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裔美國人不讓進公廁


二戰時日裔美國人不讓進公廁

美第5軍軍長克拉克中將在意大利檢閱由日裔組成的100步兵營。

2011年11月3日,美國國會正式向參加二戰的美國陸軍442聯隊和100步兵營授予代表美國最高榮譽的國會金質獎章。這兩支美國二戰中最具傳奇色彩的部隊的士兵全部由日裔組成。

奧巴馬總統在法令中寫道:他們勇敢地在國內與種族主義、在國外與法西斯主義戰鬥。其卓越的忠誠與犧牲應得到稱頌的愛國情懷。

而在79年前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戰機呼嘯著朝珍珠港俯衝而來,使這天成為美國的國恥日,也拉開了4年太平洋血戰的序幕。正是從這一天起,幾十萬美國日裔居民陷入了無盡的命運漩渦。

珍珠港事件

引發了美國的恐慌和仇日情緒

在日文裡,“一世”指第一代移民,“二世”為第二代。在20世紀30、40年代美國日裔的主流基本是“一世”和“二世”。諷刺的是,“一世”中不少還是日本籍,這主要是源於美國過去歧視性的法律,而“二世”和“三世”幾乎都是美國公民。

在文化上“一世”和“二世”顯示了許多微妙的不同。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3/4的“一世”是佛教徒,半數的“二世”卻是基督教徒。“一世”社團對日本的侵略行為加以辯護,而以“二世”為主的“美籍日本公民團”所打出的口號則是“我為我是一名日本血統的美國公民而自豪”,願意與“美國所有的敵人”作戰。

在二戰中有著特殊意義的廣島,恰恰是日本向美國輸送移民最多的地區。

2001年的電影《珍珠港》中,有一個美軍傷員拒絕日裔醫生治療的片段,而在1970年的《虎!虎!虎!》中,同樣有美軍工作人員在日軍偷襲後怒視一個日裔青年的場景。事實上日本的偷襲、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勢如破竹、來自潛艇和水上飛機對美國本土的威脅引發了美國社會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仇日情緒。而日軍在東南亞和中國對平民和戰俘的殘酷虐待和屠殺無疑也成為了重要誘因。

廣泛的歧視

公共廁所都禁止入內

有人砍倒了一些現在成為華盛頓代表性風景的櫻花樹,聯邦調查局以美國安全存在潛在危險為藉口,搜捕了約1.5萬名日裔。這次搜捕得到了日裔領導人的公開支持,他們把本族年長者的親日立場看成是對美國的不忠,是對一般日裔美國人的威脅。搜捕的結果幾乎沒有發現什麼通敵或者間諜行為,實際上儘管當時對日本人的懼怕心理無處不在,但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判有通敵罪的美籍日本人連一個也沒有。

然而這僅僅是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前的一絲微風。

在日裔最多的加州,州長卡波特·奧爾森指令解除所有日裔的公職,吊銷他們的律師和醫生執照,甚至禁止他們出海捕魚。加州總檢察長厄爾·沃倫的奇怪論調是:“美國國內沒有出現日裔的破壞活動,正好說明他們詭計多端、陰險隱蔽。”

保險公司把日裔的保險單註銷,送牛奶的拒絕給他們送奶,雜貨店的商人拒絕出售商品給他們。沃倫甚至把所有日裔的銀行存款都凍結了,結果銀行乾脆拒絕兌換他們的支票。一些日裔開始離開加州,結果發現廣闊的美國似乎已經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在美國各地,理髮店的窗子上掛牌子寫道:“日本鬼來刮鬍子,發生意外概不負責。”飯店貼出標語:“老鼠、日本鬼,本店一概毒殺無誤。”加油站拒絕給日裔加油,連水都不給他們。甚至公共廁所也禁止他們進入。有5個“二世”來到新澤西州,一個農民僱用他們,當地治安委員會就把這個農民的穀倉燒了,還威脅要殺死他的幼子。一個“二世”姑娘來到丹佛市,想到教堂做禮拜,誰知牧師親自阻擋她,並表示:“你去你們自己的佛寺不是更好些嗎?”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偷襲雖然發生在珍珠港,那裡生活了15萬日裔,但是總體情況比美國本土好得多,這多少緣於夏威夷才被美國吞併了幾十年。


二戰時日裔美國人不讓進公廁

二戰期間大量日裔美國人被帶到“集中營”生活。

第9066號總統令

另外,拘留政策某種意義上和當時在美國西海岸普遍的強烈反日情緒和負責西海岸防衛總部的約翰·德維特中將本人的觀點有很強的聯繫。德維特將軍公開聲稱,“日本鬼就是日本鬼,不管是不是美國公民”,這句話似乎說出了珍珠港事件以後美國的廣大民意。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德維特作為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將軍,把“狠狠地收拾本土的日本鬼”當做增加他自身存在感的一件大事。

終於在1942年2月19日,在德維特的強烈建議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支持下,已經為全球戰局焦頭爛額而無暇顧及國內民權的羅斯福總統簽署了第9066號總統命令,授權軍隊可以將“有關人等”從軍方指定的“軍事地區”內趕走,“安置”在其他地方。

雖然,這項行政命令沒有明文使用“美籍日本人”一詞,但實際上在西海岸被廣泛抓走的就是他們,與別的種族無關。拘留日裔美國人的政策得到了廣泛的支持,最高法院的法官們無一反對。

二戰期間的美國排日情緒遠遠超越了一戰期間的排德情緒。當年排德風潮曾喧囂一時,所有德國人都被稱為匈奴人,還有“帶破折號的美國人”(許多德文名的中間有連字符)這種侮辱性的說法。但是和這次相比,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

威廉·曼徹斯特在名著《光榮與夢想》中寫道:德國人以種族藉口懲罰老百姓,美國人也一樣。當然美籍日本人還沒有被拷打,被毒氣殺害,被焚化或用來做殘忍的醫學實驗。但是美國當局朝著暴行的方向走上了這條黑暗的道路。他們同時代的人沒有判決他們,歷史必須判決。

前往集中營

12萬人被運到不毛之地

第9066號總統令只有48小時執行時間,也就是說,日裔只有這點時間來料理家務,結束他們經營超過半個世紀的產業和生意。他們只准攜帶個人衣服,私人投資和銀行存款都要沒收,甚至連剃刀和酒都被充公,沒有上訴和抗議的權利。其財產總損失高達數億美元,在當年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3月30日星期一,德維特的命令就好像防疫通知書一樣一張張貼在日裔的家門口,不久卡車開來,士兵們在人行道上喊:“日本鬼滾出來!”

