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波事件”交涉始末,談太平天國反侵略之民族意識

太平天國運動持續14年,縱橫大江南北十餘省,曾一度將大清王朝推向滅亡邊緣,“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而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念焉。”太平天國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可留下之遺產卻非常豐富,主要有兩點。首先,極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權體制,地方實力派崛起,為武昌起義之勝利奠定基礎。再則,不屈不撓之反侵略精神,敢於對西方列強說“不”,硬氣十足,民族精神可佳。在此,筆者就從“寧波事件”交涉始末,談談太平天國對西方列強之“硬氣”,及其體現出反侵略之民族意識。


從“寧波事件”交涉始末,談太平天國反侵略之民族意識

01.不接受列強威脅、調停,出兵攻打寧波,讓中外反動勢力很無奈

寧波,浙江省地級市,唐朝時期稱為明州,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明朝太祖朱元璋登基後,改名為寧波,寓意“海寧而波定”。然而,寧波卻一直未能實現真正的“海寧”、“波定”。明朝時期,此處是倭寇重點侵犯之對象,也是“堪合貿易”制度維持最差之處,搞得大明焦頭爛額。1840年6月,英國悍然挑起鴉片戰爭,侵犯中華領土。1842年,英國強迫清朝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寧波作為通商口岸,讓列強享受“議定關稅”之特權,極大便利了歐美各國之商品傾銷,沉重打擊了寧波之民族工業。1856年10月,英國再次挑起戰爭,強迫清朝同意讓其在寧波劃出租界,踐踏中國領土主權。

列強侵略寧波,清朝只好妥協退讓,可太平天國卻說“不”。1860年12月,侍王李世賢派黃呈忠、範汝增等將領出兵奪取寧波,打通對外聯繫渠道。此時,列強公開站到清朝這邊,英國遠東艦隊司令叼樂德克言:“勿攻寧波,否則武力制止”,公然採取武力威脅,試圖迫使太平軍讓步。對此,黃呈忠不理會,表示寧波必須要奪取,但可以確保英國僑民之生命財產安全。黃呈忠強硬,英國公使普魯斯則改口吻,說清軍、太平軍都不應該駐守寧波,而是將其作為自由港,中外可以自由貿易,希望就此將太平軍擋在寧波之外。與此同時,英國、法國艦隊聯合清將張景渠,採取共同防禦,準備武力保衛寧波。但是,黃呈忠不給他門機會,趁著中外發動勢力尚未部署完備,提前發動進攻,奪取了寧波。如此,英法雖很無奈,卻也不得不暫時接受事實,放下武裝干涉之旗幟。


從“寧波事件”交涉始末,談太平天國反侵略之民族意識

02.拒絕撤出寧波,堅決捍衛領土權益,並加強防備

黃呈忠無視列強威脅、調停,提前發動進攻,奪取了寧波,讓英法在中國丟盡了臉面。俗話說,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太平軍態度如此強硬,世界頭號強國英國,二號強國法國,自然不會吞下這“苦果”。為此,英國直接拿出了“盎格魯薩克遜人”之強盜行徑,指責太平軍種種問題,並強硬要求黃呈忠撤出寧波,否則直接武力解決,就如同對待清朝那樣,真理就在大炮射成之內。英國公使夏福禮說:“太平軍乃殺人兇手,所到之處帶來荒涼,損害了英國利益”。接著,便蠻橫表示:“如果太平天國不能尊重和保護英國的商務與商人,我們將毫不遲疑地給予叛軍以最致命打擊。”(節選自呤俐《太平天國親歷記》)那麼,太平軍真的破壞寧波了嗎?非也,《英國怡和洋行檔案》有記載:“過去兩週,一箱鴉片都沒有買得出去,中國中間人傳說,叛黨領袖不許運鴉片到內地去”,“米價已經下跌了,有好些米船從南方來,日內就可到達”。可知,寧波治安很好,這是太平軍努力之結果。

列強顛倒是非,不分青紅皂白,公然汙衊、指責太平軍,其目的無非就是想讓黃呈忠撤出寧波,拱手讓出城池。對此,黃呈忠自然拒絕,並給英國艦隊司令叼樂德克、公使夏福禮書信:“自我軍克寧波後,雙方始終友好親睦。我國對貴國全無猜嫌,曾經盡力保護貴國商業,遵守各項信約。凡前來控告我軍士兵有違法者,莫不徹查究辦。冀與貴國永遠和好,業已竭力而為之矣。”(節選自《太平天國史料專輯》)採取有理、有力、有節之鬥爭方式,表示願意繼續和英國友好,保護僑民生命財產安全,但撤出寧波是不可能的。列強蠻橫,黃呈忠便開始著手城防建設,將城牆加高、加固,並修築炮臺;炮口則對準長江,阻止清軍水師進犯之同時,對英國艦隊也是一種警告與防禦。


