異,若處於核酸擴增的引物結合區,就會出現假陰性結果。建議針對多個核酸區域進行擴增,可有效避免核酸變異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因此,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時,只可報告本次檢測結果陰性,不可排除2019-nCoV感染,需多次重複確認。患者有其他疾病,已發現類風溼因子引起IgM弱陽性或陽性的病例。

(2)核酸陰性,IgM陰性、IgG陽性

提示患者可能既往感染2019-nCoV,但已恢復或體內病毒被清除,免疫應答產生的IgG維持時間長,仍存在於血液中被檢測到。

(3)核酸陰性,IgM弱陽性、IgG陰性

提示患者初次感染載量極低的2019-nCoV並處於早期,病毒載量低於核酸檢測下限,機體產生少量IgM抗體,而尚未產生IgG;或者由於患者自身類風溼因子陽性等引起的IgM假陽性。

(4)核酸陰性,IgM陽性、IgG陽性

患者近期曾感染2019-nCoV並處於恢復期,體內病毒被清除,IgM尚未減低至檢測下限;或核酸檢測結果假陰性,患者處於感染活躍期。

【參考文獻】

1、新型冠狀病毒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技術應用探討,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

2、IgM和IgG抗體聯合檢測在新冠病毒感染中的診斷價值,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