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进阶

导语:

印度电影的一贯风格,它不注重高科技技术流下的艺术炫技,不烘托庞大背景下的视听震撼。它注重在剧情故事的娓娓道来中燃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摔跤吧!爸爸》同样是这样一部跟我们的普通生活近得不能再近的真实故事,它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隔壁,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女儿们的辛苦培育。

导演融入这部影片的真正用心,必须要从多层面进行解读。小众高分电影《摔跤吧!爸爸》是由印度导演尼特什·提瓦瑞执导的一部治愈系电影。

与他以往的作品相比,《摔跤吧!爸爸》重将温暖进行到底。在电影中,导演将一个真实的爸爸培养女儿们成为国家级摔跤手的故事融入电影。在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背景下,营造平凡人生活的温情氛围,赋予人物角色深厚的主题思想。

本片的豆瓣评分达到了9.1分,国内于2017年5月5日上映。这部电影刷新了印度电影史上国产片票房纪录。

影片围绕主角马哈维亚对摔跤事业的执着展开:

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国家队的摔跤冠军,因为生活所迫放弃了自己的摔跤梦想。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为国家争光,成为世界级摔跤冠军。

但最终没能迎来儿子的他,把希望转嫁在了自己的女儿身上。他想尽可能发挥女儿们在这方面难得的天赋。在艰辛的训练过程中,最终赢来了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电影从头至尾以三个阶段为联结:突破世俗对女性摔跤的偏见、层层突围成为国家级摔跤选手、打破传统观念成为世界级摔跤冠军。三个阶段的递进带给观影者温馨励志的感受。于此之外,导演在故事的背后也设置了三个主题呈现。

从主人公迎接不到儿子继承梦想的绝望,到发现女儿们的天赋异禀,这些人物成长过程中的进阶,其实是在表达现实生活的梦想与亲情的蕴养。

本文将从“整体的叙述方式、物品的象征意义、故事的情感表达”这三个层面进行深度解读:

  • 整体的叙述方式:整体叙述方式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画面镜头的转换衬托叙述方式的高级感。
  • 物体的象征意义:女儿们突破传统观念,剪掉头发,换掉裙子等举措都极具有象征意义,引起观众的深度思索。
  • 故事的情感表达:故事背后的深意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彰显梦想与亲情的伟大。


漫谈《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进阶

01、整体的叙述方式:自我陈述与画面情境相互融合,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故事的真实情感。

看完《摔跤吧!爸爸》后,给人一种情感与心灵上的释然。暖黄色的色调,平凡普通的百姓生活很容易将观影者带入电影情节,其中导演独特的叙事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导演尼特什·提瓦瑞为了让电影达到艺术效果,采用独特的叙述方式,既带有趣味感,又不使观影者产生凌乱感。

①以主角马哈维亚年轻时在摔跤事业上的执着,与年老后对女儿们的辛勤培育做出叙述对比,讲述了他为了体育精神而奋斗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导演将主角的年龄线从青年延伸到老年:两个时空,同样的梦想,他在年轻时为自己的梦想挥洒了多少汗水与执着,他在老年时就对女儿们抱有多大的希望与寄托。

《摔跤吧!爸爸》的剧情有苦有甜,充满爱与温馨。

在这个过程中,男主角马哈维亚的成功离不开妻子与女儿们的理解与支持。从自己也在迫切期盼儿子的到来,到后来突破世俗的观念,用实际行动说服周围人对自己努力的认可。

这种独特而细腻的叙述方式非常有趣味性。导演在细节处理上注重两个时期的对比,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流露出在现实与世俗下喘息的艰辛。让原本平淡朴实的故事不再无聊,显得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漫谈《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进阶

②用递进的成长画面,现实的精准刻画,将温暖进行到底。导演在情境刻画上追求朴实无华,无论是女儿们的自我成长还是父亲在体态和精力上的逐步衰老,将人物细腻的内心进行清晰的表达。

影片的开头,以男主角马哈维亚对摔跤事业的执着为开端,健硕的身材凝聚了他日积月累的辛苦付出。在男女地位天差地别的印度,敢于顶着世俗偏见让女儿们练习摔跤,已经显露了父亲根深蒂固的男女平权思想。

他对自己的女儿们说,“如果你没有得到金牌,印度乃至整个世界的女孩子,都只能是一如既往地洗衣做饭,相夫教子。所以你不只是比赛,你是为所有女性赢取生存的主动权”。

当大女儿进入国家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开始质疑父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时,大女儿对父亲做出了挑战。最终在摔跤上,女儿赢了,在思想上,父亲胜了。

用这种情感的冲击与对比的形式来表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情绪,导演以高超的执导技术拍摄出了一部治愈心灵的影片。