從“寧波事件”交涉始末,談太平天國反侵略之民族意識

03.拒絕拆毀炮臺,並採用外交手段維持現狀,與列強周旋

黃呈忠拒絕撤出寧波,還修築炮臺,添設火炮,英國列強被打臉了。1861年4月,範汝增從天京述職回城,寧波將士熱烈歡迎,並鳴炮致敬。不料,幾顆彈片落到英國軍艦“斑鳩號”上,艦長克萊齊提出抗議。對此,黃呈忠保證查出肇事者,並嚴懲不貸。叼樂德克回到寧波後,獲悉此事,覆函黃呈忠:“對兩涵均感十分滿意,我等深知貴主將甘願與英國維持友好關係。”“在寧波保持中立,絕不採取破壞友好關係之行動。”(節選自呤俐《太平天國親歷記》)一場風波,貌似就此平息,實則不然。次日,叼樂德克便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發出一封出爾反爾之照會,決定掀起波瀾,挑起衝突。“城外正在建築的炮臺嚴重威脅了外國租界,應立即拆毀炮臺,並將我國租界對面的城牆上大炮一律撤走。如果二十四小時內不拆除炮臺、大炮,英國艦隊將給予摧毀,佔領寧波。”(節選自呤俐《太平天國親歷記》)

叼樂德克蠻橫無禮,反覆無常,黃呈忠、範汝增等很惱火。拆毀炮臺、大炮,啥意思呢?明擺著是想讓寧波成為一座不設防之“空城”,以便於中外反動勢力他日奪取城池,不費吹灰之力。為此,黃呈忠、範汝增等聯名致函叼樂德克,回涵如是說:“現炮臺已修建完工,斷難拆除,城牆上槍炮亦不能撤走。倘貴國自行將我軍炮臺、槍炮拆毀,則顯繫有意向我國開釁。貴總鎮倘欲攻城,聽之;倘欲攻擊我軍,亦聽之。我軍唯堅守自衛,決不首先開釁也。”(節選自呤俐《太平天國親歷記》)“堅守自衛”,“不先開釁”,這是太平天國在外交上對列強最有力之回擊。後再次聲明:“唯炮臺、城牆、炮眼,我軍性命攸關。清軍由何處前來,我國自必對何處開炮。”如此,黃呈忠、範汝增等在外交上與列強周旋,將皮球踢了回去;打擊清軍,不打列強,不讓英國佔到外交便宜。


從“寧波事件”交涉始末,談太平天國反侵略之民族意識

04.堅決反擊列強入侵,拿起武器戰鬥,擊殺中外干涉軍

英國堅信,“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外交手段行不通,就直接武力解決。為此,叼樂德克拉著法國遠東艦隊耿尼,一起向黃呈忠、範汝增發出警告:“不得自租界對面開炮轟擊清軍,否則艦隊開炮還擊,奪取寧波。”如此,英法列強公開支持清軍,撕下了中立之偽裝,準備武力奪取寧波。對此,黃呈忠、範汝增則回覆:“所有懇本主將等棄此寧波,本主將等北剿南征,無非欲得疆土,如鎮海濱海小邑,棄之無妨,寧郡何能擅棄!本主將為臣下者,有一分力,自要盡其一分,如其與清妖爭鬥不勝,即棄之再為緩圖,斷不能擅自棄之也。”(節選自《太平天國史料專輯》)明確表示,只要清兵進犯,必定開炮還擊。可知,太平軍將士不畏強暴,不怕威脅,決心捍衛疆土,維護民族尊嚴。

黃呈忠、範汝增等態度強硬,叼樂德克、耿尼則聯合張景渠,直接向寧波發動進攻,武裝干涉就此從桌面轉移到戰場。列強悍然發動侵略戰爭,支持清軍,猛烈炮擊寧波城,與太平天國徹底撕破臉。如此,黃呈忠、範汝增奮起反擊,命令太平軍炮兵部隊向停泊在港口內的所有英、法軍艦開火,並取得擊沉兩艘,擊傷五艘之輝煌戰果。陸地上,英法聯軍、清軍同時進犯城池,並利用開花大炮將城牆轟塌數十丈,打開了缺口。此時,主將範汝增親自上陣,一邊拿著火槍與敵軍對打,一邊指揮部下將缺口堵住,中外干涉軍無法得逞。此戰,叼樂德克左手臂被擊中,耿尼則傷重而亡,賠上了性命。此時,侍王李世賢受困湘軍,且寧波城池多處被毀壞,黃呈忠、範汝增只好放棄寧波,全軍撤出,趕去增援主帥。


從“寧波事件”交涉始末,談太平天國反侵略之民族意識

綜上所述,在“寧波事件”交涉始末中,黃呈忠、範汝增等太平天國將領無視西方列強之威脅、恐嚇,乃至武裝干涉;他門採取了有理、有力、有節之鬥爭方式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當列強撕下中立偽裝,悍然挑起戰爭時,太平軍將士則奮起反擊,並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干涉軍,可謂是“硬氣”十足。寧波雖然丟失,但太平軍將士所表現出來之反侵略精神,著實令人敬佩。

參考文獻:《太平天國通史》、《太平天國史料專輯》、《太平天國親歷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