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这个故事告诫我们适当功利一点,不要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读书改思想,修行增长智慧。

本期继续带来《百喻经》中的短篇寓言故事:

这一集中的阿愚是个小商人,为什么加个“小”呢?阅读后文便知。

阿愚曾经借给了某人半文钱,尊重原文,古印度的半文钱也不知道长什么样,但是肯定跟现在的货币衡量价值差不多。

这个借钱的人很久都没有还钱,跟现在许多人一样可恨,阿愚就想着要找到这人家里去要债。

一番打听,阿愚就出发了,沿着大路走了很远,前面就出现了一条大河拦住去路,渡河需要付两文钱雇一条船。

于是阿愚就毫不犹豫的雇了船过河。

《百喻经》这个故事告诫我们适当功利一点,不要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等到阿愚到了河对岸,又走了很远才到那人家中。可是一打听,那人已经出远门了,不在家。阿愚也只好回家,又要渡河,于是又花了两文钱雇船。

最后,阿愚不仅没有要回那“半文钱”,反而还花了四文钱,一路奔波疲倦,惹了一肚子气。

他要债的钱极少,而路途花费却是债务的好几倍。后来,这件事被附近的乡亲们当做笑话嘲笑了很久。

【佛语开释】:俗世的许多人都是这样,为了那少许的名利,而费尽心思,丢弃、毁坏了做人的正当行为和价值观;甚至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安逸和小心思,而不在乎礼义廉耻和道德法律,不仅这一生背负骂名,来生也会继续遭受恶报。(最后这两句是关于佛教中前世今生轮回的理论。)

《百喻经》这个故事告诫我们适当功利一点,不要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网络图片)

这个故事的情景在生活中也很普遍,比如我们许多地方都有商场促销和抽奖,每次都聚集许多人,听了半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介绍之后会送一些小礼物,其实大部分奖品都是纸抽、刮皮刀、肥皂等等,而大奖只有三五个。

但是许多人还是会为了这些小东西而浪费个把小时去听那些半虚假的推销,为什么呢?

是不是很像阿愚去要债的情形?徒劳无获?

大概原因有两点:

一、对所追求的事物的价值没有准确的估量。

二、对自身真正的需求、能力和所要达到目标需要的付出没有切实的认识。

《百喻经》这个故事告诫我们适当功利一点,不要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网络图片)

就像题目中说的“适当功利”一点,故事中阿愚到了河边时,如果他计算一下自己的得失,聪明人就会选择放弃那“半文钱”,不过那条收“两文钱”的河,而阿愚却没有思考,最后长途劳累,反而成了笑柄,吃力不讨好。

放弃有时候很难,但是却很有必要。

就像上文中的商城促销,领到小礼物的人们有几个不后悔的?刮皮刀和肥皂有几个人是买不起的呢?

不仅浪费了自己大把的时间,回家之后还指不定让家里人笑话,可是有些人下次还是会继续去听。

修行和领悟就是为了改正这些顽固的思想。

在职场、婚姻、学习中我们都有很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为了小便宜,做了无用的努力。

​再次遇到时,都应当适当的“算计”一下,改变一下思考模式,这样才不致于被自己的短时间的“愚昧”思想所蒙蔽。

走出别人的圈套很难,走出自己的思想怪圈也不容易。

本篇就分享到这里,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