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對的更牛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瑰寶,春節貼對聯是中國的一個習俗,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關於對聯,其中的故事以及門道都有很多。然而,因為對聯的門檻一般來說比較低,因此在古代時,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愛寫對聯。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是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蜀檮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對聯,同時也是第一副春聯。

歷史上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對的更牛

在古代,對於對聯有著嚴謹的要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由於要求字數相同、詞性相對、平仄相合以及內容相連等等,所以古代才子、文人才會用對聯來相互的競技或是比試,畢竟古人對於讀過書以及有知識的人,都是相當的敬重的,而也正是由於對聯的魅力,才讓許多的經典對聯流傳至今,讓如今的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的感嘆古人的智慧。相傳包拯還曾經因為一副對聯,而破了一樁奇案。

時至今日,相當多的人都已經不會寫對聯了,但是在春節時期,家家戶戶還是都會貼對聯。而在歷史上,也出現了許多關於對聯的小故事。

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對聯故事,是和一個地主有關的。這幅對聯堪稱是歷史上最會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而下聯對的更牛!對聯還可以用來罵人,這麼新鮮的事情,讓我們下面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歷史上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對的更牛

在古時候,有錢人家一般都被稱之為地主,他們與貧苦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差而大,因此基本是所有的地主也都因此而生出了一種優越感,甚至還會因此而欺壓百姓,就例如這個故事的一個地主了。

這個地主他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一籮筐,但是卻頗有點積蓄。到了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而這個地主也知道自己的文化低,於是他就想讓臨近一個有文化的秀才,幫自己寫一副好對聯,並且地主還說會給他銀子。

然而,雖說這個地主是當地出了名的有錢,但他平時欺軟怕硬的行為,可是讓百姓們不太待見的,並且附近的鄉里鄉親們也沒少受過這個地主的欺壓,同時這個地主還是個不講信用的人。於是,這個秀才便想著要趁這個機會,替鄉親們去打抱不平。於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很快的就寫一副對聯送到了那個財主家去。

歷史上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對的更牛

這個秀才寫的對聯額的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而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而前文也有說到,這個地主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只不過認識幾個字而已,當他看到這幅對聯上有很多的好字,就以為這是一幅好的對聯,便高高興興的把這幅對聯貼到門框上去了。

然而,這個地主卻不知道,這幅對聯其實是在罵他。在貼上了對聯之後,那個地主還有些沾沾自喜,然而一些有學問的人,只要路過時看到這幅對聯,便會哈哈大笑,對此那個地主感到非常的疑惑。

實在摸不清緣由的他,便向其中的一些人借問,問人們究竟在笑什麼。終於有人告訴他,他貼的這幅對聯,其實是在罵他,在聽了對方的解釋之後,地主氣的吹鬍子瞪眼。那麼,這幅對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又是怎麼罵的呢?

歷史上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對的更牛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但是大家也知道,在古代成雙成對的才是最完美的,而這個上聯也就是少了一個“八”字,因此這句話其實就是忘八(王八)的意思。

聽到這裡,地主又繼續問,下一句呢。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與上聯一樣,也是少了一個字。在古代的《論語》中有八德,分別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這幅對聯就剛剛好少了一個“恥”字,聽到這裡,其言外之意就很明顯了,就是在罵這個地主無恥啊。

而當地主知道了整幅對聯的意思之後,便覺得自己被這個秀才耍得團團轉,非常的氣憤,於是趕忙的把對聯從門上撕了下來。然而,雖然被秀才擺了一道讓地主很是生氣,但是這件事情要是鬧開了,那自己蠢得把罵自己的對聯貼在門上的事不就傳開了嗎,因此那個地主也只好忍氣吞聲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