相比较于其他类型印度影片,这部电影里镜头体现的画面更加细腻,丰富,感性朴实的表达平凡生活中的感动。让观影者在潜移默化中爱上生活,体验无处不在的温情时刻。

漫谈《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进阶

02、物体的象征意义:女儿们突破传统观念,剪掉头发、换掉裙子等举措都极具有象征意义,引起观众的深度思索。

①长发与裙子具有双重象征意义:世俗与希望。

首先,长发是女性在世俗束缚下的既定装扮,象征着世俗的约束。

印度人尤其是农村人对女性的歧视,这条线一直到大决战的时候才真正被摆到面上来成为女主为之战斗的目标。起初女儿们对父亲在摔跤上对自己的训练,只有抱怨和不满,她们需要忍受世俗的眼光,需要忍受夜以继日训练的辛苦。

直到她们想反抗时,即将嫁人的朋友的一番话,让他们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我看来,有些事说不出,却可以用行动表达出来。

这也是剪掉长发的意义,世俗的束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于是,他们用剪掉长发的方式对世俗的束缚做出告别,期望有人能带她们走出迷途。

其次,换下裙子,代表突破束缚的希望,见证希望的到来。

女儿们的反击,是一个人在认清现实和了解全局后,树立、追逐目标过程中对困难和痛苦的条件反射。

面对妻子和女儿们的质疑,他希望能够给自己的女儿更好的未来,“给我一年的时间,如果是我错了,我保证会永远放弃我的梦想”。

在我看来,支持女儿们剪掉长发、换下裙子,也是希望能够给女儿们与其他传统女性不一样的人生。这样的改变,其实是对希望的见证,是迎接新一轮的新生,是对命运的不妥协。

漫谈《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进阶

②两个物体贯穿始终,折射出不同处境下人物的内心情感

如果稍加留意,会发现在不同处境下,头发和穿着折射出当下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大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在传统观念的熏染下,她当初的坚定动摇了。在外界诱惑的引导下,她又开始留起了长发。

“我的女儿,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马哈维亚

大女儿以为进了国家队后就完成了摔跤生涯的使命,开始对父亲的教导方式产生质疑。后来在赛场上的缕缕失败才发现,在赢得自由的艰险道路中,父亲给了她们最有利的引导、激励和鞭策。

自我成长是一件隐隐作痛的事,更是一件让人越来越美好的事。

导演以头发和穿着作为承载体,不仅仅是电影的线索之一,也是折射不同处境下人物内心情感的最佳方式。故事节奏缓慢而平淡,看似没有高潮情节,但观影者可以从中体验每个人物都存在的美好和温暖。

所以,这两个物体贯穿于影片的细节也是值得品味的。因为它们不仅承载了导演对电影的深情,也呈现影片背后的主题。

漫谈《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进阶

03、故事的情感表达:基于《摔跤吧!爸爸》的剧情,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梦想与亲情的思考。

电影的故事和环境很简单,导演选择了一座落后贫穷的小村庄,让所有的故事在这里发生,在这里结束。在这种简单的情节下,才能更显整部电影的寓意所在。

父亲与女儿们,两个不同时期的摔跤手,在命运之轮的碾压下,都最终冲破迷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下面,我将根据《摔跤吧!爸爸》的电影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对梦想与亲情的思考:

①梦想:梦想从不遥远,只要努力留下痕迹便好。

导演选择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讲述关于梦想存在的困境,男主角满怀期待能将自己的能力传授给儿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然而却缕缕失败,迎接来的都是女儿。直到他偶然发现两个女儿在摔跤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才让他明白,梦想即便是失败,也要留下痕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挫折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随波逐流,平于大众。但当走过这段路回过头来再看时,才后悔自己当初的轻易放弃,没有再奋力坚持一下。

电影背后隐藏的真谛就是如此,有梦想不追逐将是一生的遗憾。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请记住曾经追逐的地方,努力在那儿留下痕迹,即便是一个轻轻的脚印。

②亲情:感恩亲情,伟大的爱需要用行动来表达。

在世俗的压迫下,想突破重围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开头是最艰难的。她们没有训练场地,父亲亲手割断庄稼,尽全力为她们创造更适合常规训练的场地和环境。也是在父亲亲手打造的场地里,她们实现了自己越来越高的梦想。

我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成人,在这过程中,我们会体会到亲情的伟大与温暖。但最好的亲情不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而是我们需要抱有感恩之心,让最爱的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漫谈《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赎来源于心态与思想的进阶

结语:

《摔跤吧!爸爸》不仅仅是一部治愈温情的电影,更是蕴含着深刻情感哲思的温情诗。

光明就在我们的面前,只要你能捱住痛苦,走过重重黑暗。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哲学家泰戈尔

我是 ,给予我关注,回馈给你温暖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