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得很喪、很抑鬱該怎麼辦?

一縷冷香


首先,不要否定自己,有一些情緒的宣洩或者壓力是正常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迷茫期,當你感到壓抑或者抑鬱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改變來自我調節:

1、多陪陪家人,可以是父母或者孩子,因為他們都是你最親近的人,給自己一些時間感受親情的溫暖,跟他們在一起你應該最感到自在快樂。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關係確實會對個人造成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應儘可能去彌補或者改善。

2、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進行適當的運動,比如快走、跑步、羽毛球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選擇。通過身體物理性的變化條件自身新陳代謝,通過出出汗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3、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如果存在一些心理抗拒可以從一些簡單的活動開始,比如越朋友逛街、吃飯、看電影。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變得開朗、樂觀、自信。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很多時候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你發現做一件事情讓你不快樂時你就不要去做,也不用糾結,往往患得患失、過度糾結、過度追求完美才是我們壓抑的根源。

最後當你付出努力仍無法改善自己的抑鬱傾向的話,還是應該及時諮詢專業的心理老師。


小城健康君


人生很少是一番風順的,沒有誰能夠毫不妥協地活得輕鬆,而那些不經意間遭受的痛苦卻從來是一擊命中。


最近在抖音上,不知不覺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悄然火了起來,各種直指人心的句子,讓人看的一陣陣壓抑,彷彿勾起了內心深處一些曾經很喪的回憶。簡單摘錄幾句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人間失格》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 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 怪哉,僅一夜之隔, 我心竟判若兩人!《人間失格》

----早晨,我睜眼醒來翻身下床,又變成了原來那個淺薄無知、善於偽裝的滑稽角色。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懼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趁著還沒有受傷,我想就這樣趕快分道揚鑣。我又放出了慣用的逗笑煙幕彈。《人間失格》

這本書是太宰治的一本自傳體小說,主人公就是以自己為原型的,總結的來說,就是一個活的很喪的人,寫了一本很喪的小說,然後在很多年後,依然引起著很多人的共鳴。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大概因為每個人可能都經歷過一段很喪的時間吧!抑鬱從來都不是今天的新產物,堂堂才華橫溢的文豪太宰治都經歷過,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


每個人都有低落的時候,心情壓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找不到目標,不想交際,也拒絕別人的示好。有的人可能很快會找到別的更重要的事情,以忙碌的狀態填滿自己的空虛的內心,然後從低谷中走出去。也有些人卻逐漸沉淪,慢慢朝著抑鬱的沼澤裡邁進。

抑鬱的最大表現是情緒持續低落,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低落,情緒的改變總是有源頭的,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限,在相同的事情面前所有人的表現都不會一樣。無論是感情挫折,工作不順,還是其他原因,人在心理受傷的時候,總會下意識的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算是一種自我保護。這種壓抑的情緒除了讓自己倍感沉重之外,也會促使當事人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獨自思考。有時候,抑鬱並不全是壞事。最普遍的情緒分類為喜、怒、哀、驚、恐、愛等,抑鬱只屬於其中'哀'的一部分表達而已,並不是所有的情緒,所以,我們也不應當將抑鬱作為我們生活態度的表達。

人生是由各種各樣不同的也不可預料的事件組成的,和戀人見面時的開心,被父母責備時的無奈,忙於工作時的疲憊,看到自己喜歡事物時的開心,和旁人吵架時的憤怒。當然,還有自己不開心時的難過和抑鬱。去多做一些事,多認識一些人,多看一些自己沒有看過的風景,多吃一些美食。將自己的各種情緒都體驗一下。偶爾休息一下是好的,可是終歸前方路上的風景更好!我們總要不斷的向前走,放空那些不好的,才能收穫更好的。

別輕易的給自己貼上喪和抑鬱的標籤,只是暫時的,休息一會。


天天天都天藍


試著幫別人做點事,可以從幫助別人中收穫快樂,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微笑]



楊老師1349


多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空閒之餘出去走走轉轉。也可以找信的過的朋友傾訴一下,或是匿名寫寫自己的內心活動,將心裡的苦悶傾訴出來。


隨風4208718


讓負能量成為藝術美 生活調味劑 開心的源泉吧


草莓醬紫貓


人的情緒有起伏是很正常的,也會有周期性的變化,適當的喪還可以發洩我們內心中負面的東西,但是如果長時間都處於比較抑鬱的狀態,那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了。


小鄭心理


出去走走吧,旅遊或者爬山


大柱的二狗子


是經歷了什麼事情嗎?如果是有什麼事情刺激,先改變對事情的認知。

生活的方式也需要改變,比如轉移注意力,運動,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

不要老是停留在自己認為自己喪的意識中,而是慢慢改變狀態。


shelly藍夢


看幽默小品或者相聲


4884647588208


人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縱觀歷史所有的成功者,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懂得審視自我。曾國藩在給子侄的家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不激不隨”四字。四個字說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因此曾國藩才時時提醒,怕自己忘記,也怕子侄忘記。希望我們都能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陷入惡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