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章


《道德經》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遼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譯文】  

  恭敬和怠慢,相距有多遠?

  善良和醜惡,又相差多少?

  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

  這相互對比攀比的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

  眾人都熙熙攘攘,如同去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如同在春天裡登臺眺望美景。

  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

  顯得無知、疲倦、閒散,就像流浪漢一樣還沒有歸宿。

  眾人自己謀劃,打算留下餘財,而我卻看似毫無智慧,窮困潦倒,好像什麼也沒有留下。

  我真是隻有一顆愚人的心啊!

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那麼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

  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

  只有我與眾人不同,可貴的是能夠領會並擁抱萬物之母,真正擁有了“道”。

【心得】

老子將自己的心態和世俗之人的心態作了眾多對比,他掲露了世俗之人追求物質慾望的貪婪心態,並故意以相反而且誇張的比喻描述自己的心態。文中所說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單單指老子一個人,而是所有擁有“道”的理念和思想的人。文中“愚人之心”其實不是指老子本人,恰恰是指那些混淆了是非、善惡、美醜等概念,被慾望矇蔽了心志的人。老子期望有更多人在世俗之人追求名利的同時,能夠跳出世俗,淡泊明志,追求精神的昇華,而不是隨波逐流。

平常心對待,人人都會說,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這是境界。真正的深水錶面很平靜。在物慾橫流的當代,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多讀書,多思考,找準方向,認準定位,不能有病亂投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