對待那些嬰兒,一人一張標籤,就像對行李一樣處理。這其中包括只有14個月大的邁克·本田(日文名本田實)。離開世代居住房屋的那個晚上,他們和幾千日裔家庭一起住在一座賽馬場的馬廄裡。

歷史書中對這個場景這樣寫道,那些年輕的日裔們,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土生土長,在公立學校中接受教育,從衣著、講話、舉止乃至跳舞和體育運動都和白人無二,就這樣被自己的“同胞”趕走。

在1942年3月~11月間,有12萬名日本人,包括男女老少,被運往加州到阿肯色州一帶荒無人煙的各大拘留營。這一帶都是“以前沒人住過,以後也不會有人住的”不毛之地,好幾所幹脆直接設在沙漠中。在這個過程裡,日裔首領以毋庸置疑的命令要求全體日裔妥協,他們以身作則,帶頭舉家遷入。

拘留營被稱為強制收容所,羅斯福總統一次都沒有去過,但是有一次他將其稱之為“集中營”。這樣的集中營在全美有11所。

拘留營周圍都是帶電的鐵絲網,還有武裝哨兵巡邏,瞭望臺的槍口一律對著營內。人住的是“長排長排的用油毛氈搭起來的小木頭屋子”,室內只有一個爐子、一盞吊燈和一張張鐵板吊床。可以說,再也沒有任何私人生活和空間可言。

他們必須自己勞動,開墾荒地,為了把環境弄得更人道一些,他們種了花,用廢木料做傢俱。傳統的日本文化特徵如父權等在拘禁中解體。而在嚴酷的環境中,一些年老體弱者死去。有人絕食或者試圖逃跑並被射殺。但更多的人則展現了一種驚人的堅忍和對美國的忠誠。

堅忍與忠誠

3.3萬名日裔參加美軍

美國哨兵荷槍實彈,迷惑不解地每天看著這些“日本鬼”早上集合升星條旗、行升旗禮,童子軍的軍鼓號樂隊(每個營都有一個)奏美國國歌。在多巴茲的拘留營,日裔開學習班,兩門課程選的人最多,分別是英國和美國曆史。每逢週六晚上,他們就合唱《美麗的亞美利加》。

1943年1月28日,陸軍部長史汀生宣佈接受日裔參軍,立刻就有1200多人報了名。整個二戰期間總共有約3.3萬名日裔以各種方式參加了美軍。由純日裔組成的442聯隊和100步兵營(由夏威夷的日裔組成)被派往最殘酷的歐洲戰場。在那裡他們成為了二戰和美軍歷史上獲得榮譽最多的一支部隊。

在整個二戰期間,沒有一個日裔士兵開小差或者叛逃。他們獲得了9486枚紫心勳章、4000枚青銅星獎章、560枚銀星獎章和56枚陸軍殊勳獎章。有9000人陣亡。

在太平洋戰場,許多日裔從事翻譯和情報工作。福原克治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他一邊忍受著一些同事“不願與日本鬼為伍”的歧視,一邊出色地完成了各種情報工作。甚至在戰俘營中,他還遇到了自己在日本時的朋友,併成功消除其自殺的念頭。日裔的表現讓人聯想起,率領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打敗德國的潘興和艾森豪威爾都是德裔。

即使英勇作戰,歧視依然難以消除。當第一批日裔士兵從歐洲回到美國,發現理髮店和飯店依然拒絕為他們服務。一個失去了一條腿的日裔士兵竟然當眾捱打。陸軍部看不下去了,派一些和日裔士兵共同作戰過的白人軍官去西海岸對商人和農民作巡迴演講。一個瘦長的農民問一箇中尉:“你們連裡有多少個日本鬼被打死了?”

中尉回答:“在我排裡一起作戰的日裔士兵除了兩個,全部犧牲了。”

這個農民回答:“真他媽的可惜,沒把那兩個也打死。”其他人仰望著天花板,有些人看著地上,有些人望著膝蓋,總之沒有人說一句話。

然而,美國的主流社會不可能對此視若無睹。曾在1942年下達拘捕令的羅斯福總統,在1944年公開為日裔的忠誠辯護。

到1944年底,最高法院終於宣佈,拘留那些具有美國公民身份的日本人是違反憲法的。司法部長比德爾在戰後發表自白書悔恨自己當初沒有盡力阻止此事。甚至加州總檢察長沃倫也在自傳裡寫道,我完全錯了,我深深地懺悔。

1976年福特總統公開表示,強制拘禁是絕對錯誤的,美國也絕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1980年卡特總統專門設立委員會重新調查當年的拘禁行為。1988年裡根總統簽署《國民自由法》,正式以國家名義向日裔道歉並給以每人2萬美元的國家賠償。1992年,布什總統再次追加了每人2萬美元的賠償,11年間美國總共向日裔賠償16億美元,以《國民自由法》為標誌,二戰日裔拘禁得以畫上一個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