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孩子總搞壞玩具?9歲“拆機王”告訴你大可不必

沃爾瑪買東西,碰到一位老奶奶,在訓斥他的孫兒——一個三四歲左右挺俊的小男孩兒:“買買買,就知道買。剛買的新玩具,一下子就搞爛了。這麼不懂事啊?不曉得愛惜一下?下次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

老人家一邊說一邊使勁拖著孩子往外走,孩子撅著小嘴,被拉著踉踉蹌蹌的走了。

看的我都有些不忍,不禁想:“我們買玩具給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

買玩具,就是給孩子玩,讓孩子開心,對嗎?

可是,現在,孩子開心了嗎?

並沒有。

生氣孩子總搞壞玩具?9歲“拆機王”告訴你大可不必

但6歲以內的孩子,幾乎都很容易,把新買來的玩具搞爛,我們究竟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問:孩子為什麼喜歡玩玩具?

因為新鮮好奇呀

我們可以看到,剛買玩具時,孩子眼帶星星,就會把新玩具翻來覆去的觀察玩弄。

那他們會有哪些好奇呢?

一開始,當然是好奇,新玩具本身自帶的功能,比如玩具槍自帶的射火扣扳機,比如玩具手機自帶的各種聲音等等

再後來,就會對玩具本身產生無限的好奇:手機怎麼一按可以砰砰響?還會唱歌呢?裡面究竟藏著什麼?……

孩子對玩具的折騰就開始了,扳啊扣啊敲啊!那玩具肯定壞的很快呀!

生氣孩子總搞壞玩具?9歲“拆機王”告訴你大可不必

我們家兩歲半小寶買的玩具,幾乎沒有一個完整。

有一次,有一個打地鼠的小玩具,她看見裡面突突響,一直追著我,問“裡面有什麼有什麼?”

我說了半天也說不太清楚,只能說是電池啊,有內在的設置啊。

結果,她拿起這個小玩具往地上一砸,她就想看砸碎了:”裡面到底是什麼?“

雖然當時我嚇了一跳,罵到嘴邊的話,又咽回去了。

因為我知道,她看似在無理搞破壞,其實是在探索;她因為年齡認知受限,找不到一個正確的方式,去研究這個玩具而已。

到現在,家裡有三大筐破碎玩具。

但其實這些破碎的玩具,她仍然會去玩,會不時的去找出來去拼一拼,去問我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然後怎麼玩怎麼玩。

在孩子的眼裡,被搞爛的玩具,可能,跟沒有損壞的玩具,沒有多大區別,仍然可以讓孩子開心,探索。

生氣孩子總搞壞玩具?9歲“拆機王”告訴你大可不必

著名教育家李躍兒曾經說過:

她們的芭學園,從來就不給孩子們買現成的玩具,只是提供材料,或者利用大自然,讓孩子自己動手去製作玩具。

因為,孩子從動手親手製作玩具的過程中,可以極大的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並鍛鍊孩子空間想象能力與動手能力。

孩子拿到新玩具,也會因為好奇探究而把玩具搞壞的。

孩子玩玩具,其實不是“玩”,更是一種探究,一種創造,一種學習。

生氣孩子總搞壞玩具?9歲“拆機王”告訴你大可不必


“拆機王”家張榮景的成長經歷,就可以很好的驗證這些理論。

就讀於長沙市湖橋小學四年級學生張榮景,年僅九歲,已獲三項發明專利,是個不折不扣小小發明家。他六歲讀一年級時,就發明的“防倒灌油煙裝置”以及2016年發明的“紅棗去核器”,均獲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金獎,去年發明的“汽車鬆動報警器”,又獲得第13屆宋慶齡兒童發明獎的銀獎。

據他外公說,從小見什麼拆什麼,不管買的什麼新玩具汽車呀槍啊,就連回到家裡拿到別人的手機呀,都喜歡拆直到拆不了,全被搞壞了。家人很頭疼。但是家人都很開明,沒有去責罰他,而是去引導他告訴他這些東西的構造要怎麼樣去研究,並且跟他一起去找了許多的舊玩具一起拆卸拼裝,經過家人的苦心引導,孩子才有今天的成就。

把玩具拆卸弄爛,在我們,是破壞,是不懂珍惜;在孩子,是好奇,時探究,是學習成長的好時機。

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感探索欲,是孩子學習成長最重要的內在動力。天生就有,只需要我們去用心呵護。

生氣孩子總搞壞玩具?9歲“拆機王”告訴你大可不必

當然,我們也不能讓孩子養成“亂玩”的習慣,還是要做引導。

可以嘗試以下方式:

1、可以跟孩子一起看說明書:這玩具是什麼構造,裡面是由什麼組成。

2、這個玩具,是這種設置,我們可以怎麼樣變著哪些花樣來玩

3、如果,你還想知道里面究竟有什麼?那我們來試試拆拆看,但不能亂砸亂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也要愛惜它們。

4、提供材料,與孩子一起來製作玩具。

家長平時留心蒐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廢物,如廢紙盒、飲料瓶、廢布頭、毛線、無毒泡沫塑料,將其消毒,進行簡單的歸類,放置於一個大紙盒中,如需要可隨時取得。再根據孩子的意願,與孩子一起想象設計製作玩具。

也可以,購買孩子玩具材料跟孩子一起玩。

但要注意:

A、能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儘量讓孩子來,充分鍛鍊孩子的動手力創造力;

B、多鼓勵肯定孩子,讓孩子體驗“我能行”的自信

C、不管怎麼做,一定要玩得開心。

因為,只有心開了,知識與能力,才能進入孩子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